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布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面積:6.51 km
- 人口數量:1608人
- 農作物:水稻、玉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道路設施,住房結構,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衛生所,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存在問題,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有耕地1525畝,其中人均耕地1.28畝;有林地4050畝。
全村轄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59戶,有鄉村人口1608人,其中農業人口1050人,勞動力54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0.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2 元。農民收入主要以勞力、養殖、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525畝(其中:田180畝,地1345畝),人均耕地1.28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40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1.76畝,人均經濟林果地.38畝,主要種植板栗、竹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150畝,其中養殖面積70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300畝,其他面積2740畝。有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
全村有60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10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4.88%)。
有255戶通電,有6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9.7 %、22.59 %和8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0戶(分別占總數的26.57 %和16.61 %)。
道路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
全村共擁有汽車7輛,拖拉機 6輛,機車18輛。
住房結構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1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0.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0萬元,占總收入的24.98%;畜牧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34.3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0頭,肉牛2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0.31 %;林業收入7.5萬元,占總收入的4.69%;第二、三產業收入55萬元,占總收入的34.37%;工資性收入40.93萬元,占總收入的25.58%。
農民人均純收入1175元,農民收入以勞力、養殖、種植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7人(占勞動力的53%),在省內務工120人,到省外務工3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省外。
該村正在發展養豬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菇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59戶,共鄉村人口1608人,其中男性824人,女性784人。其中農業人口1050人,勞動力540人。
衛生所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
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瓦窯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中和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
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4人,其中小學生198人,中學生2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09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8畝。
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5000元(人均4.76元),一事一議籌勞500個(勞均1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15人,黨員中男黨員14 人,女黨員1人。設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119人。
存在問題
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農村交通發展滯後,經濟發展不平衡,廣大農民技術文化素質低,人力資源轉化難度大,農民經濟收入不穩定,在發展產業和技術需求上缺乏相應的資金和技術指導。
發展重點
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以不斷發展的通道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在繼續發展農村種植業的同時,以離集鎮較近的地理優勢,優先發展蔬菜產業和養殖業,在農村培育一兩戶養豬大戶和養雞大戶,帶動全村種養殖業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