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絲石雙頭瑞獸

河南省周口市文物商店現收藏有一件時期的石雕珍品——雙頭瑞獸。該石雕石質赤黃,紅絲紋縈繞石獸,通高18厘米,長23厘米;兩隻瑞獸的頭部朝天,分彆扭向左右,並臥於一圓形石座之上。左邊的一隻後右腿呈起立狀,右邊的一隻右後腿同頭部左耳相連線,像在梳撓皮毛。通身渾圓豐滿,下頜均有鬍鬚。圓座直徑22厘米,高4厘米,平底。瑞獸外形似獅,張嘴揚頸,四目怒睜,它們仿佛遭受到襲擊,要振奮欲躍一樣。刻工採用圓雕,刀法簡闊流暢,勾勒有力,刻劃入微,形體生動,儀態動人,具有高度的寫實性,顯示出古代石雕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

簡介,名稱,類別,年代,文物原屬,文物來歷,文物評定,史書記述,

簡介

名稱

紅絲石雙頭瑞獸

類別

中國石雕

年代

唐宋時期

文物原屬

文物商店

文物來歷

2007年9月1日,河南“大河鑒寶·周口行活動”專家組的成員也對這件器物分別進行了鑑定,專家認為此物系唐宋時期的鎮席。
這件文物是周口市文物商店於2006年5月從民間徵集而來,徵集地點為河南扶溝縣崔橋鎮古城村。據當事者回憶,此物為祖傳之物,已供奉承傳了好幾代人。文化大革命破除“四舊”時,當事者的父親由於年輕氣盛,進家就用木棒槌砸這件石雕,致使兩隻瑞獸後腿部小殘。經家人反覆勸阻,此物得以倖免並將其藏匿。當事者的鄰居、高壽老人王耀魁介紹,這件石雕作品的確時間不短,他七歲(民國十八年)的時候,就在本地的寺廟裡見過。

文物評定

據資料載,席鎮從漢代開始流行。因為當時的席分編織席和紡織席。其中編織席中的涼蓆類大多以粗、細竹編成。與席同時使用的還有一种放在席四角的器物,為“鎮”,用銅、玉、石做成。《文物收藏圖解辭典》(李縉雲於炳文主編,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介紹:“鋪席後,為了避免起坐時折卷席角,一般在四隅置鎮。鎮的質地有玉質、銅質、石質、鉛質等。”有關資料也介紹,“鎮席自漢代興,明以後不見”。那么,根據這件石雕器物特徵,被定為唐、宋時期的石鎮席,有一定的道理。
同時,參與鑑定的專家認定:這件石雕作品的材質系珍貴石材——紅絲石。
紅絲石產于山東青州,品種主要有紫紅色、豬肝色、黃色等。有的兼有灰黃、紅等色絲紋,紋理千姿百態,色彩艷麗,其狀不一;有的似雲水,似月暈,亦似花卉;似鳥獸,似人物,又似山峰;還有的中間夾雜石英,像斷而不裂的冰紋;有的具有綠色的石眼,或金黃色的條帶,以及閃閃發光的紫筋,等等。虛幻神妙,變幻無窮,構成了紅絲石特有的文采。
這件在民間流傳了數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石雕作品,終於恢復了其“廬山真面目”。

史書記述

據《後漢書·西域傳》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7年),(安息國)遣使獻師(獅)子、符拔。”是說遠在西亞的安息國(相當於今伊朗)派使臣給當時的漢章帝劉桓送來罕見的禮品獅子和符拔(一種形麟而無角的動物)。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抬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的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李時珍《本草綱目》稱:“獅子出西域諸國,為百獸長。”獅子在中國交了如此好運,也得益於漢時佛教傳入中國。《燈下錄》云:“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
所以佛教徒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備加崇拜。五台山的許多寺廟裡,都供奉著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聯盟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台山顯靈說法的。獅子有了這等的威嚴,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於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後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台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當屬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系漢時遺物。宋、清兩代蒐集到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也有獅子的立體形象。
石獅雕刻中,由於中國的雕刻師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逼真,石獅子完全被中國化了。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至唐代,石獅子雕刻藝術更是達到頂峰。石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