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名稱:紅楊樹戰鬥
- 地點:安徽省蕪湖縣紅楊鎮
- 參戰方:日軍,新四軍
- 結果:中國人勝利
詳細介紹
保衛紅楊樹
1938年6月中旬,新四軍三支隊第5團奉國民黨第三戰區之命,接替國民黨軍一四四師在紅楊樹、青弋江、峨橋一帶的防務,與三十二集團軍協同作戰。5團要重新奪回紅楊樹到馬家園一線的陣地,然後扼守青弋江兩岸圩堤,阻止駐蕪湖、灣沚的日軍南進。
新四軍三支隊5團裝備簡陋,武器以漢陽造步槍(俗稱老套筒)為主,只有一挺漢陽造重機槍,且彈藥缺乏;少數戰士甚至沒有槍,以手榴彈配以大刀或梭鏢。5團的側後兩翼是國民黨軍,前面是日軍,被夾在兩軍之間。
三支隊第5團到達西河鎮後,將士們向友軍了解情況,密切接觸當地民眾,充分掌握敵情,採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術,打擊日寇。他們化裝成農民,到日軍據點附近偵察,伏擊下鄉搶劫的零散日軍。日軍情況不明,未建堅固工事,只好退回灣沚鎮。7月,5團進駐紅楊樹,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國民黨借日寇之手消滅新四軍的企圖失敗。
新四軍5團發現國民黨軍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抵抗精神差;防守兵力施展不開,在水網地區作戰,日軍通過圩堤進攻,防禦部隊擁在一條圩堤上,呈縱向三線配置,雖人數眾多,但實際接戰的兵力並不多,加之火力不如日軍,所以傷亡大,一現缺口就全線崩潰。
5團團長孫仲德出身於保定軍校,作戰經驗豐富。鑒於國民黨軍失利的教訓,孫仲德率部在在圩堤拐彎處挖開一道200米寬的豁口,用以將日軍堵在圩堤的直線段;另外,在挖斷的下段圩埂的側面及橫斷面上,挖出小坑道,設定了許多射擊暗孔,分層配置好明暗工事,架起機關槍埋伏,以橫向對敵縱向。
幾天后,日寇沿青弋江大堤開來,進入伏擊圈,新四軍猛烈射擊,日軍被成片打倒。日寇一邊用炮火猛轟新四軍陣地,一邊瘋狂衝鋒。由於新四軍的工事全部一線平行配置,沒有縱深,日軍炮火未起作用,衝鋒的日寇成了新四軍的靶子。最後,一向驕橫的日軍只得拖著上百具屍體退走。
為防日寇來日再犯,新四軍加固工事;又將大樹投入河中封鎖河道,阻止日軍汽船從水路進攻。幾天后,學乖了的日寇利用圩堤作掩護,從靠河沿的外圍隱蔽接近,可是一到豁口處,日軍又暴露在新四軍的火力之下。日軍正面強攻不成,又派兵力迂迴夾擊,但5團早有防備,日寇遭受痛擊,進攻告敗。後日軍又多次攻打紅楊樹,但都被新四軍擊退。
日偽軍先後付出傷亡近200人的代價,卻再未進入紅楊樹。紅楊樹戰鬥是新四軍進入皖南地區的第一戰,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極大地鼓舞了戰區的民眾。戰鬥結束後,紅楊樹周邊的百姓,敲鑼打鼓地給五團送菜、送肉,主動地幫助部隊修築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