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荷(拉丁學名Schima Reinw. ex Bl.)常綠喬木,樹皮暗灰至褐色,粗糙,縱裂;芽、幼枝、葉均具黃灰色毛;葉革質,橢圓形,全緣,下面有柔毛和白粉;花單生;蒴果球形,果柄較粗短;種子腎形、扁平、邊緣有翅。主要分布在保護區900—1800米的丘陵山地。該樹種木材結構細緻、紋理通直、加工容易,因此當地老百姓更多的用它製作家具和建房。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培育,
形態特徵
喬木,高10—15(—20)米;頂芽密被白色絨毛;小枝灰褐色,密生白色皮孔,幼枝被黃色柔毛,具縱向條紋。葉革質,闊橢圓形至橢圓形,長8—17.5厘米,寬4—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全緣,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乾後淡綠色至黃褐色,疏生平伏柔毛或變無毛,沿中脈被開展柔毛,中脈在葉面凹陷,背面隆起,側脈8—12對,和網脈在兩面突起;葉柄長1—2厘米,被灰黃色柔毛。花生於小枝上部葉腋,單生或2—3朵簇生葉腋,白色,芳香,徑3.5—4厘米;花梗長1—1.5厘米,疏被灰黃色柔毛,常具白色皮孔;小苞片2,早落;萼片半圓形或星月形,長1.5—2毫米,寬3—3.5毫米,外面無毛或近基部被灰黃色柔毛,邊緣具睫毛;花瓣闊倒卵形,長1.5—2厘米,寬1—1.5厘米,先端圓形,外面近基部被柔毛;雄蕊長8—10毫米,無毛,花絲基部與花瓣貼生;子房圓球形,中下部被灰黃色絨毛,上部無毛,5室,花柱1,與雄蕊近等長。蒴果圓球形,徑約2厘米,褐色,具白色突起的小皮孔,成熟後5瓣裂,每室有2顆種子;種子腎形,連翅長8—10毫米,寬5—10毫米。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800—1 800(—2 700)米的常綠闊葉林或混交林中。較喜光,生長地區大抵年均溫為16~22℃,1月份平均溫度高於4℃。但能耐短期的-10℃低溫;年雨量約為1200~2000mm。
分布範圍
產東南部、南部至西南部;貴州南部和廣西南部也有。分布東喜馬拉雅地區及緬甸、泰國、寮國和越南。喜溫暖、濕潤氣候,亦較耐寒。
繁殖培育
春季2月上旬,選排水良好圃地進行條播,在排水不良處幼苗生長極為不良。播後約半月可出土,當年苗高可達40cm。用幼苗行大面積種植時應剪除1/2葉片並將根部沾泥漿。對大樹養護時應注意剪除根際萌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