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世外仙源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應制詩
- 作者:林黛玉
原文,詩詞,背景,注釋,譯文,賞析,典故,思想,
原文
詩詞
《世外仙園匾額》
林黛玉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所謂“信手拈來無不是”,阿顰自是一種心思。】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末二首是應制詩。余謂寶林二作未見長,何也?該後文別有驚人之句也。在寶卿有不屑為此,在黛卿實不足一為。】
背景
賈妃看畢,稱賞一番,又笑道:“終是薛林二妹之作與眾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黛玉聰穎毓秀,原本那晚安心大展奇才,壓倒群芳,【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這卻何必,然尤物方如此。】不想賈妃只命眾姐妹每人一匾一詩。她不好違諭多作,心中大不以為然,“只胡亂作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己卯(庚辰、戚序、蒙府)夾批:請看前詩,卻雲是胡亂應景。】
注釋
1.“名園”句——程高本作“宸游增悅豫”。
2.別紅塵——不同於人間。別,區別。
3.“借得”二句——上句說山川景物因有錢有勢借得秀麗。下句說皇恩盛事使園林增添新氣象。這一聯有題詠、歸省等人事,但字面上不說出,是一種技巧。
4.融——融入,混和著。金谷酒——晉代石崇家有金谷園,曾宴賓客於園中,命賦詩,不成者罰酒三斗。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這裡借典故說大觀園中“大開筵宴”,命題賦詩。
5.媚——對人獻嫵媚之態,擬人化寫法。玉堂人——指元春。玉堂,妃嬪所居之處。《三輔黃圖》:“未央宮有殿閣三十二,椒房、玉堂在其中。”《漢 》中亦有“抑損椒房、玉堂之盛寵”的話。這一聯用典、對仗都不完全符合應制規範,而小說中偏說黛玉是“安心大展其才”的,是為了突出人物的積極入世。
6.“何幸”二句——邀,幸蒙得到。以元春歸省為幸事,所以說“邀恩寵”,仍然是積極頌聖的口吻和心態。
譯文
這名園建在了什麼樣寶地啊!如此美麗的園子,就像是隔絕人間煙火的仙境一樣。
這裡雖然沒有天然的秀色,但我們賈府受到皇恩浩蕩,人力穿鑿出的山川景物更具一種優雅脫俗。
富麗堂皇!香氣融進了那金燦燦的美酒,鮮花為皇妃增添了幾分嫵媚的神韻。
我們賈府多么榮幸邀到皇家的恩寵!頻繁來往的宮車使我們賈府門楣生輝!
賞析
典故
匾額“世外仙源”取意於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後人稱“桃花源”為“世外桃源”。桃花源乃秦人避亂之地,藉此置身世外,用來寫應制詩頌聖實在不妥,且直白用典,也不是詩人之所為。黛玉靈思一動,將“桃”字改為“仙”字,一字之差,著實妙哉,不僅避開頌聖之忌諱,而且因這一個“仙”字,將大觀園構建成了一個仙境。
下面的詩句便是圍繞著這個主題演繹開來的。
首聯和頸聯先寫大觀園秀麗的景色如同仙境一般。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大觀園修築在什麼地方?縹緲眼前,宛若神仙居住的境界,人間凡塵豈能與這裡相比。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借大自然青山綠水的清雅秀麗,給這個園子的景物增添了新氣象。
頷聯和尾聯接著寫貴妃省親的盛大場面。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大觀園開筵慶賀,空氣中融和著香氣四溢的金谷美酒,從宮中歸家的貴妃,像花兒一樣嬌艷嫵媚。“香融金谷酒”句,用的是晉代石崇在金谷園與賓客飲酒賦詩的典故。石崇因參與“八王之亂”在金谷園被誅殺,他的侍妾綠珠亦墜樓殉情。這一典故在應制詩中理應迴避,黛玉沒有仔細推敲隨手用來,實乃考慮不周。玉堂一般泛指嬪妃居住的宮殿,“玉堂人”當然就是元春。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賈府合家上下應邀赴宴,有幸蒙受皇室隆恩,但見宮廷馬車來往不停,熱鬧非凡。這兩句寫得實在是好,將賈府鼎盛時期的繁華之態描寫殆盡。
思想
同寶釵相反,黛玉安心要在這些歌功頌德的辭藻上大展奇才,而沒有半點“慚意”。原著寫明“黛玉今夜安心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因此她的《世外仙源》也就顯出了一種別具一格的風貌: 名園築何處,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黛玉此詩別出心裁,她把俗世大富大貴的場景,竟比做了別離紅塵的仙境!寫背景的幽遠奇幻,是“借得山川秀,添來景物新”。寫近處的繁華奢糜,則是“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這裡的“金谷”二字,語出東晉著名富豪石崇的“金谷園”一名。“金谷”園中之酒,當然是只配“玉堂”之主人所享用了。然而,黛玉卻絲毫沒有忘記,這看上去遠離紅塵、綺麗奇幻的“仙源”,卻完全是由這紅塵世界中最世俗的一種力量——皇權所一手造成。於是,詩文又接下來,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頌聖”的主題:“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世外”的“仙源”,歸根到底,還是落實到了對世俗權力的盛讚和邀寵之上!一首寫完,黛玉仍意猶未盡,接下來,她又越俎代皰,替寶玉完成那首有名的《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杏簾在望》仍襲用《世外仙源》之思路,卻又較之更為新穎別致。它先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桃花源式的社會景象:這裡看不見人與人之間尖銳的社會矛盾,更不聞民生疾苦,遍地哀號。有的只是“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的和諧,以及“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的豐饒。然後,話鋒一轉,這樣美好的世界,是由何而來呢?喔,正是明君創造了盛世。老百姓既然生活在這樣一個明君治理的太平盛世里,還用得著為穿衣吃飯苦苦奔忙嗎?是謂之“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這正是對皇權的一種更為巧妙的讚頌。脂硯齋言其“以幻入幻,順水推舟”,聯繫到後世許多所謂“新詩”、“新民謠”,諸如“千口豬來萬頭羊,今年畝產萬斤糧”之類,黛玉此詩真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難怪元妃讀了此詩,會將其認定為四首頌聖辭之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