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土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紅土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Hóngtǔ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設立年份:1983年
- 性質:歷史地名
紅土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
紅土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因其為村委會駐地,又因此村的土壤呈紅色,得名紅土,故得名紅土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49年屬相官鄉;1956年屬相官高級社;1958年成立紅土大隊,屬相官公社;1975年...
紅土村,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20公里,距離鎮1.40公里, 國土面積0.61平方公里,海拔1545.00米,年平均氣溫17.80℃,年降水量910.0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油菜等農作物。有耕地6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2畝;有林地86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1戶,有鄉村人口97人,其中農業人口97人,勞動力69...
紅土子溝村民委員會 紅土子溝村民委員會,1961年設立,2002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紅土子溝村民委員會,“紅土子溝”,1925年建村,因此溝內多紅粘地得名“紅土子溝”。歷史沿革 紅土子溝村民委員會,1961年建大隊,以駐地村紅土子溝命名,1984年改建為紅土子溝村民委員會。2002年7月併入解放村。
紅土坡村,屬於。距離村委會3.50公里,距離鎮7.00公里, 國土面積5.01平方公里,海拔1660.00米,年平均氣溫23.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1199.00畝,其中人均耕地1.80畝;有林地987.00畝。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7戶,有鄉村人口652人,其中農業人口652人,勞動力317人,其中...
烏蘭台格村民委員會是根據該地理實體土壤顏色和地形命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烏蘭台格”蒙古語,“烏蘭”意為“紅土”,“台格”意為“膝蓋”,此地有個似膝蓋狀的紅色土山包,故此命名。歷史沿革 解放後成立,解放初屬桃力民中心區第五區,1951年劃歸杭錦旗第十一區,1953年屬第十一區翻身灣鄉,1956年劃歸阿門其日...
紅土地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彌勒縣虹溪鎮密納村民委員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5.00公里, 國土面積0.33平方公里,海拔1502.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92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自然資源 到2012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9畝(...
大風村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鵝公鎮,是一個自然村,位於定南縣鵝公鎮的村莊,現有總戶數406戶,人口1648人。人口概況 現有總戶數406戶,人口1648人,勞力1007人。經濟概況 主導產業有臍橙、椪柑等果業產品,現有果園面積1300多畝。現有一鐵礦選廠落戶該村下馬石。地理環境 大風村位於鵝公鎮北面,距鎮政府所在...
紅土坡村 紅土坡村,山西省陽泉市盂縣萇池鎮下轄村。地處丘陵。位於東萇池東南6.5公里。因村莊坐落在呈紅色的土坡上得名。現有耕地171畝,106口人。置村民委員會,只轄本村。
三家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梭山鄉挖水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00公里,距離鎮5.00公里, 國土面積1.66平方公里,海拔2100.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40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1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47畝;有林地520.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
新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保山昌寧縣灣甸傣族鄉下甸村委會,屬於壩區。國土面積9.63平方公里,適宜種植水稻、甘蔗、蔬菜等農作物。有耕地773.86畝,其中人均耕地1.36畝;有林地8259.7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7戶,有鄉村人口567人,其中農業人口457人,勞動力373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三家村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平村彝族傣族鄉平村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5.00公里,距離鎮5.40公里, 國土面積1.34平方公里,海拔110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甘蔗、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725.80畝,其中人均耕地6.37畝;有林地781.00畝。全村轄1...
紅張村村民委員會 紅張村村民委員會是1983年設立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該村地處紅土崗,村民多姓張,村莊規模較大,故名大紅張,且村委會駐地於此,故取其後兩字得名。歷史沿革 1958年屬陳集公社劉莊大隊;1979年析置紅張大隊;1983年4月改置村委會,為紅張村委會;2001年3月將原紅張村與劉莊村合併。
故名。歷史沿革 1946年6月,隸屬紅土甲村人民政府;1955年,隸屬紅土甲農業合作社社務委員會;1958年8月,隸屬原康公社紅土甲生產大隊;1983年12月,撤社設鄉,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隸屬原康鄉紅土甲村民委員會;1996年,撤鄉設鎮,隸屬原康鎮紅土甲村民委員會。2000年該自然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