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安原名黃安,於明朝嘉靖年間建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這裡是鄂豫皖根據地的中心區域,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的重建地和紅二十八軍的改編地。
紅四方面軍誕辰紀念碑
紅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是“黃麻起義”的策源地,是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是鄂豫皖蘇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革命戰爭年
代,紅安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獻出了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查明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2552人。在這塊土地上,誕生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走
出了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謝富治,電視劇《亮劍》的主角王近山等223名將軍,其中被授予上將軍銜的8人,中將軍銜的12人,少將軍銜的52
人,是全國將軍人數最多的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將軍縣”。在中國工農紅軍的佇列中,曾經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紅安人,每四名英烈
中,就有一個屬紅安籍。紅安的士地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紅的。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10大軍區,其中8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治委員由紅安籍將軍擔
任。後來10大軍區改為8大軍區,先後又有6大軍區的司令員或政委是紅安人。紅安,一個山區小縣,一個赫赫有名的“將軍縣”,一個孕育將軍的搖籃,一座熠熠輝煌的“將軍城”,這
不僅是一個“中國之最”,而且也一個“世界之最”。
紅安煙堡地水庫
紅安文物勝跡遍布全縣,確定為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的有163處,如天台山、香山湖、對天河、吳氏祠、老君山,其中董必武舊居,李先念
舊居,紅四方面軍誕生地,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紅軍洞等110多處建築和革命遺址遺蹟,已成為革命傳統教育
的重要場所。
紅安,紅色的土地!
紅安天台山
天台山
位於紅安縣城北33公里處鄂豫交界的群山之間,屬大別山脈,它連綿數十里,群峰起伏,怪石嶙峋,雄奇挺秀,花木繁茂,雲飛霧走,風景
位於紅安縣城北33公里處鄂豫交界的群山之間,屬大別山脈,它連綿數十里,群峰起伏,怪石嶙峋,雄奇挺秀,花木繁茂,雲飛霧走,風景
旖旎,主峰海拔817米,因其峰頂似台,勢若接天而得名,史稱“淮南第一峰”。 天台山區由天台山、鯽魚嶺、九焰山、繞撥頂、黃茅尖、
平頭嶺、五峰尖、鵝公嶺等大山組成。天台山風景區內自然生態保護完好,群山連綿,河谷縱橫。主要有天台山、九焰山、艾河、香山湖、對天
河、老君山等景區。景區內風景幽雅,五岑六穀,松柏常青。每當春夏之交,映山紅、蘭花漫山遍野,馨香襲人;金秋時節,金菊紅楓,爭奇斗
艷。 天台山素以“佛宗道源,山水靈秀”而著稱,更有“紅色聖山”之譽。天台山是中國佛教八大宗之一的“天台宗” 的起源地。在革命戰爭年代,這裡不僅走出了紅四方面軍、
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三支紅軍主力部隊,還誕生了秦基偉、陳錫聯、劉昌毅等二百多名將軍。天台山因氣勢磅礴,巨岩獨特,風景迷人,贏得了歷代文人墨客的青睞。名戶部尚書
耿定向晚年隱居於此地七載,築“天台書院”講學,並著有《耿定向先生全集》和《天台文集》,流傳於世;明末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李贄在天台山著書立說,留下了不少讚美天台山綺
麗風光的佳作,其中《宿天台頂》最為著名,至今廣為傳誦;近代愛國主義將領董其武在戎馬生涯中,專程來天台山一游,並命人在絕壁上鑿刻八個大字“復興民族、挽救國家”,頻添
了天台山的英雄氣概。
九焰山(又名黃楊寨)
九焰山
(又名黃楊寨) 位於縣北鄂豫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立4門,寨牆已毀,西門尚存。從西門沿人行道至
(又名黃楊寨) 位於縣北鄂豫兩省交界處,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立4門,寨牆已毀,西門尚存。從西門沿人行道至
東門的大嶺,以山脊分水為與河南省新縣的交界線。明耿定向《天台勝紀》稱“黃楊寨,以岩多黃楊,故名。周回峭壁,亦如
台。上平曠,可田,可池”。《湖北通志》記載:“宋端平、嘉熙間,淮西兵擾,土人結寨,常活十萬人。元末兵亂,有黃楊者
聚眾據此,曰黃楊寨”。東半山有止止洞,相傳有僧號“止止”者隱居於此,故名。洞可客40餘人。左右壁分別刻有隆慶壬申耿
子頤題“止止洞”和“凝神”等字。1934年11月,中共鄂東北道委曾隱蔽於此洞指揮戰鬥。九焰山四周群山環繞,巍峨壯麗,讓
人領略到大山深處的清新靜謐,大別山風情的自然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