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病害,蟲害,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米,全株無毛。
葉片紙質,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2-4.2厘米,寬2.3-3厘米,先端漸尖或短尖,鈍頭,基部圓形或微心形,上面綠色發亮,下面顏色較淺,兩面無毛,有無數透明腺點,側脈每邊約5條,稍明顯,以近45度開角斜出,離邊緣約2毫米處匯成邊脈;葉柄極短,長約1.5毫米。
花白色,稍芳香,單生或數朵聚生於葉腋,短於葉;萼片4,長橢圓形,外反。
漿果球形,直徑1-2厘米,有8棱,熟時深紅色,有種子1-2顆。花期春季。
生長環境
紅果仔喜溫暖濕潤的環境,在陽光充足處和半陰處都能正常生長,不耐乾旱,也不耐寒。
生性極強健,栽培土質選擇性不嚴,但以肥沃的沙質壤土生長最佳,排水需良好,日照需充足。
春、夏季為生長盛期,在中國台灣省中北部栽培,冬季會有半落葉現象。性喜高溫高濕,生長適溫約23-30℃。
分布範圍
原產巴西。在中國南部有少量栽培。
繁殖方法
播種:紅果仔播種春、秋季為適期。將種子取出洗淨,淺埋於疏鬆土中,約經3個星期可發芽,約經1年,苗高15厘米以上再移植。
分株:紅果仔在植株附近的地面常可發現由母株根際長出的幼株,亦可挖掘栽植,但紅果仔的細根甚少,移植時應特別注意挖掘要深,儘量避免切斷根部,以免影響移植成活率。
栽培技術
土壤:盆栽紅果仔可用腐殖土5份、園土3份、沙土2份混合配製,並摻入少量的過磷酸鈣、骨粉等磷鉀肥。
施肥:紅果仔雖然喜肥,但卻不喜濃肥,應薄肥勤施,可每10-15天施1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幼樹或抽梢期以氮肥為主,其它時期則施以磷鉀肥為主的複合肥。
光照:紅果仔生長季節放在室外陽光充足、空氣流通處養護,夏季高溫時適當遮光防烈日曝曬。
澆水:紅果仔生長期勤澆水,勿使盆土乾燥,經常向植株及周圍環境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
修剪:紅果仔耐修剪,可根據不同的樹型進行修剪整形,生長期隨時抹去無用的芽,適時摘心,以保持株型的完美。
病蟲防治
病害
①炭疽病。在植株的果、葉、枝梢、花芽和葉芽上均有發生。嫩葉受害,病斑多在葉緣或葉尖,呈半圓形或不規則形,黑褐色,具水漬狀輪紋,邊緣紫紅色,後期病部下陷,病斑中心灰白色,內有輪生小黑點。枝梢受害,病斑多發生在新梢基部,少數在梢中部,橢圓形或梭形,略下陷,邊緣淡紅色,病斑後期黑褐色,中部灰白色,其上生黑色小粒點,皮層縱向開裂,若病斑環梢一周,梢即枯死。枝幹上的病斑呈梭形潰瘍或不規則下陷,剝去皮層,可見木質部變黑色。花芽和葉芽受害變黑色或黃褐色,無明顯邊緣,後期呈灰白色,上生小黑點,嚴重時芽枯蕾落,嚴重落果、落蕾、落葉、枝枯,甚至整株衰亡。
蟲害
①蚜蟲。高溫高濕環境下易發生,發生期長,6-8月危害猖獗,危害嫩芽、幼葉、花蕾等,嚴重影響植株生長和開花,危害嚴重時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10%吡蟲啉2000-2500倍液防治。早春4-5月防治要早防、早治,6-8月是蚜蟲盛發期,每月要灑農藥3-4次,直到消滅為止。
②介殼蟲。介殼蟲經常隱藏在植株的葉腋、葉片的背面或根系。介殼蟲分泌出的密露會導致植物發生煤污病,植株生長扭曲,嚴重的會使整個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40%速撲殺乳油800-1000倍液噴灑全株,噴藥時要以葉片背面及植株的頂部為重點,葉片正面也要適當噴藥。
主要價值
園藝:栽植於盆中,結實時紅果纍纍,極為美觀。
食用:果肉多汁,稍帶酸味,可食,並可制質良的軟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