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良打鐵技藝

紅良打鐵技藝,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傳統技藝,廣西壯族自治區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紅良打鐵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紅良打鐵,隆安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清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隆安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主要價值,

簡介

紅良壯族打鐵技藝,是流傳於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一帶的家族式壯族民間手工技藝,靠祖輩相傳已有近200年的歷史,紅良村因此被譽為“鐵匠之村“。這裡生產的鐵器工藝精湛,鍛打密實,刀口劍刃鋒利,產品遠銷南寧、崇左、隆林、靖西、百色及越南等地,深受廣大農民朋友的喜愛。

歷史淵源

清道光八年(1828年),當時年輕力壯的外鄉人林寬瑞逃難落腳紅良村,為了維持生計,他自製煽火木風箱、火爐,靠撿回零星破碎的廢鐵開爐煉鐵製作鐵鉗、鐵錘、鐵砧等簡陋工具,土法上馬操起手工打鐵業,從製作小件家庭生活用具發展到製造鋤頭、斧頭、鐮刀、耙子之類的生產用具,代代相傳至今已是第七代傳人。到了民國元年(約1912年),村里人在林寬瑞家族的影響和傳授下,也學會了手工打鐵工藝,從此屯裡的村民興起了手工打鐵業。從民國年初到“大躍進”時期,再到1960年困難時期,直至改革開放後的今天,幾經風雨,紅良村打鐵業從不間斷,一直盛行至今。

基本內容

“鐵匠之村”是對紅良打鐵技藝的譽稱,它是流傳於隆安縣雁江鎮紅良村那瓜屯、汪莫屯、汪蘇屯、伏塘屯一帶的家族式壯族民間手工技藝,靠祖輩相傳,已有近200年的歷史。

主要價值

紅良村傳統打鐵技藝歷史悠久,要求高,難度大,是我國近代史手工業在民間的遺存,集中體現了壯族先民的勞動智慧。傳承、挖掘和保護紅良村打鐵技藝,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推動地方旅遊業、豐富和發展民族產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