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附表和附圖
出版背景
根據國家水利部2013年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公報》,我國以土石壩為擋水建築物的水庫有93308座,占水庫總數的95.2%。由於歷史原因,大部分水庫的防洪能力偏低,庫區建築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許多土壩的病險情況十分嚴重。自1954年有記錄以來,全國已經發生過大壩潰決事故3515次,其中土石壩的潰壩占比超過98%。如1975年河南省板橋、石漫灘水庫的土壩潰塌,沖毀了58座水庫、40座橋樑,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沖走豬72萬頭、其它牲畜30萬頭、火車車廂1180節,直接受災人口達1100餘萬。又如2013年新疆聯豐小(2)型水庫、黑龍江星火小(1)型水庫、山西曲亭中型水庫等相繼潰壩,均造成了顯著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全球範圍內,土壩的病害、險況、潰決災難都高居各種壩型的榜首。本書涉及的實例水庫位於雲南省境內,具有如下特點:⑴擋水建築物為紅土壩,在平面上呈1/4圓弧型、且凸向下游,故荷載傳遞的類型複雜;⑵大壩由主壩段和左側小山脊上的延長壩段組成,分兩期完成填築施工,前後間隔近三十年,因此界面滲漏的問題突出;⑶築壩材料採用弱酸性的紅土,與鹼性物質發生長期的互損劣化,直接縮短了土壩的經濟壽命;⑷該水庫位於地震高發區域,地質地貌等環境複雜,立面防滲體容易斷裂;⑸大壩下游直接保護4個鄉、村的6個民族聚居地,社會效益較為顯著。為了確保全全運行、充分發揮工程效益,對水庫大壩進行安全鑑定、及時施行除險加固尤為重要。自2003年水利部頒布《水庫大壩安全鑑定辦法》以來,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每年都籌集數百億元專項資金,用於大壩的安全鑑定及除險加固工作。目前全國仍有病險水庫大壩四萬多座亟待處理,工程檢測、分析鑑定以及加固設計等專門人才供不應求。在紅土大壩的安全鑑定和除險加固過程中,出現了較多的謬誤和缺憾,因此依據相關標準和規範,整合著者三十餘年的科研成果和工程實踐經驗,撰寫這套專業書籍,提出較為系統、新穎的工程分析和設計理念。
本書由
昆明理工大學的教授楊華舒與符必昌合著,各相關單位的吳香根、江春雷、胡斌、黃繼偉、郭如松、普開清、張祖蓮、任瓊粉、李雲川、王洪、黃英、李永政、顧志朋、李強、李順開,李國華,龔海、欒育聰等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博士/工程師分別參加了部分研究和設計工作,楊宇璐、王毅、劉潔、吳霞、周新偉、李東等師生承擔了試驗和表、圖的整理繪製任務。與本書直接相關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0869003、51069003、41462013),雲南省套用基礎研究計畫重點項目(2013FA033),雲南省自然科學基金(1991E016Q、1995YI016、1997E047M、2010ZC048),以及雲南省教育廳(10968221、10978057)、昆明理工大學創新團隊(14098193)、精品課程(10968137)等多次立項資助;較多研究成果已在《岩土工程學報》、《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建築材料學報》、《水力發電學報》、《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等等國內外權威期刊上發表,並被SCI、EI等國際著名檢索機構收錄;由本書著者楊華舒教授主編的《
工程檢測與大壩安全》已經被審定為“十二五”重點規劃教材,學術專著《
紅土大壩運行安全的研究與實踐》已經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本書的工作還得到了雲南地質工程第二勘察院有限公司、欣源水利電力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雲南省水利廳,以及相關州市縣水利部門的大力支持,特致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