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

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

《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是《紅色中國》系列之一,由白勺所著。《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講述:1934年,16歲的石仔和夥伴順子在中央蘇區加入了紅軍。在部隊里,石仔逐漸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勇敢的戰士。石仔的父親達奎在他8歲時就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了,母親希望他能打聽到父親的訊息。同村的小慧和石仔、順子等人經常在一起玩耍,和石仔有了朦朧的感情。小慧的父親把小慧許配給在國民黨部隊當團長的表哥洪亮,洪亮派人把小慧“接”到自己的部隊。石仔得知這一情況,立即和順子一起冒死攔截小慧…… 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了,石仔和順子同時參加了戰鬥,順子壯烈犧牲。在生死關頭,達奎和石仔互相認出了對方。與此同時,達奎用身體擋住了正射向兒子石仔的子彈…… 1934年10月,石仔隨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延安。小慧也經歷了無數曲折來到延安,找到了石仔,倆人最終結為伉儷。

基本介紹

  • 書名: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
  • 出版社:安徽少兒出版社
  • 頁數:203頁
  • 開本:16
  • 品牌: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
  • 作者:白勺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76476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紅色中國:父與子的1934》以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為背景,描寫了瑞金蘇區一群少年為保衛新生的人民政權而進行不屈不撓鬥爭的故事。他們主動加入赤衛隊,踴躍參加紅軍,運傷員、送彈藥、上前線,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對信仰孜孜以求,帶著一種激情和嚮往,穿行於戰火紛飛的土地上,成為一道亮光閃閃的風景。在小說生動嚴謹的敘述中,還處處跳躍著客家人特有的文化因子,器物貨什,俚語俗話,民俗風情,充滿了濃郁的瑞金地方色彩,大大增強了作品細節的真實性和感染力

作者簡介

白勺,本名曾睿智,1967年生,江西瑞金人。自2007年在《大家》發表先鋒小說《野事》後,迄今在《文學界》《滇池》《青年文學》《延河》《文學港》《詩刊》《散文詩》《椰城》《星火》《創作評譚》《詩選刊》等雜誌發表小說、散文、詩歌等80餘萬字。作品人選《2011年中國詩歌排行榜》《21世紀江西詩歌精選》《走不出的雨巷——南方散文選》等選集,獲“三蘇杯”“觀音山杯”等全國詩歌賽獎。現任《瑞金報》總編輯,兼《瑞金文學》雜誌副主編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雨過天晴/1
一、好多年沒下過這么大的雨了/1
二、看是你跑得快還是我槍子跑得快/8
三、那幫細娃子都聽他的/12
四、學校辦在東坪村頭的宗祠里/16
第二章 一種回報/25
一、就是讓我多做事沖在前/25
二、再這樣下去大家都會“胖”死/32
三、更不能單獨與她往來/36
四、從屋瓦上面跌下來了/42
第三章 成長儀式/49
一、人有時候真是個怪物/49
二、提起家仿佛全身被刀剮一般/56
三、這給他上了深深的一課/62
第四章 葵花朵朵/71
一、眼角上的淚吧嗒掉到碗中/71
二、我們總不能眼瞅著他們挨餓/77
三、朝有太陽的那邊行進/84
四、過幾天就可以領到紅軍服/91
第五章 黑雲壓城/98
一、下月初南路軍發起總攻/98
二、好像誰跟你有仇一樣/103
三、就想有幾畝地生一幫娃/109
四、哪怕請神仙都沒辦法了/116
五、臉色立即變得灶灰一般黑/122
六、死也不和他在一起/126
第六章 青澀之果/134
一、感覺是一夜之間長大的/134
二、有無休無止的問題要問/139
三、今晚在木橋下見一面/144
四、無奈地望著山坡下的那段江面/151
第七章 血色黃昏/158
一、此去的目的就是掃清障礙/158
二、如有閃失絕對沒好果子吃/165
三、密密麻麻的人正朝山頂衝來/171
四、射出了最後一顆子彈/178
第八章 告別家園/189
一、天空好像沒有晴朗的意圖/189
二、這是一個誰都不能透露的秘密/193
後記/199
補記/204

後記

據史料記載:瑞金當年24萬人口,一共有11萬人參戰,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 116名。1932年至1934年間,瑞金人民一共認購革命戰爭公債和經濟建設公債78萬元,支援糧食25萬擔,捐獻銀器22萬兩,連同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瑞金支行的2600萬銀元,全部無私奉獻給了中國革命。

序言

一套別開生面的書
——寫在“紅色中國”出版之際
我們想了很久,想不出為這套叢書起個什麼樣的叢書名,後來,索性就用了現在這名。“紅色中國”,直白,樸實,但至少不雷同,一目了然。
紅色中國是一段歷史,一截記憶,是前輩走過的足跡和奮鬥的實錄。關於這段歷史,人們常常用這樣的文字來形容:波瀾壯闊,激情澎湃。這並沒有錯。但我們認為,用這樣的詞語描述更客觀:紛繁雜亂,萬象叢生。所以,反映這段歷史,故事應該更豐富,題材應該更開闊,值得回味值得書寫的東西應該有很多很多。以往,我們看多了冠以“紅色”或者“革命”的文字。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同類的兒童文學創作更多地注重教化功能,這使其題材和主題顯得單一和狹隘。更何況,文字中多有激烈和偏頗,這導致了許多錯誤的閱讀,也招惹了一些人對紅色文學的誤解。
我們不想這套叢書是這么一種文本。對於近代歷史,我們充滿了敬畏,有著足夠的虔誠,但我們也有著更多的清醒。圖解和戲說是我們摒棄的,也不是我們的主張。站在偏激的立場上塗抹和片面的歌頌,會讓我們在歷史和讀者面前感到羞愧和無地自容。
我們希望這套書在童書的海洋中顯得別開生面。
除了歷史的背景,我們沒有給作者設定太多的框框。其實就是這個條件,原本也是不該劃定的:好的作品是在更自主和自由的想像中完成的。出於一些實際的考慮,我們給作家提出了一些要求,雖然寬泛,但多少會影響到創作。非常感激作家們的努力,整體上,每本書的文字都很精煉、很優美,平實中體現出了成熟的語言技巧。我們知道,這對於少年讀者的學習來說也有獨到的好處:許多人不只是在課堂里學習語文知識的。有更多的實例證明,一個人具有很高的作文水準,有益的閱讀必定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希望青少年讀者能在歡愉的閱讀中學習到更多的歷史知識和語文知識。
九位作家,呈現的故事不同,風格也不盡相同,這是我們所希望的。這九部小說中,有傳記體文本,有懸疑驚險的樣式,也有幽默喜劇的風格,但核心的一點是相同的:故事是好看的、耐讀的,都表現了真實的歷史,彰顯了殘酷背景下的人性,展示了前輩們艱難歲月中的情操和情懷。我們的文字,更多地注重“成長”,英雄主義和革命理想的展現是在真實背景下完成的。
對於作者,我們有過刻意的選擇:最佳的應該是老中青皆有的一種結構。但非常遺憾,顯然70後、80後的作者難於尋覓。可能是由於他們對那段歷史的陌生或者疏遠,也可能是別的原因,結果九個人中六人是60後。想來,這絕不是一種巧合。60後這代人,其經歷決定了他們對歷史的判斷和理解的水平。
我們還對作家生活的地域有過考慮。寫歷史小說必須熟悉歷史,這是無疑的。這種熟悉不是歷史教科書上的那種熟悉,而是立體的,比如人文背景、語言、風俗民情……只有將文化揉人文字中,人物才更鮮活,故事才更有血肉,文字才更具張力。還有,由故事發生地的作者來寫故事,他會懷有一種別樣的情感,其態度和投入會是不一樣的。 出於對叢書的特色和品質的考慮,還有著某種探索的因素,我們特意從傳統上寫成人文學的作家中精挑了四位。這四位作家的名字對兒童文學的傳統讀者來說是陌生的,但他們的小說卻寫得清新精緻。這些作者在各自的創作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是成熟的有實力的作家,他們沒有包袱,少顧慮,下筆從容。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只想創作者保持一份清新和極強的責任感,這些往常從事其他門類創作的作家,可能缺少圈內所謂的知名度,也缺少所謂“經驗”,但我們看中的是清新。
我們期待有更多的作家參與到兒童文學的創作中來,給這個領域注入更多的活力。
主編張品成
2013年1月18日于海口花語庭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