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阿什伯里(1927年7月28日—2017年9月3日),男,1927年7月28日出生,是一位美國詩人。他出版過超過20卷詩集,贏得了美國幾乎所有的主要詩歌獎項,包括以詩集《凸面鏡中的自畫像》獲1976年普利茲獎。但阿什伯里的作品仍有很大爭議。他的《文選》中收錄了一篇評論伊莉莎白·畢曉普的文章,他將自己描述為“一個愚蠢、自產自銷的超現實主義者,甚至無視超現實主義詩歌的規則和邏輯”。雖然阿什伯里以其作品的後現代複雜性與不透明性知名,他聲稱他希望能為儘可能多的讀者閱讀,而不是自說自話。
2017年9月3日,在紐約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翰·阿什伯里
- 外文名:John Lawrence Ashbery
- 別名:John Ashbery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
- 出生日期:1927年7月28日
- 逝世日期:2017年9月3日
- 職業:詩人、教授
- 代表作品:《凸面鏡中的自畫像》
人物生平,人物逝世,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阿什伯里生於紐約州羅切斯特,在安大略湖附近的一所農莊長大;童年時曾失去了一個哥哥。阿什伯里在迪爾菲爾德學院接受了教育。迪爾菲爾德是一所全男性的學院,阿什伯里在那兒讀了威斯坦·休·奧登和狄蘭·托馬斯的詩歌,並開始寫詩。其中一首詩登上了《詩歌》雜誌,但是是以一位同學的名義發表的,他在沒有阿什伯里允許的情況下發表了該詩。他還在校報《迪爾菲爾德紙卷》上發表了一打其他詩歌,其中一首是關於他和一位同志學生的失意戀愛,以及一篇短篇小說。他最初想當畫家。11歲到15歲阿什伯里每周到羅切斯特的藝術博物館上課。
阿什伯里1949年從哈佛學院畢業,獲得 A.B.榮譽,在那兒他是校園文學雜誌《哈佛支持者》和圖章社的成員。他寫了關於奧登詩歌的論文。在哈佛他與肯尼斯·科克、芭芭拉·愛潑斯坦、V·R·朗、弗蘭克·奧哈拉和愛德華·戈里成了朋友,且是羅伯特·克里利、羅伯特·布萊和彼得·戴維森。阿什伯里曾在紐約大學短暫學習,1951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碩士學位。
1951至1955年阿什伯里在紐約當廣告撰寫人,1950年代中期他得到了富布賴特獎金,1965年全年他在法國度過。他曾是12卷的《藝術與文學》(1964–67)和哈利·馬修斯的《孤獨之地》(# 3/4; 1962)新詩卷的編輯。未來收支平衡,他翻譯法語謀殺謎案故事,並任《紐約先驅論壇報》歐洲版編輯、《國際藝術》(1960–65)藝術批評家以及《藝術新聞》(1963–66)駐巴黎記者。在此期間他與法國詩人皮埃爾·馬爾托里共同生活,他翻譯了馬爾托里的書《每個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1990)、《風景在門後》(1994)、《山水畫家》(2008),以及讓·佩羅(《偽裝》)、馬克斯·雅各布(《骰子杯》)、皮埃爾·勒韋迪和雷蒙·魯塞爾的書。回到美國之後,他成為了《紐約》和《新聞周刊》的藝術評論員,還擔任《藝術新聞》編委會成員直到1972年。1976年至1980年,他專職擔任《黨派評論》編輯。
1963年末尾,阿什伯里在紐約的一次定期詩歌朗誦會上結識了安迪·沃霍爾。他之前已寫過一些關於沃霍爾藝術的評論。同年他評論了沃霍爾的《花》,該作品在巴黎的松阿本德畫廊展出,阿什伯里稱沃霍爾造訪巴黎是“自十九世紀王爾德將文化帶到布法羅以來最大的跨大西洋活動”。接近1965年底時阿什伯里回到紐約,紐約影樓舉辦了盛大的晚會來歡迎他。他與沃霍爾的助手、詩人傑拉爾德·馬蘭加結成好友,並對後者的詩歌有很大影響。
1970年代早期,阿什伯里開始在布魯克林學院任教,他的學生中包括姚強。
1983年他被選為美國藝術及科學院會員。
1980年他遷往巴德學院,在那兒擔任Charles P. Stevenson, Jr.語言文學教授,2008年退休。
2001至2003年他是紐約州詩歌獎得主,並任美國詩人學會秘書多年。他還是衛斯理大學Millet寫作學會會員。
人物逝世
2017年9月3日,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詩人約翰·阿什伯里於紐約的家中去世,享年90歲。
人物評價
約翰·阿什伯里是20世紀到21世紀初在美國文壇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戲謔而飽含深情的詩行開闢了美國文學的新高度。他1975年的詩集《凸鏡中的自畫像》非常罕見地獲得了三頂桂冠:普利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和美國國家書評人獎。2011年,他被授予國家人文獎章,頒獎詞稱“他改變了我們閱讀詩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