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鸚哥安第斯山亞種(學名:Pionus sordidus corallinus)羽毛通常以綠色為主,鳥喙紅色。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勁有力,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晚成雛。主要棲息於森林地帶、沿海低地林區、樹木稀少的平原、有時候也會前往農耕區覓食。通常成對或是以小群體活動,平常在樹上休憩的時候難以察覺,因為其羽色提供了良好的掩蔽,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有時候甚至連飛行的時候都很安靜,偶爾聚集數量比較多的時候會比較吵雜,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完全看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紅嘴鸚哥安第斯山亞種是紅嘴鸚哥的亞種之一。鳥體為綠色,頭部為橄欖綠色;頭頂和頭部後面的羽毛有著很寬的深藍色滾邊;臉頰為橄欖色外加一點藍色;藍色會從喉嚨一直延伸到胸部上方,胸部和下腹部為暗橄欖色,每片羽毛都有比較黯淡的藍粉紅色滾邊;背後為暗橄欖黃色,每片羽毛都有橄欖棕色的斑紋;尾巴中間的顏色為綠色,內側的覆羽為紅色。鳥喙為紅色並帶有淺紅色的底,虹膜為棕色。
該亞種成鳥體羽暗綠色,羽毛邊緣淺淡,頭部羽毛邊緣藍色,下頦和喉部紫藍色。體型規模較大。
生活習性
紅嘴鸚鵡主要棲息於高於熱帶以及亞熱帶2000米以上的山區森林,以及樹木密的林地。以水果、漿果、種子、堅果、植物嫩芽以及樹上的花朵為食。在繁殖季通常成對活動,有時會以多達50隻左右的小群體行動。偶爾在往返棲息樹木附近的時候會聚集比較多的數量;飛行的時候相當急速,也相當吵雜。
分布範圍
分布於安第斯山脈東側,厄瓜多、哥倫比亞東部、秘魯東部到玻利維亞北部。
繁殖方式
卵生。一次會產下3-4枚卵,孵化期間約26天,幼鳥羽毛長成需要60天,幼鳥則在90天以後可以學習獨立。由於紅嘴鸚哥是生長於高緯度的鳥種,對氣候變化相當敏感,因此並不適合飼養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下,否則極易因為感染麴黴屬真菌(Aspergillus)疾病而死亡;除此之外,繁殖期需要多補充維生素A並注意鳥舍的清潔。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