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柄木樨

紅柄木樨

紅柄木樨(Osmanthus armatus Diels)是木樨科、木樨屬常綠灌木或喬木,高可達6米。小枝灰白色,稍有皮孔,葉片厚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葉緣具硬而尖的刺狀牙齒,稀全緣,兩面無毛,側脈與細脈呈網狀在兩面均明顯凸起,葉柄短,密被柔毛。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苞片寬卵形,花梗細弱,花芳香;花冠白色,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9-10月開花,翌年4-6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等地。生生長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坡灌木林中。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主要變種,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6米。小枝灰白色,稍有皮孔,幼時被柔毛,老時光滑。葉片厚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6-8厘米,最長可達15厘米,寬2-1.5(-4.5)厘米,先端漸尖,有銳尖頭,基部近圓形至淺心形,稀寬楔形,葉緣具硬而尖的刺狀牙齒6-10對,稀可至17對,長約2-4毫米,稀全緣,兩面無毛,僅上面中脈被柔毛,近葉柄處尤密,中脈在上面凸起,側脈(6-)8-10(-15)對,與細脈呈網狀在兩面均明顯凸起,尤以上面更甚;葉柄短,長2-5毫米,稀長達8毫米,密被柔毛。
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每腋內有花4-12朵;苞片寬卵形,背部隆起,先端尖銳,被短柔毛;花梗細弱,長6-10毫米,無毛;花芳香;花曹長1-1.5毫米,裂片大小不等;花冠白色,長4-5毫米,花冠管與裂片等長;雄蕊著生於花冠管中部,花絲長0.5-0.8毫米,花葯長1.5-2毫米,藥隔在花葯先端延伸成一明顯小尖頭;雄花中不育雌蕊為狹圓錐形,長約1.5毫米。果長約1.5厘米,徑約1厘米,呈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4-6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等地。生海拔1400米左右的山坡灌木林中。

主要變種

小果木樨Osmanthus armatus var. microcarpus J. L. Liu)與紅柄木樨的主要區別在於葉片革質,窄橢圓形,橢圓形,先端漸狹,罕急尖,基部楔形,急尖,在邊緣齒端具深腺體,核果小,長7-10毫米,徑4.5-6毫米而不同。

繁殖方法

紅柄木樨大都採用扦插法繁殖。小苗栽培10多年後可育蕾開花。在北方多用流蘇樹做砧木嫁接繁殖,如用靠接法,且接穗是花枝,接活後當年可開花,以後年年開花。
靠接繁殖:4-8月均可,以4-6月傷口癒合最快,一般20-30天即可癒合。砧穗以同為半質木化的或同為木質化的靠接為好。如砧穗等粗,可在嫁接部位用嫁接刀各削-個長3-5厘米、深度為直徑的1/3、寬度相等的面,兩面對合,周邊吻合,形成層即對準,用麻條或塑膠皮綁縛結實,不需遮蔭。溫度20-28℃時,30天傷口癒合,40天時剪下,先放遮蔭處觀察1周,再移至陽光下,來年解綁。
劈接繁殖:4-9月,砧穗木質化情況同上,乾徑以0.5厘米左右為宜。將砧木從嫁接部位橫剪斷,由中心線豎切-夾口,深約1.5厘米。然後取等粗接穗枝條,截取一節,葉下帶長約2厘米的枝段,兩面各削長1.7厘米的斜面,成楔形,插入砧木夾口,對準形成層,接穗稍露白木質,綁縛結實,套袋保濕,放置遮蔭處,不要澆大水。30-50天傷口癒合,以後去袋,先放遮蔭處,來年解綁。
擂皮嫁接:4-9月,在砧木離皮時嫁接。砧木直徑1厘米左右的嫁接1穗,2厘術左右的嫁接2穗,3厘米以上的嫁接3穗,方法是在砧木嫁接部位橫截斷,削平截面,然後用嫁接刀從截面縱向切開-段皮層,並將切口上部皮層向兩邊稍剝開,從皮層與木質部中間插入接穗。接穗選取紅柄木樨一年生已木質化枝條,截取一節(一對葉),葉下帶2厘米長的枝段,從葉下削一長約1.7厘米的楔形斜面,下端至對麵皮層,對面下端稍削去一點,削麵朝木質部插入。用薄塑膜將砧木削麵和嫁接部位綁縛嚴實,套袋保濕,放遮蔭處,溫度在20-28℃時,30天傷口癒合,這時摘袋先放遮蔭處,觀察1周后,可置陽光下,並可解綁。用流蘇樹嫁接紅柄木樨,不但開花早,而且成型快,大砧插皮嫁接3個接穗,一般可抽5-6個枝(芽疊生),一年每枝抽二次,三年冠幅可達1.5-2米。

主要價值

主要用於盆栽觀賞;根可入藥,清熱解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