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克萊斯勒SSM-A-14/M8/PGM-11紅石
簡介
赫爾墨斯計畫包括許多不同的工程(詳見 SSM-A-16 赫爾墨斯A-3B),其中包括射程800千米(500英里)級地地飛彈赫爾墨斯C-1。然而,由於資金有限且該計畫的其他部分擁有更高的優先權,C-1的工程進度很慢。1950年的韓戰迅速提升了軍費,這改變了之前的狀況並導致C-1工程從通用電氣轉交給陸軍制導飛彈中心。與此同時,赫爾墨斯C-1飛彈獲得了正式代號SSM-G-14。1951年早期,飛彈的有效載荷重量顯著提升,預訂射程則被減小到400千米(250英里)。1951年中期,該計畫又一次被轉交給陸軍紅石兵工廠,其代號也被改為SSM-A-14。紅石這一代號在1952年4月之前已被官方確定,而此前也曾短暫地用“大熊座”(Ursa或者Major)來描述。
紅石主要的設計工作在1952年中完成,而在當年10月份克萊斯勒接到了該飛彈的生產契約。SSM-A-14裝備了一些首次在飛彈技術中亮相的設備,比如全慣性制導系統和用於降低阻力(因而增加射程)的可分離戰鬥部。其採用一台北美火箭達因NAA75-110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也被稱為A-6),其為XLR-43-NA-1發動機的發展型。1953年8月,XSSM-A-14進行了首次成功的試飛。而到了1955年,克萊斯勒才開始生產紅石火箭。許多紅石試驗火箭都被改裝成木星(Jupiter)A和木星C測試火箭以支持SM-78/PGM-19 木星中程飛彈計畫。首枚生產型飛彈在1956年7月試飛。1958年6月首批完全入役的紅石部隊被部署在西德。此時,紅石獲得了M8型野戰炮兵制導飛彈(Guided Missile, Field Artillery, M8)的代號。用於訓練的不可飛行的模擬訓練彈被定名為XM9。紅石是一種實用中程飛彈,其可將4百萬噸級熱核戰鬥部發射到325千米(175海里)以外,圓機率誤差為300米(1000英尺)。然而,一個紅石飛彈營包含近20輛重型車輛,機動性很差。一旦到達某個發射地點,其就不得不確定發射地點,發射不得不進行,飛彈的3個部分也不得不進行組裝和起豎。以下工作總共需要8小時完成。接收到發射命令之後,加注燃料還要用去15分鐘,之後紅石才能夠最終發射。
1963年6月M8和XM9被分別重定名為PGM-11A和PTM-11B。此時,紅石的除役已經開始了。而在1964年晚期,PGM-11就不再在美國陸軍中列裝了。紅石更加先進、更易實用的固體燃料中程飛彈MGM-31 潘興所替代。在1955到1960年間總共生產了大約120枚紅石飛彈。
紅石在美國早期的太空計畫中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飛彈。其構成了朱諾(Juno)I火箭的第一級,後者用於發射美國的首顆人造衛星,並在亞軌道飛行的水星-紅石(Mercury-Redstone)計畫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該計畫直接指向美國採用水星-大力神(Mercury-Atlas)火箭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性能參數
註:數據來自有輕微差距的多個來源。以下數據因此可能不精確
PGM-11A數據:
彈長
| 21.1米(69英尺4英寸)
|
翼展
| 3.66米(12英尺)
|
彈徑
| 1.78米(70英寸)
|
彈重
| 27800千克(61300磅)
|
速度
| 5.5馬赫
|
升限
| 92千米(57英里)
|
射程
| 325千米(175英里)
|
推進
| 北美火箭達因NAA75-100 (A-6)液體火箭發動機;347千牛(78000磅)
|
戰鬥部
| W-39熱核戰鬥部(4百萬噸)
|
主訊息源
[1] James N. Gibson: "Nuclear Weap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Schiffer Publishing Ltd, 1996
[2] Bill Gunston: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Rockets and Missiles", Salamander Books Ltd, 1979
[3] Redstone Arsenal Historical Information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