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烏翻

紀烏翻,男,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殯葬管理所所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烏翻
  • 國籍中國
  • 性別:男
  • 職務: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殯葬管理所所長
個人簡介,人物事跡,

個人簡介

紀烏翻先後被授予市勞動模範和省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多次被評為省、市民政系統先進工作者和學雷鋒先進個人。1994年4月,在廈門市首屆由公眾投票評選文明市民標兵中,他以最高票數成為全市首屆文明市民和“十佳”文明市民標兵,之後又人選全省公眾投票評選的全省職業道德“雙十佳”標兵,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章和省優秀軍轉幹部稱號,同年底又被評為全國“視窗”優質服務先進個人,1997年該所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殯改工作先進單位”。200O年紀烏翻被授予福建省勞動模範稱號,殯管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

人物事跡

1983年2月,紀烏翻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沒多久,安排轉業幹部的工作開始了。一天,組織部門的同志找紀烏翻談話,準備安排他到新建立的縣殯葬管理所擔任領導工作。這個決定是紀烏翻萬萬沒有料到的,那次談話後,紀烏翻一連幾個晚上輾轉難眠。然而,更難過的還是家人、親友。妻子知道丈夫要進殯管所工作賭氣了好幾天,眼淚都掉了,兩個孩子也跟著吵鬧,不讓爸爸乾“燒死人”的工作,親屬們更是七嘴八舌地勸說:“堂堂軍轉幹部,千萬不能去乾那種丟人臉面的下賤職業。”他想得最多的是自己作為共產黨員、軍轉幹部,更應該有勇氣衝破舊的傳統觀念,知難而上,況且搞殯葬改革是推進兩個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為人民服務的高尚職業。就這樣,他跨進了縣殯管所大門。然而,更嚴竣的考驗還在後頭。
新組建的殯管所,辦公樓沒有,設施沒有,有的只是租用街旁一間私人舊店面做辦公室加上兩張從民政局騰出的舊辦公桌,工作條件十分簡陋,全所人馬就紀烏翻一個所長、三名職工加上一名臨時工。這些困難對於紀烏翻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舊世俗觀念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紀烏翻上班沒幾天,他的一位親戚結婚,在喝喜酒的宴席上,有人問他轉業後安排什麼工作,他還沒來得及回答,在一旁的主人怕他說出單位晦氣,趕緊說老紀是安排在民政局工作。自他上任後,親戚朋友有事上門,都有意無意與他保持一定距離,他端的茶,人家都藉口不喝。不久之後,幾乎沒什麼親朋上門了,人們象躲“瘟疫”一樣躲著他,更有一事特別刺痛紀烏翻的心。紀烏翻天生不信邪,他就不信舊觀念這個坎沒法衝過去。困難沒將他打倒,卻將他的鬥志挑起來了,他下定決心要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好好乾一番事業。
為了儘快熟悉業務,他上崗後翻閱了許多有關的業務資料和上級檔案,還到廈門向同行求教。他通過親身調查,深知要破除千年陋習,推行殯葬改革,必將會受到重重阻力,往後的工作無疑相當的艱巨。但他下定決心,既然組織上信任我,把這個擔子交給我,無論如何一定要把工作搞上去。雙溪街有一位老人去世,紀烏翻和縣民政局領導及當地幹部上門做喪家的工作,可死者的親屬無論如何要搞土葬。為了攻下這頭一道難關,他同幾位幹部和殯葬工在現場守了五、六個小時,直到問題解決。回到家時,已是深夜了。
1988年,同安的殯改工作從城鎮推向農村,火化區域逐步擴大,到1995年底己擴大到全縣範圍的12個鎮3個農場,總計20O個行政村。在此期間,紀烏翻更是全身心地傾注在工作上。有一次,鄉下又遇到個想搞土葬的“釘子戶”,他帶領幾名殯葬工正準備驅車趕去做工作。1995年元旦前夕,與金門島一水之隔的大嶝鎮開始推行火化宣傳工作,紀烏翻與縣民政局領導多次到海島,與大嶝鎮黨委、政府共同研究制定火化工作實施方案,並出面幫助鎮裡解決了缺殯葬運屍車輛的問題。那段日子,他們一直堅持在島上協助鎮裡做好推行火化之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了火化的推行,使大嶝島徹底告別了千年陋習。
他致力於殯改工作的網路建設。同民政局領導深人到推行火化的鎮村,開展業務培訓,幫助基層殯改員提高思想和業務水平。幫助一些村建立紅白理事會,使他們在發動民眾開展移風易俗、推行火化和骨灰暫存,簡辦喪事的過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如今,同安區上下已經形成了工作網路,建立起了配套的管理制度,所里還先後幫助90多個村集資建起了骨灰室,在基層闖出了一條集資興建殯改設施的新路子。紀烏翻帶領全所職工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用心血和汗水換來了顯著的工作業績,全縣(區)從建所開始,連續15年保持殯改火化率和骨灰暫存率兩個百分之一百。殯管所的工作跨入了省、市民政系統先進行列,先後受到省民政廳和市民政局表彰各3次,受縣(區)委、政府表彰6次,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殯管所的服務是面向社會、面向民眾的,許多的喪屬因為感謝所里熱情周到的服務,或者因為民間習俗需要給幫助收屍運屍的殯葬工“掛紅”,“紅包”不知多少次在所里晃來晃去。有一位台資企業老闆為了感謝所里及時幫助處理他家的喪事,送來了“紅包”。他見辦公室里人多,等到紀烏翻上廁所時,跟了上去,將“紅包”遞上。紀烏翻手一推,嚴肅地說:“喪家服務是殯葬館應盡的職責,怎么能收‘紅包’呃?”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多年來,別人將禮品送到他家也好,將“紅包”偷偷塞到他辦公桌里也好,他從未有一次“賞臉”。均一一給退了回去。他經常對職工說:“咱們殯管所雖小,可卻是一個面向社會的服務視窗,一言一行都會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昧著良心的事決不能做。”在他言傳身教下,一線職工也立身嚴謹,受到了民眾的好評。
為了提高所里的整體職工道德水平和服務質量,紀烏翻組織職工討論制訂了《殯葬職工工作責任制》和《文明服務條例》,根據各自工作特點,把管理人員8小時工作制改革為全日輪值制。這樣,喪屬需聯繫火化事宜,隨時都會有人接待辦理。他還針對殯儀服務這個“視窗”特點,大力抓好職工的職業道德教育,在內部建立了學習活動制度,連續多年堅持在職工中開展“崗位學雷鋒、行業樹新風”、“我為文明單位增光添彩”等系列學習競賽活動,使職工的思想素質和為喪屬服務的意識得以普遍增強。有許多殯葬工在為喪家做好服務工作後,了解到喪家經濟困難,還掏出了自己的積蓄資助喪屬。多年來,這樣的好人好事在所裡層出不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