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分析》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1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單萬里、張宗偉。該書分別對應影視藝術學院導演、攝影、編導等專業的“美國電影賞析”、“歐洲電影賞析”、“ 亞洲電影賞析”、“紀錄電影賞析”四門課程,共分析約150部經典影片,從而形成涵蓋世界電影主要國家區域、主要電影創作時期和主要電影藝術流派的完備影片分析體系。
基本介紹
- 書名:紀錄電影分析
- 作者:單萬里,張宗偉 主編
- ISBN:7504351784,9787504351784
- 定價:¥44.00 元
- 出版社: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1日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經典影片分析”系列課程一直是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學科覆蓋面最廣的課程。長期以來,不但深受各專業層次學生的歡迎,而且也獲得了同行專家學者的一致讚譽。此次以系列叢書的形式結集成五卷出版,各卷內容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繫,為“經典影片分析”系列課程提供了系統教材,滿足了影視藝術教學的需要。
編輯推薦
該系列教程有以下特點:
(一)科學性、系統性與開創性
《影片分析系列教程》由《美國電影分析》、《歐洲電影分析》、《亞洲電影分析》、《中國電影分析》和《紀錄電影分析》五卷組成。
這種科學劃分影片分析範疇並分卷出版的做法,在國內尚屬首次。國內已出版的有關影片分析的專業書籍往往規模較小,涉及的影片也不多,且主要關注歐美影片。《影片分析系列教程》五卷本在強調歐美電影重要性的同時,全力突出了亞洲電影和中國電影的藝術價值,使它們能夠與歐美電影比肩而立。而且,《影片分析系列教程》在中國第一次將紀錄電影納入影片分析的範疇,這在中國的影視研究和高校影視教育領域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二)權威性與規範性
《影片分析系列教程》由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的知名學者、博士生導師、教授和研究員組成編委會和寫作班底。“經典影片分析” 課程,是中國傳媒大學藝術類學科的專業基礎課,授課範圍涵蓋幾乎所有藝術類專業。但長期以來一直缺乏系統性和規範性,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隨意性和零散性。此次《影片分析系列教程》出版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全校範圍內的“經典影片分析”課程進行規範化和系統化。在影片片目的選擇上既注重影片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地位,又結合影片的原創性、先鋒性和現實價值,具有無可辯駁的學術權威性。在影片分析的規範性方面,按照經典的個案分析研究方法,對每一部影片進行全面、深入和獨到的解剖闡釋,不但切中影片的主題思想和精神實質,更突出強調影片的藝術手法和美學觀念;既充滿鞭辟入裡的元素解析,又不乏高屋建瓴的總體把握。
(三)適用性、實用性與普及性
《影片分析系列教程》來源於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教育的課堂,這些課程已經接受過廣大學生和學者的長期檢驗,既有學術的權威性經典性價值,更有高校一線課堂生動鮮活的靈動氣息。不但適用於影視傳媒類大學所有專業的教學,同樣也可以作為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傳媒類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
《影片分析系列教程》以其規範的格式、生動的筆觸和真摯的情懷,表達了幾代電影學者對於電影藝術的禮讚和熱愛。此一特質又將這套學術性的著作與廣大電影觀眾特別是痴心不改的影迷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平凡普通的電影愛好者不但可以從《影片分析系列教程》中找到夢寐以求的知音,更能夠通過研讀《影片分析系列教程》提升自己的電影文化品位。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影片分析系列教程》不單單會出現在許多學生、學者的案頭,也會陪伴在廣大電影愛好者的枕邊。
目錄
01 《北方的納努克》(羅伯特’弗拉哈迪,美國,1922)
侯薇,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講師
02 《柏林,一個大城市的交響樂》(瓦爾特·魯特曼,德國,1927)
成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03 《帶攝影機的人》(吉加·維爾托夫,蘇聯,1929)
周雁,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04 《墨西哥萬歲》(謝爾蓋·愛森斯坦,蘇聯,1931)
周雁,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05 《漂網漁船》(約翰·格里爾遜,英國,1929)
孫紅雲,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講師
06 《尼斯的景象》(讓·維果、鮑利斯·考夫曼,法國,1930)
單萬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07 《無糧的土地》(路易斯·布努艾爾,西班牙,1932)
單萬峰,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08 《錫蘭之歌》(巴西爾·瑞特,英國,1934)
孫紅雲,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講師
09 《意志的勝利》(萊妮·里芬斯塔爾,德國,1935)
成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10 《西班牙的土地》(尤里斯·伊文思,荷蘭,1936)
孫紅雲,北京聯合大學套用文理學院講師
11 《開墾平原的犁》(帕爾·勞倫斯,美國,1936)
劉碩,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12 《奧林匹亞》(萊妮·里芬斯塔爾,德國,1938)
成城,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13 《傾聽不列顛》(漢弗萊·詹寧斯,英國,1942)
薛虹,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14 《夜與霧》(阿蘭·雷乃,法國,1955)
侯維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15 《畢卡索的秘密》(亨利一喬治·克魯佐,法國,1956)
李丁,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16 《初選》(德魯小組,美國,1960)
張宗偉,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
17 《夏日紀事》(讓·魯什、埃德加·莫蘭,法國,1961)
韓君倩,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編導
18 《普通法西斯》(米哈爾·羅姆,蘇聯,1965)
周雁,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19 《莫回首》(唐·艾倫·彭尼貝克,美國,1967)
張宗偉,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
20 《法律與秩序》(弗雷德里克·懷斯曼,美國,1969)
翁燕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21 《文明》(麥可·吉爾、肯尼斯·克拉克,英國,1969)
李曉君,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22 《日本戰後史》(今村昌平,日本,1970)
支菲娜,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2004級碩士研究生
23 《第二防線的人們》(小川紳介,13本,1971)
支菲娜,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2004級碩士研究生
24 《初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波蘭,1974)
王蓓,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25 《從毛澤東到莫扎特》(阿倫·米勒,美國,1979)
王凡,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03級碩士研究生
26 《莫讓年華付水流》(中國,陳光忠,1980)
張宗偉,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
27 《失衡的生活》(高弗萊·雷吉奧,美國,1983)
單萬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28 《細藍線》(埃羅爾·莫里斯,美國,1988)
胡波,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29 《羅傑和我》(麥可·摩爾,美國,1989)
王凡,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2003級碩士研究生
30 《美國內戰史》(肯·伯恩斯,美國,1990)
李智,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31 《黑色的收穫》(鮑勃·康納利、羅賓·安德森,澳大利亞,1991)
章凌,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32 《籃球夢》(斯蒂夫·詹姆斯,美國,1994)
王曉光,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2004級碩士研究生
33 《周恩來外交風雲》(傅紅星,中國,1997)
單萬峰,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2004級碩士研究生
34 《拾荒者》(阿涅斯·瓦爾達,法國,2000)
單萬里,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
35 《是和有》(尼古拉·菲利貝爾,法國,2002)
張獻民,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教授
36 《幼稚園》(張以慶,中國,2004)
劉潔,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