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果羅浮槭(學名:Acer fabri Hance var.rubrocarpum Metc.)是槭樹科槭屬植物,常綠喬木,常高10米。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圓柱形,無毛。葉革質,披針形,長圓披針形或長圓倒披針形,長7-11厘米,寬2-3厘米。花序的總軸和花梗均有長柔毛,翅果較大,長4.5-4.8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貴州、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生長於海拔800-2000米的闊葉林中。
樹形優美,樹幹通直。嫩果形似翅狀,果翅鮮紅,葉形秀麗,1年抽梢2次,觀葉期較長,是優良的觀葉、觀果樹種。可供園林上用於行道樹、點景、小區綠化的獨賞樹、盆景等。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產地生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苗期管理,移植,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原變種:常綠喬木,常高10米。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小枝圓柱形,無毛,當年生枝紫綠色或綠色,多年生枝綠色或綠褐色。葉革質,披針形,長圓披針形或長圓倒披針形,長7-11厘米,寬2-3厘米,全緣,基部楔形或鈍形,先端銳尖或短銳尖;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脈腋稀被叢毛;主脈在上面顯著,在下面凸起,側脈4-5對,在上面微現,在下面顯著;葉柄長1-1.5厘米,細瘦,無毛。
花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常成無毛或嫩時被絨毛的紫色傘房花序;萼片5,紫色,微被短柔毛,長圓形,長3毫米;花瓣5,白色,倒卵形,略短於萼片;雄蕊8,無毛,長5毫米;子房無毛,花柱短,柱頭平展翅果嫩時紫色,成熟時黃褐色或淡褐色;小堅果凸起,直徑約5毫米;翅與小堅果長3-3.4厘米,寬8-10毫米,張開成鈍角;果梗長1-1.5厘米,細瘦,無毛。花期3-4月,果期9月。
紅果羅浮槭:該變種與原種原變種(羅浮槭)的區別在於該變種的花序的總軸和花梗均有長柔毛,翅果較大,長4.5-4.8厘米,張開成鈍角。花期不明,果期9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四川、湖北、貴州(施秉、黎平、麻江、黃平、台江、榕江及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等)、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生長於海拔800-2000米的闊葉林中。喜溫暖、濕潤及半陰環境。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稍耐旱,不耐澇。
繁殖方法
10月中下旬果熟時採集種子,陰乾。出籽率約35-42%,帶翅種子千粒重50-85克,去翅種子千粒重25-32克,播種量1.6-2.5千克/畝,發芽率48%。濕沙貯藏或隨采隨播。若干藏至翌春播種,須用40℃的溫水浸種催芽。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浸種半小時。條播,行距15-20厘米。畝產苗1萬-1.2萬株。1年生苗木高30-40厘米,兩年生苗木高達90厘米。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播種後,每兩天檢查1次有無鼠、蟲等危害;幼苗出土基本結束後,選擇陰天揭開覆蓋物;按照常規的苗圃管理,及時人工除草結合鬆土,在5月和7月分別施氮肥一次。當年生長結束後,在結合移植進行留床苗的密度調整,密度約為50厘米×50厘米。
紅果羅浮槭是一個生長速度中等的樹種,在比較好的立地條件下,4年生的平均高度為295.8厘米,平均胸徑為1.78厘米,平均冠幅為86.7厘米;不管是否移植,四年生的苗完全可以出圃使用,紅果羅浮槭是一個移植容易成活的樹種,直接使用留床苗就可以。
移植
休眠期移栽。4年生以上大苗移栽時需帶土球。栽植前,要求每穴施1-1.5千克廄肥,栽後澆足定根水,以後每年追施1次有機肥。栽植後應注意水肥管理,入秋後則保持土壤乾燥,以利葉片轉紅。休眠期適當修剪定冠,植株長到3米以上不必再修剪。雨季注意排水,積水會導致爛根。
病蟲防治
病害:主要有立枯病,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防治。
主要價值
萌櫱力強,深根性,抗風雪能力較強。果期9月中旬至10月中旬。樹形優美,樹幹通直。嫩果形似翅狀,果翅鮮紅,葉形秀麗,1年抽梢2次,觀葉期較長,是優良的觀葉、觀果樹種。可供園林上用於行道樹、點景、小區綠化的獨賞樹、盆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