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紅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分布於香港、福建、廣東、廣西南部、江西東部及浙江南部。紅皮糙果茶為常綠小喬木,高可達10米,樹形優美、樹幹銹紅色、花大芳香、果實大而飽滿,具有良好的園林觀賞價值。另外,紅皮糙果茶種子含油量高,也是一種有發展前景的油料作物。然而紅皮糙果茶種群少,分布區狹小,1992年被列入《中國植物紅皮書》,為國家二極保護植物,2004年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種,開展就地保護、近地保護和遷地保護迫在眉睫。
紅皮糙果茶在園林中已逐漸套用,因沒有形成規模的種植面積和充足的苗木,其綠化推廣套用受到限制。且作為油料作物,也因沒有足夠規模的種植原料林,而未被重用。因此,開展系統的紅皮糙果茶繁育栽培技術體系研究和標準化繁育技術規程制定是非常必要和緊迫的。
編制進程
根據廣東省財政廳《關於調整安排2015年省級農業標準化資金(省直單位)的通知》(粵財農[2016]198號)和省林業廳《廣東省林業廳關於組織實施2015年度省級林業標準化項目的通知》(粵林函(2016)588號)要求,批准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繁育技術規程》(項目編號:2015-DB-17)的制定。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育苗技術規程》(DB44/T 2184-2019)由廣東省林業局提出並歸口。
2010-2017年期間,項目組承擔《廣東省山茶屬植物鄉土樹種優選及其種苗繁育技術研究與示範》、《野生紅山茶植物資源收集與種苗繁育》的科研工作,期間收集紅皮糙果茶的種質資源,並開展了引種栽培、播種。扦插、嫁接、栽培管理等試驗研究,為本標準的撰寫積累了大量數據。
標準編制主要圍繞播種繁育、扦插繁育、病蟲害防治三方面進行。技術路線是:成立標準起草小組→制定標準起草方案→收集資料(實驗數據的分析和整理;法律法規、研究文獻及相關標準的參考引用)→編寫標準草案稿→徵求意見(專家、林業單位、管理部門)→修改標準草案稿→提交標準送審稿→標準審定→修改標準送審稿→提交標準報批稿。
2019年9月9日,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育苗技術規程》(DB44/T 2184-2019)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19年12月1日,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育苗技術規程》(DB44/T 2184-2019)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主要起草人:崔大方、羊海軍、李薇、孫思。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種子育苗 | |
---|
5 扦插育苗 | |
---|
6 有害生物防治 | |
---|
7 苗木出圃 | |
---|
8 檔案管理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育苗技術規程》(DB44/T 2184-2019)規定了
紅皮糙果茶(
Camellia crapnelliana Tutch.)的種子育苗、扦插育苗、有害生物防治等技術要求。該標準適用於紅皮糙果茶的苗木繁育。
引用檔案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為強化該標準的推廣套用,可採取具體措施如下:
苗木生產方和苗木採購方可根據自願原則和市場調控機制,參照該標準制訂的苗木出圃規格進行定價。
營建商品林基地可參照該標準的技術規範,合理育苗和科學管護,促進高產增效。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紅皮糙果茶育苗技術規程》(DB44/T 2184-2019)的制定,總結出紅皮糙果茶最優的繁育技術指標,為以後紅皮糙果茶人工林的規模栽培發展服務。該標準編制內容符合紅皮糙果茶的栽培,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