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斑石豆蘭(變種),種拉丁名:var.Rubropunctatum,本變種不同於原變種在於萼片密布不規則的暗紅色斑點和短的條紋。產於台灣(台中、花蓮)。常生海拔900—15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和溝谷岩石上。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莖,葉,花,花期,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莖
假鱗莖卵球形,在匍匐根狀莖上彼此相距約1厘米,通常長10—12毫米,基部上方粗5––7毫米,頂生1枚葉。
葉
葉革質,倒卵狀披針形或長圓形,長4––5.5厘米,寬 8—10毫米,先端鈍並且具細尖,基部收窄為柄。
花
花葶黃綠色,帶紫紅色斑點,從假鱗莖基部抽出,高出葉外,傘形花序具數朵花;花序柄纖細,粗約0.6毫米,疏生2—3 枚鞘;花苞片狹披針形,長約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約6毫米;花淡黃色密布紫紅色條紋;中萼片卵形,長約5毫米,中部寬2.5毫米,先端急尖,邊緣具流蘇,具3條脈; 側萼片狹披針形,長1.2––2厘米,先端近急尖,基部較寬並且貼生在蕊柱足上,全緣, 具5條脈,基部上方扭轉而兩
側萼片的上下側邊緣分別彼此粘合;萼片密布不規則的暗紅色斑點和短的條紋。
花瓣卵狀三角形,長 約3.5毫米,基部上方寬約1.8毫米,先端近鈍尖,並且具一塊黑色斑塊,邊緣具緣 毛,具1條脈;唇瓣上面稍紅色,背面黃色,肉質,舌狀,長約2.5毫米,從中部向外 下彎,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線而形成關節;蕊柱黃色,近直立,長約1.5毫米;蕊柱足 長約1.5毫米,具許多紫紅色斑點;蕊柱齒鑽狀,長1毫米;藥帽黃色,前端近截形, 具細乳突。
花期
花期5—7月。
生長環境
常生長在海拔900—15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和溝谷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於台灣(台中、花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