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家口子村

紀家口子村

元朝劉姓建村,稱劉家庵,清順治年間,紀姓由東石嶺來此居住,後劉姓外遷,因西北有山口,故名紀家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家口子村
  • 曾用地名:劉家庵
自然環境,自然資源,地理位置,村名由來,隸屬沿革,人口姓氏,基層組織建設,經濟狀況,農業,果業,林業,文教衛生教育,衛生,計畫生育,文化生活,榮譽,大事記,

自然環境


全村地形西高東低,地勢向東傾斜。東南有東南山、南大窪、南崖,嵐子壃,西北有石頭山,北有大北山、小北山、長壃,東有東泊。村前小河由西向東流入初村南河,河南岸公路通往初村。

自然資源


村西北有採石場,現在已停產。另外還有槐、楊、松等林木。動物有兔子、野雞及各種鳥類。山裡有土元、茵陳、酸棗等藥材。

地理位置


紀家口子村位於初村鎮政府駐地西南方向,東與輦子村相連,西與萊山村接壤,南與遠莊村相連,北與東車門夼村為鄰。全村占地面積0.7平方公里。

村名由來


元朝劉姓建村,稱劉家庵,清順治年間,紀姓由東石嶺來此居住,後劉姓外遷,因西北有山口,故名紀家口子。

隸屬沿革


建國前屬崑嵛縣後更改為文登縣。1956年劃歸威海市,1965年重劃文登縣,1987年由文登縣劃歸環翠區,2003年劃歸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人口姓氏


主要有劉、紀等姓氏,以紀姓為主。

基層組織建設


1946年1月,紀文永第一個加入黨組織,並成立第一屆黨支部,紀文永任第一任書記。
歷任黨支部書記
紀文永1946.1~1958.1
紀文貴1958.1~1965.1
紀文福1965.1~1970.1
紀學敏1970.1~1977.1
孫月芝1977.1~1979.1
紀學勤1979.1~1984.1
紀學敏1984.1~1989.12
紀學寶1989.12~1997.2
紀華岐1997.2~2001.12
紀學貴2001.12~2003.5
紀華成2003.5~2004.10
紀華平2005.4至今
2008年末,全村共有黨員16人,設1個黨小組。
1945年成立村組織。歷任負責人(村長、大隊長、村委會主任)
紀文堂1945.4~1955.12
紀文通1956.1~1965.1
紀文學1965.1~1968.11
紀學敏1968.11~1970.1
紀學勤1970.1~1971.1
紀文福1971.1~1977.1
紀學勤1977.1~1982.3
紀學敏1979.1~1982.3
紀文思1982.3~1983.1
紀學敏1983.1~1984.1
紀學勤1984.1~1985.1
紀華進1985.1~1989.12
紀華岐1989.12~2004.10
紀華珍2004.10~2007.6
紀華平2007.6至今

經濟狀況


1992~2008年經濟狀況簡表
年份
全村總收入(萬元)
人均分配(元)
1992
156.7
1200
1993
170.2
1600
1994
167.3
1500
1995
175.0
1850
1996
172.5
2070
1997
172
2309
1998
182
2670
1999
139.7
2388
2000
185
2790
2001
188
2800
2002
190
2820
2003
193
2850
2004
208.4
3100
2005
208.4
3197
2006
216.6
3280
2007
219.2
3300
2008
228.1
3350
2009
228
3360
2010
226
3362

農業


地處丘陵,農業條件不是很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地瓜等作物。
建國前,由於生產力落後,經濟蕭條,村民大部分不得溫飽。建國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尤其是改革開放後,農業產量逐年提高,人們的生活由溫飽型向富裕型過渡。
1992~2008年糧油產量增減表
年份
畝數
總產量(萬斤)
糧田
油料
糧食
油料
1992
580
160
95
10.5
1993
550
132
98
10.7
1994
656
205
97.5
11.2
1995
558
180
98.1
11
1996
550
190
106
11.5
1997
536
189
108.8
11.4
1998
517
217
199.2
16.5
1999
517
217
122.4
19.6
2000
560
18.9
142.5
18.6
2001
530
190
140.0
17.5
2002
540
180
152.0
16.7
2003
550
220
123.2
18.0
2004
538
221
124
40.7
2005
521
190
134
41
2006
514
195
130
41.5
2007
540
200
136
40
2008
521
190
137
41
2009
520
185
133
40
2010
510
180
130
40







  

果業


1950年由煙臺購來蘋果樹苗,栽植5畝,此後逐年增加。到1958年,村成立果業專業隊,果園面積發展到60餘畝。果業收入占全村收入的三分之一。1980年代後,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揮了農民個人積極性,引進新品種、增加果樹20餘畝。

林業

全村約有山嵐720畝,松、柞為主要樹種。

文教衛生教育


建國前沒有學校,建國後村裡有國小1所,教師1名,後合併輦子村。

衛生


建國前,缺少醫藥,衛生條件差,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建國後,黨和人民政府重視衛生工作,經常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行“五滅”、“一捕”。使全村的衛生面貌大為改觀。2007年全村辦理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村民每年都進行免費保健普查,做到有病早治,無病預防,健康長壽。

計畫生育


1976年成立計畫生育領導小組,開始節育工作。設有活動室及意見箱,建立“避孕藥具免費發放點”,多年來無一例計畫外懷孕,無早婚早育現象。

文化生活


村中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特別是冬閒時節,每年春節、正月十五等都要搞許多娛樂節目,例如扭秧歌、耍毛驢等。

榮譽


1998年,鎮級畜牧生產先進單位。
1999年,鎮級保護耕地栽培先進單位。
2002年,鎮級畜牧生產先進單位。
2006年,鎮級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
2008年,鎮級新農村建設先進單位。

大事記


1982年,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口糧田分田到戶,果菜園實行個人承包經營。
1983年,全村戶戶用上電燈。
1996年,打出第一眼機井。
1996年,自來水配套工程竣工,家家戶戶通上自來水。
1996年,全村安上閉路電視。
1997年,全村安裝程控電話6部。
1997年,村投資30萬元,硬化道路3000平方米。
2009年,對村莊內環境進行了清理,面貌煥然一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