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汗液為水色,但有時汗液可帶著不同的色澤而染衣,稱為“異色汗”。汗色異常不一定伴有多汗。其發病機制可由於汗液本身有顏色,或為皮膚上細菌使汗液變色等。據文獻考證,紅汗,在古代大多指外感熱病,發熱無汗,雖經服藥也不能得汗,但出現鼻出血以後,反而熱退病癒,醫家認為,這種鼻流鮮血與藥物發汗具有等同的效應,因而形容它是一種“紅汗”。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紅汗症
- 主要症狀:汗液為水色
- 主要病因:皮膚上細菌使汗液變色等
- 治療方法:外治法等
病因症狀,治療方法,患者病例,
病因症狀
在中醫文獻里,紅汗最早論述也不是目前異色汗的專有名詞。中醫文獻沿用時間較長的是血汗、汗血或肌血等證名。至於將血汗證名稱為紅汗的,較早見於清代醫學家沈金鰲所撰《雜病源流犀燭諸·血源流》一書。問世較晚的紅汗證名,因其通俗、易懂,並且形象地概括了這一異色汗的特徵,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採用。紅汗,血汗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現代醫學認為,血汗症是指血液或血液色素混在汗液內而隨著汗液排出,顏色淡紅或鮮紅,可見於多種血液病或感染性疾病,常伴有其他部位組織,並包括皮膚黏膜的出血傾向。還有服用一種祛痰劑碘化鉀後,有時皮膚會出現紅斑反應,或汗液出現紅色。但是在一般紅汗、血汗病例中,不少病人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都未發現異常,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有人報導,從紅汗症檢查中發現以下有趣的現象。一男性青年,主訴背部時常出現紅色汗液。經檢查,肩及肩腫間見到5厘米×6厘米和2厘米×4厘米大小皮膚潮濕區,其上布有篩狀粉紅色粟狀大小汗珠,用衣物擦去後,不久又復出現。白色背心、襯衫皆被染成粉紅色斑片。患部汗液經顯微鏡檢查,見到紅色三棱結晶狀顆粒,未見紅細胞,血、尿常規及血小板計數屬正常範圍。出血時間1分鐘,凝血時間1分30秒。紅汗會不會是一種外源因素引起的呢?據說該男青年近兩個月來未服用過利福平等含有類似色素結晶的藥物,也未接觸其他化學藥品、染料等。雖然本病最終治癒,但從病因與實驗室檢查結果看,百思不得其解,仍是一個謎。紅汗或血汗,男性或女性都可發生,多見於中青年或老年。發病的人群與職業亦有一定的關係,如煤礦工、磚窯工常有因多汗而轉變出現紅汗,病情有反覆,好發於夏秋之際;農民於夏日酷暑辛勤勞動大汗之後,可出現紅汗。還有操勞、惱怒、負重遠行或劇烈運動,都可能是紅汗發生的誘因。紅汗的色澤是多樣的,如淡紅、鮮紅或衣衫僅染有濃密的血跡等,但有的病人確實見有鮮血溢出肌膚,如在鼻尖、腳底等處的皮膚某一點上有鮮血如箭一般射出,稱為“血箭”,有時也稱做“肌艦”。一般不歸納到血汗或紅汗的範疇之內。應注意區別。通常見到的紅汗在汗少時,往往不被覺察,只有汗多時用手帕、餐巾紙揩拭,或者洗滌衣衫(尤其是白色的或淺色的衣衫)時方才發現。但這類病人平時汗量或多或少,並沒有一定的規律性。關於紅汗出現的部位也無定處,如胸前、腋下或背部,也常見於眼險及面部。病人如全身性症狀比較明顯的,往往主訴時對其出現紅汗約略帶過,而以紅汗為主要症狀來就醫的,其全身症狀則可能不甚明顯。
治療方法
現代醫學對於伴有皮膚、黏膜廣泛出血現象的某些嚴重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敗血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主張在查明病因、明確診斷的基礎上,及時用抗生素藥、止血輸血藥和其他支持療法等進行針對件的治療,或採取必要的救治措施。但是有人通過文獻資料分析研究,發現有為數不少的一般性紅汗病例,其臨床表現並不同於上述皮膚黏膜廣泛出血的疾病,同時相關的客觀指標也未發現明顯異常。西醫藥對此缺乏對策,而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治療,往往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中醫學治療本病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類:一類症狀見有淡紅色汗液沾染衣衫,兼見頭暈目赤、心煩易怒、失眠、尿黃、舌紅、脈細數等。辨證為心肝火旺,用藥,如生地、丹皮、黃芬、山桅、柴胡、白芍、夏枯草、龍膽草、仙鶴草、旱蓮草、甘草等;另一類症狀見有汗液淡紅色沾染衣衫,兼見神倦乏力,氣短,肢體不溫,面色眺白,脈細無力,舌淡苔薄等。辨證為氣弱虛,用藥如龍骨、牡順、黃芪、白朮、黨參、芡實、鐵樹葉、甘草等。還可採用外治法,如取煅牡蠣、麻黃根等研粉撲身,作為輔助療法,也常有效。
患者病例
武漢蔡甸區種植草莓的胡先生天天吃自家園子的草莓,連吃了兩周,竟然流出紅汗,染紅了衣襪,停吃草莓後情況好轉,連醫生也感到驚奇。胡先生今年40歲,家中有百苗草莓園。正值草莓成熟季,胡先生不僅出售,自家人也吃了不少。胡先生連吃了兩周草莓,卻發現一個奇怪現象:他流的汗變成了粉紅色,貼身的衣服、襪子也被染紅,用洗滌劑都洗不下來,連指甲也染紅了。胡先生不解,為何他的家人同樣吃草莓,卻沒出現這種狀況?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凡方介紹,胡先生患的應該是紅汗症,這類患者很少見。可能與汗液中紅色色素或金屬含量過高有關,但紅汗、血汗的明確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也有的患者沒有服用任何紅色藥物或食物而出現紅汗的情況,這類患者的化驗檢查往往是正常的。
福州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黃衛東說,“血汗症”是醫學上罕見的一種病症,是指汗液里含有血液成分血紅細胞,得病的機率只有百萬分之一。“目前全球確診為‘血汗症’的不足80例”,而郭小姐的汗液中並沒有滲透出血紅細胞,只是分泌了紅色的色素。診斷結果出來後,郭小姐和家人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下了。
“不過全身出紅汗還是第一次聽說。”福州市皮膚病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黃衛東介紹,“紅汗症”是通常所說的“色汗症”中的一種,“色汗症”通常局限在面部及腋窩,可為黃色、藍色、青色、紫色、棕色及黑色。“郭小姐全身都會出紅汗,確實罕見,在以往的病例中一百個人中最多一個。”
為什麼郭小姐會全身出紅汗呢?黃主任表示,郭小姐皮膚表面可能潛伏著棒狀桿菌,當汗液排到皮膚表面,這種細菌將汗液分解,產生了紅色的色素,從而使汗液變成紅色。
黃主任分析,如果患者長期服用某些藥物、接觸染料及被產生色素的細菌感染就可引發“紅汗症”。
“紅汗症”需要治療嗎?黃主任說,紅汗、血汗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一般排汗較多的人,容易得‘色汗症’”。“色汗症”雖沒有特定的治療方法,但是也不會對身體產生太大的影響。黃主任提醒,緩解這樣的症狀,首先要人為地減少排汗,其次充分做好自身的清潔工作,“還有平時應以清淡飲食為主,減少色素的攝入。”
黃主任建議,如果長期出紅汗不間斷,應該到醫院檢查是否是細菌感染,或飲食所致,輕微的,可以服用抗生素進行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