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一般指本詞條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位於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占地面積約23.8萬平方米,是為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鬥爭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設施。下轄: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紅安將軍館。

1956年,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1987年,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於黃麻起義60周年紀念日動工興建,1990年對外開放。2010年6月,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更名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2014年3月,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開工建設,至2014年12月,建成陵園大門、遊客接待服務中心、紅色鋼質“紅四方面軍旗幟”主體紀念標誌、烈士墓區和紀念廣場等主要紀念功能設施。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基地、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全國紅色旅遊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湖北省消費教育基地;2021年9月,黃岡市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榮獲“靈秀湖北·十佳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 地理位置: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8:00~17:30 (旺季),8:30~17:00(淡季),16:00停止發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景區
  • 門票價格:免費
  • 占地面積:238000 m
  • 著名景點:紀念碑、紀念碑廣場、英烈廣場、將軍墓園、歷史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紅安將軍館
  • 別名: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黃麻紀念園
歷史沿革,建築布局,主要景點,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廣場,英烈廣場,革命歷史紀念館,革命烈士紀念館,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紅安將軍紀念館,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烈士陵園,將軍墓園,紅軍墓園,開發建設,基礎建設,品牌建設,文化活動,相關歷史,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1956年,為了紀念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根據地鬥爭中犧牲的烈士,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1977年,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成。
1987年,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於黃麻起義60周年紀念日動工興建,1990年對外開放。館名由徐向前元帥題寫。
1993年,李先念紀念館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1994年4月5日動工興建,1995年底建成,1997年6月21日李先念主席逝世5周年紀念日正式開館,陳雲同志題寫館名。
2002年8月,建成紅軍墓園。
2004年,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進行維修改造。
2006年5月28日,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奠基;同年6月,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重新維修改造,200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80周年紀念日對外開放。
2007年,修建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同年7月,歷史館前方的英烈廣場於建成。
2010年6月,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更名為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
2011年,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是根據國家民政部啟動的在全國範圍內開展搶救保護零散烈士墓和烈士念設施工程而規劃立項,總占地面積80餘畝。
2012年,李先念紀念館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批准,進行維修改造。
2014年3月,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開工建設,至2014年12月,建成陵園大門、遊客接待服務中心、紅色鋼質“紅四方面軍旗幟”主體紀念標誌、烈士墓區和紀念廣場等主要紀念功能設施。
2015年3月,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向社會試開放;同年6月23日,李先念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
2020年8月7日,湖北省宣布,全省A級旅遊景區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對全國遊客免門票,此次活動從8月8日開始,一直持續到年底。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大門

建築布局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占地面積約23.8萬平方米,規劃面積46.6萬平方米。分為緬懷區、紀念區、墓園區、景觀區、服務區。主要建有“一碑兩場兩園五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碑廣場、英烈廣場、將軍墓園、紅軍墓園、董必武紀念館、李先念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紅安將軍館、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另有牌樓、骨灰堂、碑廊、祭祀壇等紀念設施。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大門為仿古牌坊建築,坐北朝南,鋼筋水泥結構,綠瓦紅檐,莊嚴宏偉。門牌高11.15米,寬17米,門額行書“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為漢白玉鐫刻塗金。大門兩側是遊客接待中心和保衛室。

主要景點

革命烈士紀念碑

紀念碑位於陵園中軸線上,坐北朝南。碑身正面鑲嵌漢白玉大理石,高27.11米,這個數字是為了紀念黃麻起義的爆發日——1927年11月13日。碑名由華國鋒同志題寫。碑前左右兩側是兩尊巨大的銅像,左塑武裝農民身背大刀,高舉銅鑼;右塑紅軍戰士高擎鋼槍,奮勇向前。碑身兩側分別是董必武、葉劍英、徐向前、李先念的題詞。在碑身後側,是一首銅鑼謠《黃安謠》:小小黃安,人人好漢;銅鑼一響,四十八萬;男將打仗,女將送飯。

紀念碑廣場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廣場面積約4000平方米,廣場中央的五角星,覆蓋的是紅安地圖的全貌。紀念廣場位於整座陵園的北端制高點,建有紀念門、紀念柱和無名烈士公墓,立有紀念碑文。白色的外牆上鑲嵌著銅質紀念勳章和象徵著光榮與勝利的紀念花環。該陵園是湖北省興建的較具規模、較有影響力的烈士紀念設施,成為大別山地區經典紅色旅遊線路的核心參觀景區。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紀念碑廣場

英烈廣場

英烈廣場位於歷史館前方,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用黑、天山紅及深、淺灰色花崗石分格間鋪,中間有用黃、白、藏青色花崗石相間鋪成的英烈壇。

革命歷史紀念館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紀念館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200平方米,展出面積5000平方米。室內主體三層,分為序廳——大型群雕《大別雄風》,6個展陳單元——《黃麻驚雷》《商南烽火》《皖西烈焰》《赤區新貌》《鏖兵大別》《浴血孤旅》,尾廳——《將軍搖籃》,展示了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歷史光輝歷程。

革命烈士紀念館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占地面積4670平方米,建築面積2460平方米,展陳面積2000多平方米。紀念館為三進兩院仿古式庭院,左右對稱,長廊環繞。紀念館序廳正面以大型圓雕《大別山革命母親》為主題,以巨幅浮雕《碧血黃安》為背景,展示黃安人民朴誠勇敢、不勝不休的革命鬥爭精神。主體陳列為《革命先導》《起義英雄》《大別忠魂》《天台鐵骨》《西征壯士》《民族英烈》6部分,系統介紹263名烈士的生平事跡。尾廳《浩氣長存》浮雕由紅日、五星紅旗和千萬朵映山紅組成。

董必武紀念館

董必武紀念館坐落於紀念園東側錁子山山腰,正在維修改建中。

李先念紀念館

李先念紀念館占地面積5500平方米,建築面積3305平方米,展覽面積2000多平方米,主要介紹了李先念在66年的革命歲月中,從一個普通的木匠成長為舉世矚目的將軍,從農民的兒子成長為國家主席的光輝歷程。

紅安將軍紀念館

紅安將軍紀念館位於革命歷史紀念館東50米處,占地面積204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由中廳、東西兩個邊廳、後廳組成,以圖片、實物展現紅安開國將軍的業績。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紅安將軍紀念館

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

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位於歷史紀念館後方,占地面積700平方米。牆面居中上方鐫刻“140000”,是紅安在革命戰爭時期犧牲的人數;牆面最東端豎向鐫刻“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九個鎦金大字,之後由東往西按姓氏筆畫整齊排列登記在冊的22552位紅安革命烈士的英名。紀念牆前有一平台,雕刻有漢白玉花環。連線平台的為一翻開的漢白玉書卷,上面鐫刻著紅安縣委、縣政府關於修建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的銘文。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紅安革命烈士紀念牆

烈士陵園

鄂豫皖蘇區中心烈士陵園,位於紅安縣七里坪鎮八一村,毗鄰省道陽福幹線,距紅安縣城、新縣縣城各二十五公里。自黃麻起義至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黃安(今紅安)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搖籃和中心區域,黃安七里坪地區始終是鄂豫皖邊特委、鄂豫皖省委。鄂像皖中央分局所在地、駐紮地,是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的發源地、誕生地。
烈士墓區,立有自“黃麻起義”至新中國成立及抗美援朝戰爭時期1481座紅安籍烈士墓。其中,紅軍烈士共有1130位(參加黃麻起義烈士114位)、抗日烈士156位、解放戰爭烈士148位、抗美援朝烈士47位。在這些烈士中,有參加過“五四”運動,最早接受”民主與科學”思想的戴協舫烈士,以及他的兒子、“黃麻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戴克敏烈士;有紅安第一個黨組織創建人王鑑烈士,以及他的妻子夏國倪烈士,上述四位烈士位於整個墓區的第一排。還有紅軍時期著名的紅三十軍軍長余天雲烈士和紅九軍軍長孫玉清烈土。孫玉清烈士是紅西路軍在“河西走廊”犧牲的兩位軍長之一,是紅四方面軍的著名戰將。在整個紅軍時期,鄂豫皖蘇區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武裝鬥爭遍及社會各階層、各領域,農民、工人、手工業者、教書的、賣油條的、做豆腐的、剃頭的等無數的革命志士義無反顧地加入共產黨,加入到紅軍中來。他們中有的是父子、有的是夫妻、有的是母女、有的是兄弟、有的是姑嫂。
全面抗戰爆發後,來自原紅四方面軍的鄂豫皖英雄兒女奔赴殺敵戰場,在太行山區華北平原、長江南北消滅日寇,屢建奇功。2014年9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國家民政部公布了全國首200名抗日英烈,這是一份包含國共雙方的抗日英烈名單,在這份300人的名單中,紅安籍的八路軍、新四軍烈士就達5人之多,全是團長以上職務,他們是:葉成煥、丁思林、吳隆煮、楊宏明、鄭行福。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李先念率部打響“中原突圍”戰役,揭開了解放戰爭的序幕。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毛澤東欽點來自鄂豫皖的王建安(紅安人)、許世友(新縣人)共同指揮濟南戰役,該戰役是國共雙方進入戰略決戰階段的的第一場硬仗,有一位師長叫王吉文,他親臨前沿指揮,眼看攻堅受阻,他抱起一挺機關槍奮不顧身地向敵人發起攻擊,前進的道路開通了,而王師長不幸中彈犧性。在同一戰役中,還犧牲了一位師政委,叫徐海珊,他們也都是紅安人。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1616397249605887.jpg
抗美援朝戰爭更使得原紅四方面軍將領的知名度提高,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紅安人)、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安徽金寨人)、以及王近山(紅安人)、秦基偉(紅安人),周純全(紅安人)、李德生(河南新縣人)、聶鳳智(湖北大悟人)等大批高級將領均是來自鄂像皖。而王近山、秦基偉、李德生直接指揮了上甘嶺戰役。在整個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有100餘紅安籍戰士犧牲,其中有3人犧牲在上甘嶺。

將軍墓園

著名烈士、將軍墓園位於董必武紀念館和李先念紀念館之間的錁子山頂,占地面積9600平方米,有吳煥先、沈澤民、蔡申熙3位著名烈士墓;有鄂豫皖蘇區革命先導鄭位三之墓;有曾被蔣家軍稱為“旋風司令”、指揮過海南島戰役、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韓先楚將軍墓;有著名上甘嶺戰役前線總指揮、國慶35周年閱兵總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秦基偉將軍墓;還有王建安、劉昌毅等17座將軍墓。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著名烈士、將軍墓園

紅軍墓園

紅軍墓園位於紅安將軍館的後方,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安放的是1937年7月7日之前參加革命,解放後病故的紅安籍將軍和老紅軍,共有陵墓139座。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紅軍墓園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紀念園配套建設了碑廊、浩氣亭、陳列研究中心、市民學校、紅色書店、報告廳、旅遊品商店、酒樓、茶吧等服務區。

品牌建設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國家國防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基地、全國退役軍人工作模範單位;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全國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全國紅色旅遊先進集體、全國文明優撫事業單位,是湖北省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湖北省消費教育基地等。
1989年8月,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被國務院批准確定為第二批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2021年9月,黃岡市紅安縣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榮獲“靈秀湖北·十佳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文化活動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黨的歷史、加強黨性鍛鍊的場所;是廣大青少年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的課堂;是廣大人民民眾緬懷先烈、感受歷史、陶冶情操的聖地,其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廉政教育等功能。
建園以來,成功接待了習近平、李克強、江澤民、李鵬、溫家寶、俞正聲、劉雲山等50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參觀視察,與500多所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基地共建關係,遊客滿意率達到98%以上。

相關歷史

黃麻起義
民國十六年(1927年)9月,中共黃安(今紅安)、麻城兩縣委員會,為貫徹中共中央“八七”會議關於武裝起義的總方針和中共湖北省委員會“秋收暴動計畫”,發動黃安、麻城兩縣貧苦農民舉行起義。因缺乏武裝起義的經驗,未獲成功。
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至12月,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中國共產黨在湖北省黃安、麻城兩縣發動和領導的農民武裝起義,又稱第二次黃麻起義。中共湖北省委於10月中旬派符向一巡視黃麻區,又派劉鎮一、黃赤光前去指揮(黃赤光未到)。11月3日,省里派來的代表在七里坪文昌宮召開了黃麻兩縣黨團活動分子會議,成立了中共黃麻區特委和鄂東革命委員會,符向一任特委書記,劉鎮一為革命委員會負責人。同時改組了黃安縣委,麻城縣委依舊。隨後,成立黃麻起義總指揮部,潘忠汝任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統一領導起義的準備工作。會後,兩縣縣委負責人和黨團員分別下到各區,組織發動民眾,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武裝暴動。11月10日,國民黨第三十軍魏益三部一個營由黃安城進犯七里坪,黃麻兩縣縣委決定由麻城調一部分快槍,幫助黃安農民自衛軍去繳該營的槍。因走漏訊息,該營逃去。11月11日,農民自衛軍進駐七里坪,並召開了兩萬多人的慶祝大會,接著,黃麻特委在文昌宮召開了第二次會議,認為暴動工作已準備就緒,決定奪取縣城,成立黃麻暴動行動指揮部,由潘忠汝、吳光浩、戴季英、曹學楷、戴克敏、吳煥先,劉文蔚等組成,潘忠汝為總指揮,吳光浩為副總指揮。
民國十六年(1927年)11月13日,黃麻起義爆發。當天,黃麻特委調集黃安農民自衛軍全部,麻城農民自衛軍兩個排,及七里、紫雲等區千餘精銳義勇隊,組成攻城部隊,與先期打進黃安城內的12名農民自衛軍隊員組成的尖刀班裡應外合。在農民民眾的積極配合下,於當夜10時,自七里坪向黃安縣城進發。麻城農民自衛軍另一個排留在黃安、光山,麻城交界的北界河負責警戒,以防河南紅槍會的進犯。李先念、詹才芳、王樹聲、陳再道分別率領農民武裝參加了暴動。11月14日凌晨4時,起義武裝在城內民眾配合下,一舉攻入城內,全殲縣警備隊,活捉縣長等官吏,打開監獄,釋放被捕的民眾和農會幹部。18日,宣布成立黃安縣農民政府,曹學楷為主席。之後,黃麻特委又將參加暴動的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全軍300餘人。潘忠汝任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汪奠川任參謀長。12月5日,國民黨軍第12軍任應岐部1個師夜襲黃安。鄂東軍遭受重大損失,潘忠汝陣亡。突圍後的鄂東軍除部分人員留在當地堅持鬥爭外,70多人於12月29日轉移到黃陂縣境內的木蘭山區開展游擊戰爭。
民國十七年(1928年)1月1日,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改編為第七軍,吳光浩任軍長,戴克敏為黨代表,汪奠川為參謀長,部隊以木蘭山為中心開展游擊戰爭。在黃麻起義中建立起來的政權和軍隊,為創建鄂豫皖根據地和紅四方面軍起了先導作用。

旅遊信息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紀念園位於湖北省紅安縣城關鎮陵園大道1號。
黃麻起義和鄂豫皖蘇區革命紀念館
8:00~17:30(旺季),8:30~17:00(淡季),16:00停止發票(每周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除外)。
免費
可乘坐湖北紅安公交:紅安1路、紅安3路、紅安4路、紅安5路前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