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日風暴
- 外文名:Storm Under the Sun
- 出品時間:2009年
- 出品公司:藍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 製片地區:中國
- 拍攝日期:2003年-2009年
- 導演:彭小蓮、閩燕墨雨
- 編劇:彭小蓮、閩燕墨雨
- 製片人:彭小蓮、閩燕墨雨
- 類型:記錄片
- 片長:137分鐘
- 上映時間:2009年4月4日
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演員表,職員表,
劇情簡介
二零零三年起,電影導演彭小蓮和從事媒體教學的魏時煜拿起攝像機,開始追溯這場新中國最大的文字獄。五年時間裡,她們走訪了26位胡風分子,40多個家庭,10多個已逝“胡風分子”的親友,300多小時的拍攝素材,100多萬字的訪談記錄。她們收集了跨越半個多世紀的《人民日報》上400多篇與批判胡風分子有關的文章與漫畫。
她們走了大半箇中國:阿壠在天津住過的新疆路、關押過“胡風分子”的北京安福胡同、上海提籃橋監獄、四川的川東監獄和川西勞改農場、胡風和妻子梅志住過的苗溪農場,全都採錄實景。
拍攝過程中,王戎、梅志、白莎、冀汸夫人殷容仙、胡征、耿庸、彭燕郊、王元化、賈植芳、何滿子、綠原,一個一個去世了。
幕後製作
導演之一的彭小蓮來自上海,她的父親便是當年被扣以“胡風反革命集團在黨內的代言人”罪名的彭柏山,時任上海市市委宣傳部部長,也是官職最高的“胡風分子”。彭柏山入獄時,彭小蓮兩歲。一九六八年,彭柏山死於造反派的毒打,彭小蓮十四歲。在一本記錄父母故事的文集《他們的歲月》中,彭小蓮描述她成長記憶中的父親。正是這位時常缺席的父親,最終引發了《紅日風暴》的誕生。
一九八五年六月,胡風去世,彭小蓮代表彭柏山全家參加了胡風的葬禮。在影片旁白中,她說:“當時,我已經當了電影導演。胡風分子們希望我拍一部電影,記錄胡風事件和我的父親。想到要重新回顧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我當時感到恐懼。一九八九年,我再一次選擇逃避。到了紐約,我以為從此就可以忘記遠在中國的過去。但是往事卻像電影鏡頭一樣,經常在紐約的街頭閃現。”“一九九六年母親病重,我趕回上海。在她的病榻前,我們共同回憶起了父親。母親第一次述說了那么多殘酷的故事,我才終於明白了他們是怎樣經歷了那一場又一場的紅日風暴。”
此時,彭小蓮已是知名的劇情片導演,同時,她又曾師從日本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並完成小川遺作《滿山紅柿》。魏時煜是彭小蓮的好友,文革後成長於中國大陸,在加拿大獲比較文學碩士和電影研究博士,現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她們兩人,一個因為背負在身的歷史記憶,一個因為幫助好友的義氣,共同扛起了攝像機。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錄音 |
---|---|---|---|---|---|---|---|
彭小蓮 閩燕墨雨 | 彭小蓮 閩燕墨雨 | 閩燕墨雨 彭小蓮 | 閩燕墨雨 董然 彭小蓮 林良忠 司徒知夏 孔江 楊心愉 孫悅凌 蘇姍姍 | 羅伯特。威利斯。格格爾 | 閩燕墨雨 董然 | 麥克斯.威利斯 | 李姝 羅頌文 麥克斯.威利斯 |
音效 | 陳卓華 |
動畫 | 麥克斯.威利斯、梅凱仁、張舒誼、方曉丹、陳雷 |
圖片攝影 | 周海嬰、閩燕墨雨、董然、衛禹蘭、陳敏兒 |
翻譯 | 閩燕墨雨、芭芭拉.邱吉爾、鄧騰克、小松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