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水庫

紅河水庫

紅河水庫位於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縣城東北,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有效灌溉面積兩萬餘畝。同時政府進行了旅遊規劃和綜合開發,包括秦牌坊門,紅河山莊,水上遊覽區等項目。

基本介紹

概述,地理位置,水庫建設,水庫灌溉,旅遊開發,

概述

紅河水庫,甘肅禮縣水庫。又名:紅河湖、紅河水庫、橫河水庫、秦皇湖。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2007年起,該縣在水庫進行旅遊開發。

地理位置

紅河水庫位於甘肅隴南禮縣縣城東北。
紅河水庫紅河水庫
此地北魏為陽廉縣轄地,明朝為橫河裡,清朝為慕義里,1941年始置橫河鄉,1961年改建為紅河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紅河鄉建制。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明顯的梁峁溝壑區,最高海拔2139米,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多屬河谷地區,氣候溫和,雨量較多,多山少川。土質多為黃土和紅粘土。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

水庫建設

紅河(橫河、峁水河)在境內長35公里,東至十字路,西至固城尖山溝。1958年經甘肅省水利廳及天水地區水利處等領導考察,在石咀、石溝兩村之間的樺樹汴處截流紅河河流,建一座水庫,命名為“雙石水庫”,構想茅廬山就是水中的一座小島,洞家溝、石溝(紅土溝)為水囊。領導走後,經當時天水地區水利處張工程師論證,洞家溝、石溝的流沙特別嚴重,就位移在這兩溝之上小高家莊邊處。小高人民發揚了龍江風格,進行搬遷,把莊基、園子、土地等2600多畝當了庫底。經禮縣、西河、天水三縣人民以背簍背為主旋律奏響了打壩樂曲。歷時一年多,於1959年秋,在暴雨交加的夜晚,大壩合壠。紅河水庫建成。擁有水面3000餘畝,灌區東至羅家堡西至祁山堡,有效灌溉面積20000餘畝。
紅河水庫紅河水庫
1959年,第一艘木製船進湖暢遊。
1966年,兩艘木製漁船,船幫以(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大紅標語進湖開始了捕魚。

水庫灌溉

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67平方公里。2003年,國家投入資金1060萬元對水庫進行了除險加固,現總庫容為2137.5萬立方米,防洪面積150平方公里。
紅河水庫紅河水庫
紅河水庫灌溉渠道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全長39.7公里,分為總渠和東、南、西等乾渠,因年久失修,毀壞嚴重,加上淤積量大,從1990年以來,一直處於廢棄癱瘓狀態。2006年,縣上通過多方努力,爭取到國家投資280萬元,對渠道開展了續建和改造。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縣上成立了灌區恢復工程指揮部,並把任務分解到鹽官、紅河、祁山、馬河等四鄉鎮和水利部門。2007年4月1日開始清渠,水利部門幹部職工和灌區四鄉鎮民眾連續奮戰60多天,共投入勞力27500人(次),清除渠道淤積46860多方,縣水利局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貸款50萬元,完成“卡脖子”工程23處,壓埋過路大小砼涵管119根。2007年灌渠內已恢復通水。灌區灌溉的恢復,不僅使覆蓋區內4鄉鎮23村的民眾年減少灌溉成本87.5萬元,還使灌區內的3.5萬畝良田變為穩產、高產田,為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培育“萬元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旅遊開發

為了充分利用紅河水庫資源優勢,加快旅遊產業開發進程,禮縣政府聘請了甘肅農業大學水電工程系教授及有關園林錄化專家對紅河水庫庫區生態環境建設及旅遊綜合開發工作進行了初步總體規劃編制,規劃的原則是利用水庫水面和庫區周圍自然資源,立足禮縣先秦文化,三國文化遺存等人文資源;堅持生態環境建設、水保工程和旅遊開發相結合;體現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力爭在五年內,利用各種投資渠道,將紅河湖建成一個山林疊翠,層林盡染,環境優美,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集種植、養殖、休閒、旅遊、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勝地。
紅河水庫紅河水庫
規劃共分六大項,總投資2870萬元,其中旅遊景點的設施670萬元,包括仿秦牌坊門、紅河山莊、水上遊覽區、魚池灣健身休閒區、動態旅遊區、水保生態建設、人飲綠化建設,景區照明建設。紅河山莊包括1000平方米的賓館餐飲建設及停車場設備等;水上遊覽區包括紅河碼頭、水上人家、滑水台、小舟、大、中型遊艇,畫坊、汽艇等;魚池灣健身休閒區包括沙地網球場、垂釣池、游泳池、森林茶社等;動態旅遊區有風月亭、連廊方亭、長廊、八卦亭、觀霞亭、六角亭、水中榭、環庫觀光大道等;水保生態建設包括風景林、生態林、水保林、環保林、經濟林。在樹種選擇上有銀杏、雪松、黃楊、國槐、矮牽牛、紫薇、丁香、垂柳、白臘、楓楊、法桐、白皮松、合歡、元寶楓等,高低搭配,喬灌搭配,經果搭配。
紅河水庫紅河水庫
2007年修通了環湖公路,在庫區周圍栽植各類綠化樹種5萬餘株,新建了簡易遊船碼頭,投放中、小型遊艇4隻,興辦有“農家樂”兩處,並成功舉辦了“紅河旅遊文化節”,“五一”期間接待遊人達3萬多人次。隨著紅寬公路的鋪油完工、環庫觀光大道的即將新建和庫區旅遊綜合開發,紅河湖將成為禮縣旅遊的一顆耀眼明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