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約:結交。 為:作為。 與:友好的。 國:國家。 約為與國:結為友好的國家 。詞語出處引自《春申君列傳》: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韓、魏。...
布列斯特和約,全稱《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蘇俄政府與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簽訂的和約。它是蘇維埃俄國(以下...
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
《解決國家與他國國民之間投資爭議公約》(Convention on the Settlement of Investment Disputes Between States and Nationals of Other States)也稱“華盛頓公約”,其...
其主要宗旨是為參加該公約的各締約國和其他締約國的國民之間的投資爭端,提供調停和仲裁的便利,以排除政治干預和外交干涉,從而改善投資氣氛,有利於國際私人資本不斷...
台北和約,又稱“中日和約”、“中日和平條約”,全稱“中國台灣地區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由台灣當局與日本於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所...
《辛丑條約》,亦稱“辛丑各國和約”、“北京議定書”,是中國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鴻章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十一國外交代表,在義和團...
英國還分別與法國和西班牙籤署了協定,並(暫時地)與荷蘭締結和約。在與西班牙的...宣布該條約為“以最神聖和不可分割的三一真神的名義”,聲明了簽署國的善意,...
《凡爾賽條約》(英文:Treaty of Versailles,又稱:《凡爾賽和約》),全稱《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
不平等條約是指有損國家主權的、在締約國間權利、義務分配不公的國際條約、協定...紹興十一年(1141)雙方達成和約:①宋向金稱臣,金冊宋康王趙構為皇帝。②劃定...
《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是聯合國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上通過的一項公約。因為世界人權宣言內容包括第一階段的公民和政治權利以及第二階段的經濟、社會和...
的刑事定罪一、各締約國均應採取必要的立法和其他措施,將下列故意行為規定為刑事...第四十條退約 一、締約國可書面通知聯合國秘書長退出本公約。此項退約應自秘...
[7] 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南京條約》確定的2100萬元賠款,折合銀兩約為1470萬兩,後來中方共實際支付1476...
第三條 犯罪和制裁1.各締約國應採取可能必要的措施將下列故意行為確定為其國內...第三十條 退約1、任一締約國可隨時向秘書長發出書面通知,宣告退出本公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