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王場鄉

紀王場鄉

紀王場鄉,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下轄鄉;鄉政府駐地位於利辛縣城西北28公里處,東與江集鎮為鄰,北與渦陽縣接壤,西與張村鎮連線,南靠孫集鎮。全鄉現有8個社區3個村委會。平均海拔29.5米。

2017年,紀王場鄉行政區域面積7199公頃,常住人口4756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紀王場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安徽省亳州市利辛縣
  • 下轄地區:紀王場、三和、向陽、永豐等八個社區;紀大寨村等三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紀王場村大街
  • 電話區號:0558
  • 郵政區碼:236700
  • 地理位置:路集北4KM
  • 面積:7199公頃
  • 人口:47561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皖S
  • 郵政編碼:236716 
歷史沿革,基礎建設,經濟,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夏商時屬東夷集團、淮夷領地。
西周建國後,為諸侯鬍子國屬地,胡後來為楚所滅,遂為楚地。
秦時於胡地置汝陰縣,遂屬汝陰縣地。
西漢襲秦制。
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均沿舊制,仍為汝陰縣地。
元時至元二年(1265年),汝陰縣入穎州,遂為穎州轄地。
明洪武中期為亳州領地。
清朝同治三年(1364年),析阜陽、蒙城、亳州、宿州置渦陽縣,遂屬渦陽縣管轄,民國年間依清制處。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依清及民國舊制,屬渦陽縣第二區(江集區)管轄。同年設王寨鄉隸屬江集區。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劃屬紀倫寨公社,隸屬江集區。
1961年分設紀王場公社、路集公社。
1965年5月1日設利辛縣,江集區屬利辛縣管轄,紀王場、路集兩公社隨之劃入利辛縣。
1969年1月撤區並社時,保留紀王場公社,路集公社併入紀王場公社,同時原屬於張村區三里灣公社的連橋、李大莊、夏莊、孫老家、灰菜郢、郭橋、管橋等7個大隊劃歸紀王場公社管轄。
1975年4月5日設區分社,保留紀王場公社,恢復路集公社,隸屬於孫集區。
1983年4月4日,紀王場、路集兩公社均改為鄉,所轄大隊悉數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稱村民組。
1992年2月27日撤區並鄉,由紀王場鄉、路集鄉合併成為紀王場鄉,鄉政府駐地紀王場集至今。

基礎建設

2005年,紀王場鄉黨委、政府團結和帶領全鄉幹部民眾,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以加快發展富民強鄉為主題,真抓實幹,求實創新,有效地促進了全鄉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紀王場鄉黨委、政府的發展理念是:抓好黨的建設,推進社會和諧,穩定糧食生產,發展三大經濟,搞好科技教育,夯實基礎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富民強鄉。

經濟

幾年來,鄉黨委堅持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積極採取有效措施,認真開展“三級聯創”、“雙培雙帶先鋒工程“等項活動,按照”五個好“黨委、支部的標準,做了大量深入細緻的基層基礎工作,分期分批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從而提高了全鄉黨員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整體水平,交好地增強黨在農村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促進了全鄉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保持了全鄉的穩定,被中共亳州市委組織部授予”五個好“先進黨委稱號,2004年和2005年連續被中共利辛縣委授予”先進黨委“稱號。
2005年,紀王場鄉農業產值、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比上年有所增長,畜牧經濟、勞務經濟、民營經濟持續發展,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上升為一類鄉鎮,“兩基”工作通過市省兩級驗收,信訪穩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開始啟動、科技推廣、衛生防疫、文化廣播、扶貧開發、通訊信息、民政救濟、社會保障等各項事業也都有了一定發展,這些無不得益於黨建工作的加強,也充分顯現出紀王場鄉在發展,紀王場鄉在變化,紀王場鄉前進!

地圖信息

地址:亳州市利辛縣一一七鄉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