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學院工學院

紅河學院工學院

紅河學院工學院是我校規模較大、科研教學力量較強的學院之一。近年來,工學院的師資力量得到了不斷加強和補充,擁有一批事業心強、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的教師隊伍。至2011年12月止,工學院有教職工78人,契約制實驗室管理人員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及高級實驗師14人,講師及工程師48人,助教及助理工程師11人,博士4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32人,在讀碩士9人;教師專業學科領域涉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業自動化、通訊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電子信息工程、機電設備、電子學、信息科學、教育技術、內燃機車、金屬材料及熱處理等。全日制本科學生1744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河學院工學院
  • 所屬:紅河學院
  • 學科:電子學、信息科學
  • 學生:1744人(2011年)
學院介紹,特色定位,專業介紹,

學院介紹

紅河學院工學院在前身是成立於2003年 11月的信息科學與電子工程學院,學院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教育技術學通信工程,數字媒體等6個本科專業;1個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教研室;5個教學實驗中心: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現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工程中心1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卓越工程師建設專業2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校級重點學科3個,校級重點實驗中心2個,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人。
工學院各專業均有較完備的實驗室,擁有較先進的教學、科研儀器和設備,總價值達1000多萬元。工學院本著“教學為先,面向社會,依託實踐,科技創新”的辦學宗旨,積極開展科學研究,承接了一批省級、州級及學校的重點科研課題,科研成果顯著。近年來,出版教材與專著6部,發表論文120多篇(1篇被SCI檢索,4篇被EI檢索,核心期刊20多篇)。開發的系統曾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雲南省星火科技三等獎1項;紅河州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紅河州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
工學院十分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與省內外一些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有著廣泛的聯繫與合作,先後派遣多名中青年教師到美國、泰國、越南等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訪問、研修、留學和學術交流,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和學術水平的提高。
多年來,工學院在“教學服務社會、平台夯實基礎、實踐促進發展、引導科技套用、鼓勵個性發展、激發創造潛能”的辦學理念指導下,已為國家輸送了大批畢業生,他們遍及社會多個行業,已成為教育、科技開發創新、生產建設上的一支重要骨幹力量。
工學院全體師生員工正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努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立足紅河,面向全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信息技術、自動化、機械、電子、教育等多學科共同發展,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增強科研實力,促進全面、協調、持續、健康發展,力爭把本院建設成以工學為優勢,多學科綜合協調發展,具備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三大功能,部分學科達到省內同類院校先進水平的教學型學院。

特色定位

工學院下設5個專業,分別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通信工程專業、教育技術專業;1個教研室: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教研室;5個教學實驗中心,分別為: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電子信息實驗教學中心、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至2014年12月止,工學院有教職工8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高級工程師及高級實驗師21人,中職人員47人,初職人員10人,契約制實驗室管理人員2人;博士7人,在讀博士8人,碩士44人,在讀碩士3人;全日制學生人數2034(包括93名繼續學習學生)。

專業介紹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主要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和團隊精神,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系統掌握通信技術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在國民經濟的相關部門從事通信工程、計算機網路的設計、開發、製造、套用和維護的套用型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在通信與信息工程企業、電信部門、移動通信公司、民航、銀行系統、國家機關和科研院所、部隊、學校等單位工作。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通信電子線路、電磁場與電磁波、單片機原理及套用、通信原理、數位訊號處理、現代交換技術、光纖通信、通信網路及組網技術(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數字移動通信、微波與通信(微波與天線技術)、交換機與路由器技術等。
教育技術學
教育技術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及國際交流能力,掌握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理論,能創造、使用、管理所需資源以促進學習和改善績效的專業套用型人才,可勝任信息化教育、網站設計、廣播電視、數字媒體、廣告傳媒等工作。
就業方向主要為:學校教育信息化、網站設計、廣播電視、數字媒體、廣告傳媒等。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為84%。
主要課程:教育技術學、學與教的基本理論、教學系統設計、教育信息處理、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教育技術項目實踐、遠程教育基礎、多媒體技術基礎、高級語言程式設計、計算機網路、資料庫原理與技術、軟體工程、計算機維護技術、動態網頁技術、攝影藝術與技術、多媒體套用與開發、電視節目編導與製作、計算機圖像處理與製作、動畫製作等。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培養具有較好的自然科學基礎和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具備機械設計、製造、自動控制等方面的知識,能從事與機械工程及自動化領域有關的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套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就業方向:在國家機關、工業企業、科研機構和院校,從事機械設計、製造、技術改造、產品開發、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7%。
主要課程:工程製圖、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工程力學、機械工程材料、計算機系列課程、機械原理、機械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機械製造基礎、機械控制工程基礎、機械工程測試技術、數控技術套用、可程式控制器原理及套用等。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注重的是強弱電結合、電工技術與電子技術相結合、軟體與硬體結合、元件與系統結合,學生受到電工電子、信息控制及計算機技術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解決電氣控制技術問題及電力系統分析的基本能力。本專業現分為“電氣自動化”、“過程自動化”、“電力系統自動化”三個方向。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與電氣工程有關的系統運行、自動控制、電力電子技術、信息處理、試驗分析、研製開發、經濟管理以及電子與計算機技術套用等領域工作。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為95%。
主要課程:電路分析、電子技術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機及電力拖動、自動控制原理、感測器與自動檢測技術、運動控制系統、高級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電氣控制與PLC技術及實驗、供配電技術、過程控制系統、工業控制網路與現場匯流排技術、電力系統分析、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等。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培養掌握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自然科學和數學知識、計算機學科的基本理論和軟硬體套用知識,並具有創造性地將這些知識套用於信息系統構建和綜合的潛力,具備信息技術的理解、評估、選擇、實施能力,能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需求變化的套用型人才。
就業方向:各行業的IT職位,能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計算機教學、套用和套用開發,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機類學科的碩士學位。2011年畢業生就業率為80%。
主要課程:離散數學、電工電子技術基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路、高級語言程式設計、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數據結構與算法、作業系統、多媒體技術基礎、資料庫原理與技術、軟體工程、信息系統工程與實踐、集成原理與工具、Web系統與技術、信息安全技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