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蛾

紅綠燈蛾

昆蟲名,為鱗翅目燈蛾科。廣布中國各地。70年代初,河北、山東、山西曾大發生,為害嚴重。主要為害玉米、棉花、大豆等,也為害穀子、高粱、馬鈴薯、甘薯、向日葵、紅麻、蔥、瓜類、桑、桔、綠肥等百餘種植物。幼蟲咬食玉米雌穗花絲,嚴重的花絲被咬斷或吃掉穗頂嫩粒,影響產量。為害棉花時,咬毀花冠、棉鈴,嚴重的棉葉被吃光,苗期受害重造成缺苗斷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綠燈蛾
  • 拉丁學名:Amsactalactinea(Cramar)
  • 別稱:紅袖燈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昆蟲綱(Insecta
  • :鱗翅目
  • :燈蛾科
  • 分布區域:廣布中國各地。70年代初,河北、山東、山西曾大發生,為害嚴重。
種群分布,成長階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

種群分布

分布於北起黑龍江內蒙古,南、東靠近國境線。

成長階段

成蟲
體長18—20mm,翅展46—64mm。體、翅白色,前翅前緣及頸板端級紅色,腹部背面除基節及肛毛簇外橙黃色,並有黑色橫帶,側面具黑縱帶,亞側面一列黑點,腹面白色。觸角線狀黑色。前翅中室上角常具黑點;後翅橫脈紋常為黑色新月形紋,亞端點黑色,1—4個或無。
幼蟲
體長40mm左右,頭黃褐色,胴部深褐或黑色,全身密披紅褐色或黑色長毛,胸足黑色,腹足紅色,體側具1列紅點,背線、亞背線、氣門下線由l列黑點組成;氣門紅色。幼齡幼蟲體色灰黃。卵半球形,直徑0.79mm;卵殼表面自頂部向周緣有放射狀縱紋;初產黃白色,有光澤,後漸變為灰黃色至暗灰色;
長22—26mm,胸部寬9—10mm,黑褐色,有光澤,有臀刺10根。

生活習性

中國東部地區、遼寧以南發生較多,河北一年發生1代,南通一年2代,南京3代,均以蛹越冬。翌年5—6月開始羽化,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卵成塊產於葉背,可達數百粒。幼蟲孵化後群集為害,3齡後分散為害。幼蟲行動敏捷。老熟後入淺土或於落葉等被覆物內結繭化蛹。卵期6—8天,幼蟲期27—28天,成蟲壽命5—7天。

防治方法

(1)華北於7月下旬—8月上旬,對發生重的地區和田塊進行蟲情測報,當發現玉米田每500株有卵2塊或被害穗率高於15%時應進行防治。
(2)在幼蟲擴散為害前,對離樹木、溝渠近的玉米田、豆田噴灑90%晶體敵百蟲1000—2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3)防治為害果穗上燈蛾時,可用每克含100億的青蟲菌原粉,向雌穗上抖撤或對水噴灑,同時可兼治穗上的棉鈴蟲、玉米螟、粘蟲等。
(4)幼蟲擴散後,蟲體較大可人工捉捕,連續捕捉2—3次,也很有效。
(5)紅緣燈娥發生嚴重地區,於4—5月間發動民眾到公路兩側、渠溝等處種有柳樹、紫穗槐的樹下或附近溝坡處挖蛹可減低越冬基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