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量測定

紅斑量測定是利用紫外線燈管與皮膚之間有一定距離時,照射皮膚引起紅斑所需的時間以及紅斑消失的時間的長短來檢測或者治療某種疾病的一種方法。紫外線又稱化學線,照射機體後所產生的紅斑反應具有消炎、消腫、止痛、脫敏和增強代謝的作用,還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基本介紹

  • 名稱:紅斑量測定
  • 所屬分類:特殊檢查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紅斑量:生物劑量的另一種標準是以紅斑反應程度來衡量,一般分以下幾級:  亞紅斑量:照射後始終不產生紅斑,皮膚無明顯反應,小於1個生物劑量。  一級紅斑量:照射後6—8小時皮膚有輕微淡紅色。照射局部無明顯感覺,約24小時以內消失,而皮膚無色素沉著,為2—4個生物劑量。  二級紅斑量:照射後4-6小時皮膚出現紅斑,顏色較一級為深,皮膚有輕微發癢。2-3日內紅斑消失,表皮有輕度脫屑及色素沉著,為4-8個生物劑量。  三級紅斑量:照射後3—4小時出現較明顯紅斑,顏色暗紅,輕度水腫,局部有熱痛感覺。2-3日後皮膚開始脫皮,4-5日後紅斑才消退,並留有顯著色素沉著,為10-20個生物劑量。  四級紅斑量:照射後1-2小時即出現紫紅色斑,有滲出液產生,形成水皰,患者感覺劇烈疼痛,紅斑約需1周以上才能消退。並留有明顯的色素沉著,為20—30個生物劑量。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不同程度紅斑及色素沉著  需要檢查的人群:急性期、間歇期、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及滑膜炎、肌炎、軟骨炎、骨骺炎、骨質疏鬆、關節外科手術後等病人。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活動性肺結核、重症動脈硬化、高血壓、急性心肌炎、嚴重肝腎功能障礙、甲狀腺功能亢進、紅斑狼瘡、惡性腫瘤、急性泛發性濕疹、有出血傾向者及服用易引起光過敏藥物者,禁忌使用紫外線治療法。  檢查前禁忌:禁服能增加光敏的食物(如灰菜)和藥物(如奎寧)。  檢查時要求:首次紅斑量照射後,應檢查紅斑反應是否合適,以便調整劑量。以後每次照射,不應超過首次照射的範圍。

檢查過程

操作程式  (1) 準備布、巾、直尺等。 (2) 開機通電,預熱治療用燈,使其發光穩定。 (3) 按確定的部位及方法,如全身照射、中心加量照射、局部照射、穴位照射、多孔照射、節段照射、分區照射、套式(封閉)照射等進行治療。 (4) 充分裸露欲照射部位,並保持清潔,照射部位周圍的皮膚用布、巾遮蔽。 (5) 調整紫外線燈,使光源垂直照射於治療中心,局部照射距離常用50厘米。 (6) 治療完畢關閉電源。

相關疾病

物理性變應性,系統性紅斑狼瘡伴發的葡萄膜炎等。

相關症狀

燒傷創面暗灰或黑色的壞死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