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帽鸚鵡

紅帽鸚鵡

紅帽鸚鵡(學名:Purpureicephalus spurius)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前額、頭頂、頸部均為紅色;臉頰、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為黃綠色;胸部和腹部為藍紫色。晚成雛。棲息的環境相當多變,從樹木濃密的桉樹林區,到沿著道路附近的孤立小樹;也喜愛沿著水源經過的田野地區,公園等處。主要的食物是花朵、花蜜、草類與樹木的種子等。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南端,大多距海岸100公里內。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野外繁殖,人工飼養,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紅帽鸚鵡體長35-38厘米,體重105-156克。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頭頂、頸部均為紅色;臉頰、背部下方和尾巴上方覆羽為黃綠色;胸部和腹部為藍紫色;翅膀內側覆羽為藍色;身體兩側、大腿、尾巴內側為紅色並且分布些綠色羽毛;尾巴內側綠色,尖端藍色;內側為暗灰色;細長的鳥喙為灰白色,虹膜深棕色。雌鳥頭頂、頸部後方為均深綠色,前額紅棕色;鳥體顏色明顯較暗;胸部和腹部為棕色,腹部並帶有淺藍紫色;年輕的幼鳥需要14個月才能長成成鳥般體色。
紅帽鸚鵡圖冊網址

棲息環境

紅帽鸚鵡棲息的環境相當多變,從樹木濃密的桉樹林區,到沿著道路附近的孤立小樹均;也喜愛沿著水源經過的田野地區,公園等處。

生活習性

紅帽鸚鵡在野外主要平時大多成對或是聚集20隻左右的群體,在桉樹上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如果被驚擾,會整群尖叫著飛到樹頂;年幼的紅帽鸚鵡會四處遊牧的尋找食物,年長的鳥則不會;它們飛行的速度相當快,會伴隨固定的尖叫聲,因此相當顯而易見。
紅帽鸚鵡主要以各種桉樹和合歡屬植物的種子為食,輔以水果、漿果、花朵、植物嫩芽、昆蟲以及其幼蟲等;有時候也相當喜歡前往果園,覓食蘋果和桃子等農作物。

分布範圍

分布於澳大利亞西南端,大多距海岸100公里內。
紅帽鸚鵡
紅帽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野外繁殖

野外築巢產卵季節是8月和12月之間。在求偶過程中,雄鳥振作其頭冠上的羽毛、翹起尾巴、拍動翅膀,不僅大聲鳴叫,而且給雌鳥提供食物也是很常見的儀式。巢通常安在桉樹上自然形成的樹洞內,底部鋪設一層碎木屑,每巢通常產卵5枚,偶爾可見3到9枚,卵白色。孵化期持續20天左右。雄鳥不參預雛鳥的餵養。孵化約5周后小鳥就可以飛行,但年輕的鸚鵡仍然在家族組保持一段短時間才離巢。

人工飼養

紅帽鸚鵡生性非常溫馴友善,平時相當溫和,如果將其飼養在寬廣的鳥舍中,可以和同樣來自澳洲的橙腹鸚鵡屬(Neophemas)鸚鵡、林肯港鸚鵡等鸚鵡和平共存,但是其他較為強勢的草原鸚鵡則並不適合和紅帽鸚鵡分享領土居住。紅帽鸚鵡天性較其他草原鸚鵡容易緊張,尤其是野生鳥的死亡率甚高,許多剛引入新環境的紅帽鸚鵡都會處於極度緊迫之中,因為緊迫造成抵抗力下降而暴斃,有些鳥甚至緊張到看見人就會在籠內亂撞或是尖叫,受傷或是驚嚇而死,因此如果要更換新鳥舍或是移動它們的時候,最好先用黑布將它們遮住,免的驚惶失措增加傷亡。紅帽鸚鵡算是中等吵雜的鸚鵡,平時不算十分吵鬧,繁殖期和每天晨昏的時候比較容易發出不悅的叫聲;平時相當喜歡玩水,尤其是炎熱的夏天,飼主可以時常提供清水沐浴;此外,啃咬力道雖然不強,但仍然需要提供新鮮樹枝或是木頭等供其磨嘴玩樂,也避免鳥喙增生過長。紅帽鸚鵡平時相當喜歡在籠底活動,因此需要定期除蟲並且保持環境清潔。草原鸚鵡常感染的眼疾也會在紅帽鸚鵡身上出現,因此均衡的飲食、維他命A、B、D、E以及礦物質的補充也很重要。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