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鄒曉麗,女,1937年5月生。
浙江鄞縣人。漢族。1959年北京
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漢語
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
論著有《基礎漢字形義釋源》、
《古漢語入門》等4部。發表論
文30餘篇。
基本介紹
- 書名:紅樓真味
- 作者:鄒曉麗
- ISBN:9787205039370
- 頁數:245
- 定價:12.00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7-08
- 裝幀:平裝
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鄒曉麗,女,1937年5月生。
浙江鄞縣人。漢族。1959年北京
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
現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漢語
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
論著有《基礎漢字形義釋源》、
《古漢語入門》等4部。發表論
文30餘篇。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上篇 曹雪芹的語言觀
第一章 “錄實”“談情”――語言的作用
第二章 拓創新境――“假語村言”解
第三章 力破俗套――非“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第四章 時代陰影一一清代文字獄一瞥
下篇 從語言人手讀懂《紅樓夢》
第一章 因聲索義――從諧聲字人手
第一節 《紅樓夢》中諧聲字舉例
1.1.1 總說
1.1.2 人名中的諧聲字
1.1.3 地名中的諧聲字
1.1.4 其他
第二節 諧聲字的多種用法
1.2.1 總說
1.2.2 識讀用漢字組合的字謎
第三節 諧聲雙關法的產生和發展
1.3.1 利用漢字的一字多音
1.3.2 利用漢字的一詞多義
1.3.3 小結
第二章 咬文嚼字_從我國傳統文化入手
第一節 說“紅”
2.1.1 總說
2.1.2 解《紅樓夢》三字之含義
2.1.3 說史湘雲
第二節 說“名”
2.2.1 總說
2.2.2 《紅樓夢》中說名手法四種
2.2.2.1 用諧聲雙關字
2.2.2.2 實中藏虛
2.2.2.3 虛擬含深意之名(說“空空道人”)
2.2.2.4 虛中藏實
2.2.3 曹雪芹定“名”的原則
2.2.3.1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
2.2.3.2 “依應制之體’,“蘊借含蓄”
2.2.3.3 力主“天然”
2.2.3.4 力避“陳舊”
第三節 說“玉”
2.3.1 總說
2.3.2 說寶玉
2.3.3 說黛玉
2.3.4 說妙玉
2.3.5 說紅玉(小紅)
第四節 說“數
2.4.1 總說
2.4.2 數目字與傳統哲學
2.4.3 說“108”
2.4.4 說“三”
2.4.4.1 三次餞花會(《桃花行》詳析)
2.4.4.2 說“三春”
2.4.4.3 說“三秋”
2.4.4.4 結語
2.4.5 小結
第三章 詩詞謎語――從中華民族思維特點入手
第一節 詩詞謎語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1.1 林黛玉《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2 薛寶釵《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3 賈探春《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4 史湘雲《詠白海棠》七律(二首)詳析
第二節 從中華民族思維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1 從邏輯思維縝密的民族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1.1 從題目入手(《秋窗風雨夕》詳析)
3.2.1.2 卒章見志
3.2.1.3 從詩律入手
3.2.2 從形象思維豐富、智慧的民族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2.1 從動詞入手索解真諦((詠菊)詳析)
3.2.2.2 體會作者寓於事、物、景中的深意(《芙蓉女兒誄)詳析)
第三節 詩詞格律知識簡介
3.3.1 詩與音樂
3.3.2 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上的區別
3.3.3 近體詩格律概述
3.3.3.1 律詩的押韻、平仄、對仗
3.3.3.2 (詠白海棠》七律(五首)押韻、平仄、對仗詳析
3.3.3.3 絕句的格律(開篇五言絕句詳析)
3.3.4 平水韻韻目
3.3.5 宋詞知識
3.3.5.1 宋詞簡介
3.3.5.2 宋詞格律簡介
3.3.5.3 賈寶玉出場詞詳析
3.3.6 從民族思維特點入手詳析《葬花辭》
第四節 《紅樓夢》中詩詞謎語特點述要
3.4.1 詩詞謎語個性化(《螃蟹詠》三首詳析)
3.4.2 詩詞謎語詩�化(《題帕絕句》三首詳析)
3.4.3 詩詞謎語擬人化(《南柯子》詳析)
3.4.4 詩詞謎語隱喻化(十首《懷古詩謎》詳析)
第四章 融會貫通――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人手
第一節 從民族性格入手融會全書全人
4.1.1 總說
4.1.2 重“情”
4.1.2.1 論秦可卿
4.1.2.2 大觀園中小人物的鬥爭
4.1.3 說“含蓄”
4.1.3.1 論兩次詩社
4.1.3.2 論《菊譜)
4.1.3.3 體會作者弦外之音又一例
第二節 從民族心理入手融會全書全人
4.2.1 重偶厭奇
4.2.1.1 總說
4.2.1.2 《紅樓夢》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4.2.1.3 黛、釵《柳絮詞)詳析
4.2.1.4 對比手法種種
4.2.2 男尊女卑
4.2.2.1 曹雪芹反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4.2.2.2 賈政和賈寶玉的衝突
前言
上篇 曹雪芹的語言觀
第一章 “錄實”“談情”――語言的作用
第二章 拓創新境――“假語村言”解
第三章 力破俗套――非“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第四章 時代陰影一一清代文字獄一瞥
下篇 從語言人手讀懂《紅樓夢》
第一章 因聲索義――從諧聲字人手
第一節 《紅樓夢》中諧聲字舉例
1.1.1 總說
1.1.2 人名中的諧聲字
1.1.3 地名中的諧聲字
1.1.4 其他
第二節 諧聲字的多種用法
1.2.1 總說
1.2.2 識讀用漢字組合的字謎
第三節 諧聲雙關法的產生和發展
1.3.1 利用漢字的一字多音
1.3.2 利用漢字的一詞多義
1.3.3 小結
第二章 咬文嚼字_從我國傳統文化入手
第一節 說“紅”
2.1.1 總說
2.1.2 解《紅樓夢》三字之含義
2.1.3 說史湘雲
第二節 說“名”
2.2.1 總說
2.2.2 《紅樓夢》中說名手法四種
2.2.2.1 用諧聲雙關字
2.2.2.2 實中藏虛
2.2.2.3 虛擬含深意之名(說“空空道人”)
2.2.2.4 虛中藏實
2.2.3 曹雪芹定“名”的原則
2.2.3.1 “編新不如述舊,刻古終勝雕今”
2.2.3.2 “依應制之體’,“蘊借含蓄”
2.2.3.3 力主“天然”
2.2.3.4 力避“陳舊”
第三節 說“玉”
2.3.1 總說
2.3.2 說寶玉
2.3.3 說黛玉
2.3.4 說妙玉
2.3.5 說紅玉(小紅)
第四節 說“數
2.4.1 總說
2.4.2 數目字與傳統哲學
2.4.3 說“108”
2.4.4 說“三”
2.4.4.1 三次餞花會(《桃花行》詳析)
2.4.4.2 說“三春”
2.4.4.3 說“三秋”
2.4.4.4 結語
2.4.5 小結
第三章 詩詞謎語――從中華民族思維特點入手
第一節 詩詞謎語是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3.1.1 林黛玉《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2 薛寶釵《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3 賈探春《詠白海棠》七律詳析
3.1.4 史湘雲《詠白海棠》七律(二首)詳析
第二節 從中華民族思維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1 從邏輯思維縝密的民族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1.1 從題目入手(《秋窗風雨夕》詳析)
3.2.1.2 卒章見志
3.2.1.3 從詩律入手
3.2.2 從形象思維豐富、智慧的民族特點出發解讀《紅樓夢》詩詞的方法
3.2.2.1 從動詞入手索解真諦((詠菊)詳析)
3.2.2.2 體會作者寓於事、物、景中的深意(《芙蓉女兒誄)詳析)
第三節 詩詞格律知識簡介
3.3.1 詩與音樂
3.3.2 古體詩和近體詩格律上的區別
3.3.3 近體詩格律概述
3.3.3.1 律詩的押韻、平仄、對仗
3.3.3.2 (詠白海棠》七律(五首)押韻、平仄、對仗詳析
3.3.3.3 絕句的格律(開篇五言絕句詳析)
3.3.4 平水韻韻目
3.3.5 宋詞知識
3.3.5.1 宋詞簡介
3.3.5.2 宋詞格律簡介
3.3.5.3 賈寶玉出場詞詳析
3.3.6 從民族思維特點入手詳析《葬花辭》
第四節 《紅樓夢》中詩詞謎語特點述要
3.4.1 詩詞謎語個性化(《螃蟹詠》三首詳析)
3.4.2 詩詞謎語詩�化(《題帕絕句》三首詳析)
3.4.3 詩詞謎語擬人化(《南柯子》詳析)
3.4.4 詩詞謎語隱喻化(十首《懷古詩謎》詳析)
第四章 融會貫通――從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人手
第一節 從民族性格入手融會全書全人
4.1.1 總說
4.1.2 重“情”
4.1.2.1 論秦可卿
4.1.2.2 大觀園中小人物的鬥爭
4.1.3 說“含蓄”
4.1.3.1 論兩次詩社
4.1.3.2 論《菊譜)
4.1.3.3 體會作者弦外之音又一例
第二節 從民族心理入手融會全書全人
4.2.1 重偶厭奇
4.2.1.1 總說
4.2.1.2 《紅樓夢》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4.2.1.3 黛、釵《柳絮詞)詳析
4.2.1.4 對比手法種種
4.2.2 男尊女卑
4.2.2.1 曹雪芹反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
4.2.2.2 賈政和賈寶玉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