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農場(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紅星農場)

紅星農場(黑龍江省農墾北安管理局紅星農場)

紅星農場是一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的現代化國有農場,在我國有很多這樣命名的農場。

基本介紹

農場概括,發展歷史,

農場概括

紅星農場位於小興安嶺南麓,軲轆滾河畔,是一個環境優美、風景秀麗、資源豐富、人傑地靈的現代化國有農場。它位於黑龍江省北安市境內,隸屬黑龍江農墾總局北安分局。北緯48°02′-48°17′,東經126°47′-127°15′,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年平均降水量555.3毫米,年≥10℃,活動積溫是2250.1℃;土地面積58.8萬畝,耕地41萬畝,草原面積7.6萬畝。耕地多為丘陵漫崗,土質肥沃,宜於耕作,並極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周邊的三個國有林場、兩個地方林場和本地自有林地把農場裝扮得鬱鬱蔥蔥、綠波蕩漾;柳毛河、雞爪河,自東向西,穿流而過。這裡黑土流金、山林環抱,牛羊肥壯,五穀飄香,好一派北國風光。場部距濱北線趙光車站24公里,距北安市55公里,交通便利,道路暢通。

發展歷史

建於1947年2月,原由黑龍江省軍區供給部組織戰士,在通北縣柳毛青開荒,主要種植蔬菜和軍用藥材。1950年3月,東北軍區政治部青年幹部教導一團三大隊於通北縣東西火犁正式創建農場,1951年10月命名為東西火犁農場,1952年定名為國營紅星機械農場,隸屬東北公營農場管理局。1958年3月,改隸黑龍江省農業廳趙光地區農場辦事處。1960年稱紅星分場,隸屬趙光農場。1962年成立趙光農墾局後,紅星農場為獨立場。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編為第一師第七團第七營。1970年8月,將第七營(紅星農場)、第八營(共青團農場,今紅星農場2分場)、第九營(晨光農場,今紅星農場3分場)合併,擴建為第一師第二團。1976年2月,撤銷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稱紅星農場,隸屬北安農場管理局。紅星農場轄區地處小興安嶺南麓,地勢東高西低,屬丘陵漫崗地帶。場區土地面積55.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8.8萬噸。屬小麥優勢產區,小麥播種面積占60%左右。1992年糧食總產量3.8萬噸。場辦工業有糧油加工、建材加工、機械修理廠等。1992年末全場總人口1.4萬人。
紅星農場是黑龍江墾區開發建設較早的國有農場之一。五十多年來,經過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知青戰士和新一代墾荒者的開發建設,把百里荒原變成了集農、林、牧、副、漁綜合經營,工、商、運、建、服全面發展,社會基礎設施齊備的現代化大型國有農業企業。全場人口13360人,總戶數4800戶;資產總額10939萬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4.7萬千瓦,各種農機具1437台套。廣袤的田野,豐富的資源,龐大的機械化作業群給北大荒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已不再是那個雜草叢生、滿目荒涼、人煙稀少的北大荒,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幽雅、秩序井然、人們安居樂業的北大倉
2002年開始發展有機食品生產,並於2005年5月成立了黑龍江農墾柳毛河有機食品生產有限公司,2006年,為回響總局關於統一冠用北大荒品牌的指示精神,將“黑龍江農墾柳毛河有機食品生產有限公司”,更名為“黑龍江北大荒益康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並正式掛牌運營。真正的實現了市場+公司+基地的經營模式。
近幾年,隨著農墾企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實行農場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實現可持續發展,墾區之首、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紅星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以“3S”(GPS、RS、GIS)技術為核心,對種植業、畜牧業、有機產業、林業等現代化大農業進行數位化管理,正在打造中國精準農業示範場、數字農業第一場;
現擁有有機食品生產基地10萬畝,截止到2005年基地已經有近3萬畝耕地通過國內標準及歐盟ECOCERT、美國NOP、日本JAS三個國際標準的有機認證。產品包括有機大豆、小麥、大麥、玉米、芸豆、蔬菜、有機麵粉、有機掛麵等多個品種。2007年,我場將建立一座國內規模最大的有機L乳酸菌酸菜加工廠及有機蔬菜熱乾廠等項目正在建設中。
有機產業的發展,為農場的經濟振興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主要農牧產品小麥、大豆、鮮奶的產量和質量也有了突破性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性提高,一座座樓房拔地而起,一棟棟商貿餐飲店應運而生。通訊、電視、交通快速發展,有線電視走進千家萬戶,程控電話可直撥國內外;通往趙光農場的星光公路開通後,農場可直通黑河口岸與省城哈爾濱;場部地區給水、排水、採暖設施齊備;商業樓、寫字樓、住宅樓、文化娛樂場館一應俱全;
紅星農場高度重視科技進步,多方引進人才、引進技術、引進項目,並積極開展對外經濟合作和對內發展橫向經濟聯合,來吧,有識之士,歡迎到紅星農場來發展,我們提供優惠政策,必將有你的廣闊前途,你將領略紅星人的豪爽與執著,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北國邊陲這顆璀璨的紅星更加絢麗多彩,光彩照人,熠熠生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