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鄉積極全面地落實稅改政策,圍繞“農民增收、農村穩定”這一主線,不斷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經濟,經濟總量持續增加,綜合實力顯著加強。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2億元,人均純收入1946元。達到了以農業為主,林、牧、副、漁、私企齊步發展的目標,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上出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紅廟鎮立足自身優勢,加大科技興農力度,合理調整產業結構,組織實施了“白色工程”、“漁業致富工程”、“畜牧業進位工程”。全鄉有四個較大的
養殖基地,農業新品種、新科技被廣泛套用,科技創先工作處於全縣先進行列。
紅廟鎮主要有新型建材業、
糧食加工、農藥化工、生物化肥、建築施工等行業。鎮黨委、政府採取各種措施,實施“鳳還巢”工程,鼓勵外出創業人士回鄉興辦私營企業,對私營企業主採取“政策上優惠、發展上支持、經濟上引導”的措施。在良好的大環境下,私營企業得到長足發展。
建置沿革
唐武德三年(620年),建
扶陽縣,遺址位於徐崗三水澗七年廢,併入襄安縣(治今巢湖市區,含今
巢湖市及
無為縣)。民國30年(1941年)6月1日,新四軍第七師司令部駐此,設政治部、參謀處、教導團等。1992年撤區並鄉,將徐崗鄉、紅廟鄉合併為紅廟鄉,轄31個
行政村(以下簡稱村)。1993年撤併巷口村、俞灘村。2002年撤紅廟鄉設紅廟鎮,將29個村合併為24個村和1個
社區。2005年轄24個村,1個社區,349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徐崗集鎮。圩區村為紅廟等10個村和徐崗社區,余則為丘陵山區。
區域經濟
工商業
1985年,工商業經濟主要以徐崗、紅廟兩個小集鎮為載體。徐崗集鎮繁榮主要以農產品銷售為主要渠道。有農機修配廠、棉紡廠等集體工輕企業,1987年左右處於蕭條階段逐漸倒閉。紅廟集鎮有農機修配廠外,當時繁榮一時的木材市場初具規模,至80年度末盛極一時,於1992年由於運輸成本影響逐漸蕭條,原木材市場倒閉。隨著改革開發的發展,1985年,紅廟鎮各類集體企業興起,有紅廟輪窯廠、牆體材料廠、既解決了勞動力,又繁榮了當時的經濟。
到1998年,全鎮企業總產值1430萬元;2004年全鎮有集體、個體、私營企業122家,鄉鎮工業產值2800萬元,營業收入2889萬元,利潤289萬元,上繳稅收104萬元。主要產品有實心粘土機、空心磚,生物有機肥,珍珠牌大米,
煙花爆竹,鴻業牌農用運輸機。
2005年全鎮社會
總產值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農業總產值991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520萬元(其中鄉鎮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國稅收入50萬元,地稅15萬元,農業稅1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4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58%、24%、17.5%、43%、143%、12.6%、25.3%、32.4%。
農業
1985至1997年,以水稻為主。1997~2005年,棉花種植面積逐年擴大,達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和棉花、油菜、小麥、花生、大豆、芝麻等旱地作物。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20132噸,棉花1600噸,油菜籽總產1624噸。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20243噸,棉花1630噸,油菜籽總產1628噸。
林業
2005年全鎮有山場面積240畝,主要有松樹、杉木。“八五”至“十五”期間共植樹造林420畝。其中2002年退耕還林工程,造林335畝。
畜牧水產業
1985年至2000年,以塘口養殖魚業為主,1994年,新建橫山、方橋、海雲發展畜牧養殖,帶動地方經濟發展,2000年以後兼有河套立體養殖。2001年,胡圩發展珍珠養殖,新塘圩
螃蟹養殖。1985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約130畝,2005年全鎮水產養殖面積1400畝,品種育鰱魚、鯽魚、邊魚、鱅魚、草魚、青魚等,水產品產量53噸,產值42萬元。
財政金融
1992年,農業總產值約為4000萬元,工業總產值約為800萬元,財政總收入約為270萬元。2005年,農業總產值約為1.7億元,工業總產值約為5100萬元,財政總收入約為84萬元。2005年,全鎮社會總產值2.2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農業總產值9912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520萬元(其中鄉鎮工業總產值2950萬元),國稅收入50萬元,地稅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34元,與1985年相比,分別增長58%、24%、17.5%、43%、143%、12.6%、25.3%、32.4%。
教育衛生
教育
全鎮有徐崗、紅廟兩所國中,1所中心國小,15所完小和6個教學點。2005年,國中在校生1618人,國小在校生3546人,中國小教師21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l985~2005年全鎮累計教育投入1450萬元。1997年和2004年分別通過省政府驗收和監檢,全鎮“兩基”達標。國中和完小配備衛星電視遠程教學設備,其中兩所國中還建有多媒體教室,有教學用電腦60台。1985~2005年,共接受教育捐資66萬元,其中2002年3月合肥教育學院韓國籍教授朴南圭先生和趙誠惠女士捐資10萬元人民幣,興建邵崗國小(校名現更改為城南國小),並每年資助10名學生完成學業。
1998年由曾在皖江地區戰鬥過的顧鴻、張至秀等11位新四軍老戰士倡儀,新四軍老戰士捐資4l萬元,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三水澗希望國小。此外,該校還於1999年和2001年先後接受上海寶鋼集團團委捐資的5萬元和原新四軍七師副師長傅秋濤子女傅寧、傅洋等捐資的10萬元。1999年10月,省“共和國之聲”百場巡演來該核演出。
衛生
紅廟鎮衛生院始建於1965年,1999年進一步擴建,建築面積687平方術,病床11張,在編12人,社會招聘5人。有x光機、心電圖機、B超儀、顯微鏡等醫療設備。能開展內、外、婦、兒科等常見病的診斷和防治。同時加強村級衛生組織建設。25個村都建有村級衛生室,並加大鄉村醫生培訓力度。2005年全鎮計畫免疫接種100%,住院分娩率40%。
計畫生育
紅廟鎮計畫生育設辦公室和計生服務所。2005年全鎮育齡婦女11875人,節育人數408人,其中手術145人,藥具263人,全鎮育齡夫婦流動人口15013人,登記建證15008人,登記率99.9%。2005年全鎮共出生392人,人口出生率8.9%。全年開展四次孕檢和兩次環儉。1992~2005年相比,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15%,節育率增長72%。
基礎建設
紅廟鄉以政府所在地徐崗為龍頭的集鎮建設日新月異,改造老街,開闢新街,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發展,整個集鎮面貌煥然一新。昔日的荒崗發展成為了紅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投資200餘萬元建成了日供水能力三千噸的自來水廠和有線電視轉播站,全鄉程控電話、廣播覆蓋率均為100%。開闢了七師紀念館——皖江烈士陵園——迎山寺(明洪武年間所建)一日游,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文化、教育、衛生、水利、電力事業等有了長足發展。
行政轄村
| 引橫山村
| | 正崗村
| | | | 馬塌村
| 任塌村
| 紅廟村
| | | | | | | | 蔣塘村
| | | | | 戈圩村
| | | | |
花家山腳 | 廟家村 | 仰莊村 | 大花祠村 | 新莊 | 胡祠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41930人(2017年)
總人口
| 38286
|
男
| 19882
|
女
| 18404
|
家庭戶戶數
| 9779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38082
|
家庭戶男
| 19716
|
家庭戶女
| 18366
|
0-14歲(總)
| 10115
|
0-14歲男
| 5568
|
0-14歲女
| 4547
|
15-64歲(總)
| 25531
|
15-64歲男
| 13156
|
15-64歲女
| 12375
|
65歲及以上(總)
| 2640
|
65歲及以上男
| 1158
|
65歲及以上女
| 1482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37513
|
41930人(2017年)。
地圖信息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紅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