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坐落在吉林省磐石市的朝陽山鎮,朝陽山鎮地處四平、遼源、通化、長春四地區交匯處,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紅石砬子山自然風光秀麗,山青水秀。紅石砬子山有三座山峰,分別是大砬子(海拔878.8米)、二砬子(海拔786.3米)、三砬子(海拔785.4米)。風景幽美、靜謐,是個令人賞心悅目的地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紅石砬子遺址
- 地理位置:磐石市朝陽山鎮
- 開放時間:24小時
- 景點級別: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陶器碎片等
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遺址位於磐石市區西側20公里處,磐伊公路北側的紅石砬子山區。紅石砬子山屬長白山余脈—吉林哈達嶺支脈的庫勒嶺山脈,是朝陽山鎮與明城鎮的界山,擋石河、拐子炕河的發源地,周圍與青頂山、豬腰嶺山、三棚砬子、一步嶺、庫勒嶺、馬宗嶺相連。群山環抱中,有生財溝、斗溝子、剪草溝、葫蘆頭溝、蘿蔔地等谷地,各溝口均有大小不等的村落。以海拔878米高的紅石砬子主峰為中心地帶,其具有山高林密地勢險要的地貌形態特徵。
1930年8月,中共磐石縣執行委員會初建時,駐地便設在玻璃河套楊樹泊子(現明城鎮七間房屯附近)。縣委轄磐東、磐北兩個區委,伊通、雙陽兩個特支和7個直屬支部。並設有保衛縣委機關的特務隊(也稱打狗隊)。這時的玻璃河套除黨和共青團組織外,還成立了農民協會等革命民眾組織,已成為黨領導磐石一帶人民開展革命活動和反日活動的中心。
1931年8月,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滿洲省委將磐石縣委改為中心縣委。駐地移至西玻璃河套小北山下(現永紅村附近)。“九·一八”事變後,磐石中心縣委開始領導人民民眾進行抗日武裝鬥爭。1932年初,在李紅光領導的貧農赤衛隊和縣委特務隊的基礎上,成立赤色游擊隊,西玻璃河套這塊地方有了黨領導的抗日武裝隊伍。此後,赤色游擊隊配合中心縣委在玻璃河套附近的蛤蟆河子、七間房和磐東地區開展了“二·七”、“二·九”、“三·七”、“四·三”“五·一”、“五·七”等多次民眾抗日鬥爭活動。
在磐石中心縣委的主持下,於1932年6月,在磐東呼蘭境內的小孤山成立了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擴大了抗日武裝隊伍。這時,中心縣委成員隨工農反日義勇軍主要活動於磐東一帶。不到兩個月,反日義勇軍發展到120餘人。後來,由於受當時黨內“左”傾路線的影響,隊伍受到嚴重挫折,到樺甸境內隱蔽,等待省委派人來指導。
1932年11月,滿洲省委候補委員、軍委代理書記、巡視員楊靖宇(當時化名張貫一)在樺甸常山屯找到了磐石中心縣委主要領導成員和工農反日義勇軍指戰員。向他們指出在磐石地區建立抗日根據地,依靠磐石地區人民的支持開展抗日武裝鬥爭的意義,並按省委的決定將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隨後,將游擊隊和中心縣委成員帶回磐石縣境內,在磐北石虎溝整頓了游擊隊,並改組了中心縣委之後,中心縣委機關、南滿游擊隊總部和重要後勤部門均設在西玻璃河套,初步形成了抗日根據地。
從1933年1月末至4月末,南滿游擊隊在民眾抗日武裝組織的配合下,粉碎了日偽軍對根據地的4次大規模進攻。在游擊區與敵軍進行大小戰鬥60餘次,有時多日連續作戰。結果南滿游擊隊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得到了發展壯大,隊員由百餘人發展到350餘人,並且從敵軍手中繳獲了一批新式武器武裝了自己。又由於起義的偽軍迫擊炮連參加了南滿游擊隊,使游擊隊有了迫擊炮。同時,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和游擊區也得到了鞏固和發展。
南滿游擊隊越戰越強,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得到進一步鞏固。磐石中心縣委領導下的磐石一帶的抗日鬥爭烈火越燒越旺。各種武裝的或非武裝的反日民眾組織很快地發展。磐石中心縣委1933年1月28日報告說:“農協發展新會員100多名,赤衛隊(農民自衛隊)正在組織。”到了5月初,已發展農協會員500人,赤衛隊員100餘人,少先隊已恢復到60人,兒童團員發展到150人。而從8月1日到9月18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在根據地內的豬腰嶺宣告成立時,僅一個半月時間就增加了反日會員2000名,農民自衛隊員100名,農民協會會員290名,青年義勇軍16個小隊200餘人,兒童團員750名。加入各種反日組織的青少年達1100名,還有組織起來的婦女民眾400多名。特別是這時磐石一帶已有黨員290餘名,共青團員近200名。有這么多黨團員為骨於,有黨領導的抗日武裝作後盾,以磐石為中心的抗日游擊區,特別是紅石鹼子抗日游擊根據地,確實是共產黨和反日人民的天下。
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及其周圍的游擊區,地處軍事要衝,成為日本帝國主義的“心腹之患”,視為“癌腫地帶”。日偽當局採取各種殘酷手段對根據地和游擊區加以破壞。在政治上強化殖民統治,搞“集團部落”,推行“保甲制度”和“連坐法”,剝奪居民自由,隔離中國共產黨和抗日武裝與人民民眾的聯繫。到1936年底磐石中心縣委被破壞前,這裡一直沒有間斷過公開的和秘密的抗日活動。
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雖然存在的時間很短,形態也不夠完備,但它確實是“九一八”事變後,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創建的第一塊抗日游擊根據地。這裡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最早的抗日武裝—赤色游擊隊的誕生地,也可以說是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的搖籃。黨培養的無數磐石優秀兒女,曾在這裡為保衛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而奮勇抗爭,將熱血灑在磐石地區或南滿的廣大抗日戰場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永垂不朽。
新中國成立後黨組織和人民政府多次派人到紅石砬子山區和西玻璃河套踏查。如今在西玻璃河套的生財溝仍留有紅軍辦公室、武器修理所、炭窯和密營遺址。在紅石砬子山上的八家溝有紅軍醫院、被服廠、武器修理所和密營遺址。人民政府在重要遺址立了紀念碑,在遺址發掘出的步槍、火炮、大抬桿(土槍)、彈夾、皮子彈盒、鑷子等紅軍游擊隊角過的遺物,作為革命歷史文物保存在吉林省革命博物館。1960年,紅石砬子抗日游擊根據地舊址被磐石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磐石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4年,被吉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吉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圖信息
地址:磐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