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阿狄生

約瑟夫·阿狄生(Joseph Addison,1672年—1719年),英國散文家、詩人、劇作家和政治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瑟夫·阿狄生
  • 外文名:Joseph Addison
  • 出生日期:1672年
  • 逝世日期:1719年
藝術成就,個人生平,個人作品,

藝術成就

約瑟夫·阿狄生與他的長期搭檔理察·斯蒂爾在發展短篇詼諧散文方面成就斐然,此類散文在現代雜誌中多有轉載。阿狄生曾闡述自己的想法“用智慧來激活道德,用道德來諧調智慧”。他的散文非常優美,對社會和政治醜惡進行委婉奚落,這使其成為英國文學奧古斯都時期最棒的社會幽默作家。
阿狄生與斯蒂爾合作發表的作品使他聲名遠揚,這些作品發表在期刊《藝術家》(Tatler)和《旁觀者》(Spectator)。通過這些作品,他逐漸將期刊散文完善成為一種文學形式。斯蒂爾創辦並主編了《藝術家》(1709-11年),阿狄生為該雜誌撰寫了42篇文章,之後阿狄生與斯蒂爾協力推出《旁觀者》(1711-12年),並為該雜誌撰寫了274篇散文。1714年阿狄生使《旁觀者》復刊7個月,但因缺乏原創性而停刊。斯蒂爾創立了“旁觀者俱樂部”,它是一個虛構的俱樂部,為了讓人們認為其會員是《旁觀者》的散文撰稿人。阿狄生和斯蒂爾合稱“旁觀者先生”撰寫散文,俱樂部也因此得名,其他筆名還有退伍軍人“坎普廷·森崔(上校哨兵)”以及花花公子兼智者“威爾·哈尼庫姆”。該期刊的辦刊宗旨在於教化新興的中產階級;散文主題從女士應該佩戴什麼樣的帽子到怎樣欣賞彌爾頓的《失樂園》等,包含甚廣。
在這些散文中,阿狄生對人物勾勒精推細敲,賦予鄉紳羅傑·德·柯弗利這個人物深度和活力,他是斯蒂爾最早以“旁觀者俱樂部”會員身份介紹的一個人物。阿狄生通過普及哲學家約翰·洛克的理念,使人們對民歌的興趣再度燃燒,而且薰陶了平民階層。阿狄生在《旁觀者》中寫到,“對於我自己,我一心認為是我本人把哲學從壁櫥和圖書館以及大學院校中解放了出來,使其紮根在俱樂部、集會場、茶桌旁和咖啡屋”。

個人生平

阿狄生生於威爾特郡,曾就讀於卡爾特修道院,在那裡遇到了斯蒂爾,之後還在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接受大學教育。他研究古典文學,從事詩歌創作,如願以償地當了作家。他的拉丁文詩歌曾給他帶來過榮耀,但現代評論家認為他的詩歌枯燥無味,而且缺乏靈感。他根據十九世紀的聖歌創作的頌詩《遼闊的蒼空》,現在被認為是他最成功的一首詩。
後來,阿狄生決定做好準備,從事外交職業,從1699年到1703年一直在歐洲大陸遊歷。他對許多國家的宮廷和語言都很熟悉,但大部分時間都住在法國和義大利。
返回英格蘭之後,阿狄生出版《遠征》(1704)(Campaign),確立了在文壇的聲望。這是一部以英雄偶句詩體書寫的愛國主義詩歌,用以歌頌英國在布倫海姆的勝利。1706年,他被任命為政務次官,之後又接受了多個政府任命狀。阿狄生從1708年到逝世一直是下議院議員。從1709到1710年任愛爾蘭總督首席大臣;期間,他開始給斯蒂爾的《藝術家》提供素材。
阿狄生在他的愛爾蘭總督首席大臣任期結束後返回倫敦,繼續為《藝術家》撰稿,同時加入了半身畫像俱樂部(Kit-Cat Club),那是一個致力於政治和文學研討的社交俱樂部,俱樂部的其他成員包括輝格黨黨員魁羅伯特·沃波爾以及作家威廉·康格里夫、約翰·范布勒和阿狄生的摯友斯蒂爾。1713年阿狄生的無韻體詩悲劇《加圖傳》上演,該劇的成功並非因其藝術價值,很大程度應歸功於人們對其總體印象,認為該劇是間接地替輝格黨黨員們辯護。阿狄生對托馬斯·蒂克爾翻譯的《伊利亞特》(1715年)第一卷讚賞有加,這使亞歷山大·蒲柏認為阿狄生想貶低蒲柏的譯本,蒲柏為此寫了一首詩報復阿狄生,挖苦阿狄生是“阿提庫斯”。這首詩後來收在《與阿布斯諾博士書》(1735年)中。
1716年,阿狄生與沃里克伯爵夫人成婚,她是一個富有的寡婦,由於她的影響力,阿狄生於1717年被任命為國務大臣。一年後,他辭去了這一職務。1719年阿狄生與斯蒂爾在政治問題上開始各持己見,雙方的分歧直到阿狄生逝世也沒能解除。逝世後,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英國名人墓地)。

個人作品

《遼闊的蒼空》
《遠征》
《加圖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