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革孔菌

紅斑革孔菌

紅斑革孔菌是隸屬於擔子菌綱多孔菌目多孔菌科革孔菌屬的真菌,又名血紅擬革蓋菌。常生長於腐木上,引起木材白色腐朽。菌蓋呈單生或覆瓦狀疊生,擔子果一年生到兩年生,擔孢子呈棒狀、圓形、橢球形或近橢球形。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如中國(雲南、廣西、台灣等地)、日本(沖繩)、泰國北部和越南等地。

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Coriolopsis sanguinaria
  • 別名:血紅擬革蓋菌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擔子菌綱
  • :多孔菌目
  • :多孔菌科
  • :革孔菌屬
  • :紅斑革孔菌
  •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如中國、日本、泰國北部及越南等地
  • 中文學名:紅斑革孔菌
  • 二名法:Coriolopsis sanguinaria(Kl.) Teng
生長環境,形態特徵,新陳代謝,

生長環境

常分布於亞熱帶地區如中國(雲南、廣西、台灣等地)、日本(沖繩)、泰國北部和越南等地的腐木基質上。

形態特徵

備註:本種通常容易辨別,因為其具有非常小的孔隙和狹窄的呈覆瓦狀或單生的菌蓋。菌蓋幼時較粗糙且顏色暗淡。組織經常被昆蟲吃掉,昆蟲會在菌蓋和孔隙的表面留下一層細密的粉末。該種也在菌蓋上發育出紅色的角質層,但孔隙和擔孢子比其他種屬的都大。
擔子果一年生到兩年生;菌蓋平展到反折,單生到濃密覆瓦狀,通常伸長,單個菌蓋較少超過6cm寬和10cm長,2-4mm厚,但在融合組織中,基部可達1cm,無梗,半圓形,貝殼狀到扇形或腎形,邊緣波浪狀,薄而銳,薄組織中革質柔韌,厚組織中較硬;絨毛表面呈赭色到土黃色到黃褐色,隨著成熟,淺紅色的角質層可能從基部發展成不規則的斑塊或帶狀,就像上面的菌絲凝集一樣,在老組織中,這個角質層可以達到栗色到棗紅色,無毛,無環紋或弱的同心帶;孔隙表面扁平狀並在基底向下延生,幼時土赭色,老組織中呈土黃色到深黃褐色,通常但並不總是有灰白色,整個孔隙圓形到稍有稜角,5-8/mm,在一些肉眼幾乎看不見的組織中,管長達4mm,與孔表面同色;菌肉纖維狀,金棕色到肉桂色,2-8mm厚。
菌絲系統三體型;生殖菌絲無色,薄壁,有鎖狀聯合,直徑2-3μm;骨架菌絲淡褐色或淡黃色,厚壁到實心,直徑2-8μm;纏繞菌絲在菌肉中豐富,淡黃色,薄壁到稍厚,直徑2-4μm,通常有許多短枝逐漸向末端變細。
棒狀擔孢子25-30×6-8μm,有四個擔孢子梗。圓形橢球形到近橢球形擔孢子,5-8-×2-3.5μm.

新陳代謝

目前已從紅斑革孔菌中分離得到酪醇,diaporthein A,麥角幽醇,啤酒幽醇,過氧化麥角菌醇等10種活性次生代謝產物。其中酪醇和diaporthein A為首次從該屬真菌中分得, 酪醇具有抗氧化作用,diaporthein A具有一定的抗結核分枝桿菌活性,最小抑菌濃度(MIC)為200mg/m 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