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脈忍冬(Lonicera nervosa Maxim.)是忍冬科,忍冬屬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葉紙質,初發時帶紅色,葉片橢圓形至卵狀矩圓形,側脈和細脈均帶紫紅色,兩面均無毛或有時上面被肉眼難見的微糙毛或微腺;花生於腋生,苞片鑽形;萼齒小,三角狀鑽形,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花柱端部具短柔毛。果實黑色,圓形,6-7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山西南部、陝西秦嶺山脈、寧夏、甘肅中部至南部、青海東部、河南西部、四川西北部和東部,及雲南。生長在海拔2100-4000米的山麓林下灌叢中或山坡草地上。
紅脈忍冬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與植物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相似,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作為開發利用的新油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播種,扦插,栽培技術,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高達3米;幼枝和總花梗均被肉眼難見的微直毛和微腺毛。葉紙質,初發時帶紅色,橢圓形至卵狀矩圓形,長2.5-6厘米,兩端尖,上面中脈、側脈和細脈均帶紫紅色,兩面均無毛或有時上面被肉眼難見的微糙毛或微腺;葉柄長3-5毫米。![紅脈忍冬 紅脈忍冬](/img/5/791/gMwEmYiNzMwIWO0MDNzYjMzkDN0EjM3kTO1AjNhJzNkljZ5QmZwAT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紅脈忍冬 紅脈忍冬](/img/5/791/gMwEmYiNzMwIWO0MDNzYjMzkDN0EjM3kTO1AjNhJzNkljZ5QmZwAT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紅脈忍冬
總花梗長約1厘米;苞片鑽形;杯狀小苞長約為萼筒之半,有時分裂成2對,具腺緣毛或無毛;相鄰兩萼筒分離,萼齒小,三角狀鑽形,具腺緣毛;花冠先白色後變黃色,長約1厘米,外面無毛,內面基部密被短柔毛,筒略短於裂片,基部具囊;雄蕊約與花冠上唇等長;花柱端部具短柔毛。果實黑色,圓形,直徑5-6毫米。花期6-7月,果熟期8-9月。
近種區別
紅脈忍冬同柳葉忍冬十分相似,葉形尤難區別,但紅脈忍冬幼枝和葉兩面都沒有短柔毛*,葉通常較小,無毛或有時上面被微糙毛或微腺而無短柔毛,花先白色後變黃色,為其異點。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山西南部(垣曲)、陝西秦嶺山脈、寧夏(涇源)、甘肅中部至南部、青海東部、河南西部、四川西北部和東部(巫溪),及雲南(鎮康)。生長在海拔2100-4000米的山麓林下灌叢中或山坡草地上。![紅脈忍冬 紅脈忍冬](/img/a/b9b/wY5QmMlNmMjNmZ4MmMxcjY5E2NkRTM1UTMxQ2YxEWYiBDMxQ2Ykl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紅脈忍冬 紅脈忍冬](/img/a/b9b/wY5QmMlNmMjNmZ4MmMxcjY5E2NkRTM1UTMxQ2YxEWYiBDMxQ2Yklj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紅脈忍冬
繁殖方法
播種
播種繁殖即植物的引種材料是以種子為主。
- 每年8月下旬採收種子,用水浸泡,剔出果肉,置於通風冷涼室內陰乾後置於乾燥冷涼的室內乾藏。
- 播種前用50%多菌靈2克/平方米對苗床進行消毒,澆透水。種子用30-40℃溫水浸種24小時,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或1%-3%硫酸銅溶液浸種60分鐘,撈出後用清水沖洗,4月上旬開始播種。
- 播種方式可採用條播或撒播,覆土厚度為0.5-1厘米,播後稍鎮壓,隨即噴水。播種後遮陰覆蓋。幼苗出齊後撤去覆蓋物。
- 播後要保持基質濕潤,出苗後要防治猝倒病,過密的苗子適當間苗。
扦插
可採用扦插繁殖的方法。
栽培技術
光照是影響植物開花結實的主導因素青海省各林區的土壤為偏酸性沙質土壤,土壤為pH值7.5-8.5的栗鈣土。引進的紅脈忍冬在這種條件下生長良好,開花繁茂,紅脈忍冬適應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格。經對照,紅脈忍冬在遮陰處栽植,枝繁葉茂,但開花、結實少,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栽植,植物花多且艷,果實纍纍。因此,在栽培中應將其栽植在光照較好的地段。
主要價值
紅脈忍冬籽油含不飽和脂肪酸為90.39%。其中亞油酸含量分別為67.5%,植物籽油的脂肪酸組成相似,且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作為開發利用的新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