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約克敦大捷
- 時間:1781年8月至10月
- 作戰雙方:美法聯軍與英軍
- 意義:基本結束了美國獨立戰爭
- 地位:美國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
- 位置:約克敦地區
戰役簡介,戰役過程,戰術創新,參戰人數,美國,法國,英國,戰役評價,延伸閱讀,
戰役簡介
1781年夏,英軍北美洲司令柯林頓率領1.6萬名英軍退守紐約,康沃利斯率領7000餘名英軍撤到維吉尼亞州東部沿海城市約克敦。這兩個點相互孤立,背靠大海,極易受到分割圍殲。美軍統帥華盛頓意識到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只要法國海軍能掌握制海權,切斷紐約和約克敦之間的海上聯繫,就可以集中力量分而殲之,而紐約城兵力較多,華盛頓決定以一部兵力牽制紐約之敵,集中力量打擊約克敦。8月21日,華盛頓派3000人從北路對柯林頓實施佯攻,另以6000美法聯軍迂迴到紐約南面,發起牽制性攻擊,自己親率美法聯軍強行軍秘密向約克敦進發。8月30日,法國海軍艦隊到達切薩皮克灣。9月上旬,法國海軍與英軍艦隊展開戰鬥,成功地驅逐了從紐約增援約克敦的19艘英艦,掌握了附近海區的制海權,切斷了約克敦英軍的海上補給線和退路。
戰役過程
1781年9月17日,華盛頓率領的美法聯軍由法軍運輸船接運到達切薩皮克灣,與當地美軍會合。9月28日,在法軍艦隊的配合下,從陸海兩面完成了對約克敦的包圍。美法聯軍1.6萬餘人(其中法軍4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共7000餘人)分別從三面展開,形成半圓形的包圍圈。英軍處在四面包圍之中,四面受敵。美法聯軍則採用沃邦攻擊法,以構築平行壕和火力襲擊相結合的方式對英軍主陣地步步進逼,逐漸縮小包圍圈。10月10日,美法聯軍各種火炮同時發射。約克敦上空炮火紛飛,硝煙瀰漫。英軍的工事被攻破,被迫放棄外圍據點,退守內線陣地。美法聯軍在炮火掩護下向前突擊,向前推進,右翼聯軍趁機抵近約克敦。10月14日夜,聯軍沿著一條直通該城的道路,發起攻擊,占領了控制約克敦南面的兩個重要堡壘,打開了通向約克敦的大門。10月15日,英軍發起反衝擊,結果被迅速打退。10月16日夜,康沃利斯孤注一擲試圖將部隊撤過約克河,也因狂風暴雨受挫。第二天,美法聯軍全部逼近英軍,把他們團團圍住。康沃利斯無可奈何,請求進行投降談判。10月19日,康沃利斯率領8000餘名紅衫軍走出約克敦。服裝整齊的英軍,在沉默中走過衣衫襤褸的美軍面前一一放下手中的武器,美軍樂隊奏響了《天翻地覆,世界倒轉過來了》的樂曲。英將康沃利斯的投降,實際上也就是大英帝國的失敗,此後,美國獨立戰爭基本上結束。在這次戰役中,英軍共傷亡482人,8077人投降,聯軍方面共傷亡274人,其中三分之二是法國人。
戰術創新
此戰從戰術上說,美國軍隊注重創造,採用機動靈活的散兵戰術,這是取得勝利的直接原因。18世紀,歐洲國家的軍隊都還是線形陣勢、橫隊齊射和呆板的步兵橫隊。而美國革命軍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熟悉情況,機動靈活,採取疏開隊形,人自為戰,單兵瞄準射擊,開散兵戰術之先河。並且同游擊隊配合作戰,巧妙地利用突然性因素,他們或是用奇兵突襲,或是用重兵包圍,尤其是利用夜戰和近戰,取得了各個殲滅的效果。恩格斯曾經指出:“在美國獨立戰爭中,起義者的隊伍曾經同這種動轉不靈的線式隊形作戰。……他們並不像英國人所希望的那樣,以線式隊形在平地上和他們對抗,而是以行動敏捷的散兵群在隱蔽的森林中襲擊英國人。在這裡,線式隊形是無能為力的,而且被既看不見又不能接近的敵人所擊敗。於是又發明了散兵戰——由於兵士成分的改變而產生的一種新的作戰方式
參戰人數
美國
大陸軍步兵7290人,炮兵 514 人,騎兵 176 人,總計,大陸軍7980人,民兵 3153 人,人員總計11133。其中喪失戰鬥力人員(病) 1700人,總計有效兵力(取整數) 9500人。
法國
羅尚博部隊 4000人,聖西門部隊 3000人,海軍陸戰隊 800人,直接上岸參戰的水兵1000人,總計 8800人,除此之外還有大約15000名法國艦隊官兵在參與了整個戰役的海上作戰。總計,聯軍兵力18300人。
英國
戰鬥開始時“據報告”的軍人數,包括德國僱傭軍:8885人。“據估計”直接參戰的海軍官兵840人 (這裡的海軍官兵人數是根據向格拉塞投降的英國官兵名單估計得出)。這樣英國方面在戰役開始時的軍隊“據估計”人數9725人,其中病員估計人數:1500人,英國實際有效兵力 8225人。
戰役評價
約克敦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決定性戰役,標誌著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但約克敦戰役不是一場孤立的戰役,是一場法美聯軍海陸協同作戰的包圍戰;法國投入的海軍達到發到陸上“法美聯軍”總和,這場戰役實質上英法兩個殖民帝國爭奪殖民地權益的一場戰役;美國獨立戰爭,實質上也是在英國與法國、西班牙爭奪世界霸權,法國藉此削弱英國在北美力量的一場戰爭。
延伸閱讀
強大的英國雖然在這場戰爭中被徹底打敗,英國蒙受巨大的戰爭損失;但由於工業革命為英國帶來巨大的生產力變革和巨大工業產出,亞當斯密的自由主義經濟理論進一步推動了英國經濟領域的改革,國內工業與商業領域的飛速發展不僅在較短時間內彌補了英國戰爭損失,而且為英國帶來了近代工業先聲,英國逐漸成為歐洲甚至世界的經濟中心。
1783年,法英停戰,法國雖然取得“輝煌”的勝利,法國在整個戰爭其間支出軍費20億里弗爾;1784年法國財政收入5億里弗爾,同年應償付國債利息1.25億里弗爾;1788年,法國財政收入5.03億里弗爾,同年應償付國債利息3.18億里弗爾;1789年,法國財政收入與同年應償付國債利息基本相抵,法國國家破產。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眾攻陷巴士底獄……歷史,又翻開了新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