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椽木子

紅椽木子

紅椽木子,中藥名。為殼斗科植物刺栲Castanopsis hystrix A.DC.的種仁。分布於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紅椽木子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山毛櫸目
  • :殼斗科
  • :錐屬
  • :刺栲
  • 採收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炒食或煮食,15-30g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炮製,一、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仁。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健胃消食。

主治

脾胃虛弱,食欲不振,泄瀉。

用法用量

內服:炒食或煮食,15-30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曬乾,剝出種仁。

二、炮製方法

取種仁置鍋內,文火炒至色稍加深,具香氣,出鍋,放涼。

形態特徵

刺栲,又名紅錐、紅錐栗。常綠喬木,高達25m,胸徑1.5m。樹皮灰色至灰褐色,呈塊狀剝落;幼枝有暗黃色短柔毛和黃色鱗秕,二年生枝幾無毛。葉互生;葉柄長0.5-1cm;葉片薄革質,卵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形,長7-12cm,寬2-3.5cm,全緣或頂部有數對淺鋸齒,上面光亮無毛,下面密生紅棕色或黃棕色緊貼的鱗秕,二年生葉下面黃灰色或灰白色,葉中脈凹下,側脈10-14對,支脈常不明顯。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立穗狀花序;雌花序長10-18cm,為短穗狀花序;果序長約15cm;殼斗具1堅果,球形,連刺徑2.5-4cm,4瓣裂,刺長0.8-1.2cm,基部或中部稍下有分枝,密生;堅果寬卵形,直徑0.8-1.5cm,高1-1.5cm,幾無毛,果臍占果面積的1/3-1/4,子葉平突,無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中。分布於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貴州西南部、雲南南部、西藏東南部等地。

相關論述

《陸川本草》:“滋養強壯、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虛泄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