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體系結構(第5版)

系統體系結構(第5版)

《系統體系結構(第5版)》是2007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新房、馬海軍、宋強。

基本介紹

  • 書名:系統體系結構(第5版)
  • 作者:郭新房、馬海軍、宋強等
  • ISBN:9787302151524
  • 定價:59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6-13
  • 裝幀:平裝
  • 印次:1-1
圖書簡介,目錄,

圖書簡介

本書是系統設計、系統實現、硬體及軟體採購和計算資源管理的技術基礎,書中按照適當的程度,詳細描述了對於信息系統專業學生和相關專業人員非常有用的計算機硬體和系統軟體議題。本書內容系統全面,深入淺出,難易適當,不要求讀者在數學、物理或工程學方面具有廣泛的背景知識,甚至不必精通彙編語言或者其他程式設計語言。
本書作者Stephen D.Burd教授於1983年在Purdue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1984年起開始執教於新墨西哥州立大學,他在系統體系結構、系統分析和設計、決策支持系統、人工智慧,以及基於Web的教學等領域均有建樹。廣泛的研究領域和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保證了本書知識體系的科學和完善。
為了體現技術的最新發展,提高可讀性,本書在以前版本的基礎上做了較大的修訂,內容更加完善和成熟。本書包括14章,在課程內容上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學時和學分設 置,進行靈活的安排,書出給出了具體的建議,在各章的內容安排上也做了細緻的考慮。

目錄

第1章計算機技術 1
1.1技術和知識 1
1.2購買和配置技術設備 1
1.3信息系統開發 2
1.3.1業務建模和需求科目 2
1.3.2設計科目 3
1.3.3實現和測試科目 4
1.3.4部署科目 5
1.3.5系統評價和維護 5
1.4計算機資源的管理 5
1.5角色和職位 6
1.5.1應用程式開發人員 6
1.5.2系統程式人員 7
1.5.3硬體人員 7
1.5.4系統管理人員 7
1.6計算機技術信息源 8
1.6.1期刊文章 8
1.6.2面向技術的Web站點 10
1.6.3供應商和生產商的Web 11
1.6.4專業協會 11
1.7本章小結 12
1.8填空題 12
1.9複習題 13
1.10調查題 13
第2章系統體系結構 14
2.1自動化計算 14
2.1.1機械實現方式 14
2.1.2電子實現方式 15
2.1.3光學實現方式 16
2.2計算機的能力 17
2.2.1處理器 17
2.2.2存儲容量 20
2.2.3輸入/輸出能力 20
2.3計算機硬體 20
2.3.1CPU 21
2.3.2系統匯流排 22
2.3.3主存儲器 22
2.3.4輔助存儲器 23
2.3.5輸入/輸出設備 23
2.4計算機系統分類 24
2.4.1多計算機配置 27
2.4.2更大並不總是意味著更好 28
2.5軟體的作用 30
2.5.1軟體的類型 30
2.5.2系統軟體層 32
2.5.3作業系統 33
2.5.4應用程式開發軟體 33
2.6系統軟體和應用程式開發軟體的
經濟學分析 34
2.7計算機網路 37
2.7.1外部資源 37
2.7.2網路軟體 38
2.7.3網路通信和物理網路 38
2.8本章小結 38
2.9填空題 40
2.10複習題 40
2.11調查題 41
第3章數據表示 43
3.1數據表示和處理 43
3.2自動化數據處理技術 44
3.3二進制數據表示法 44
3.3.1十六進制表示法 48
3.3.2八進制表示法 49
3.4計算機數據表示的目標 49
3.4.1緊湊性 49
3.4.2精確性 50
3.4.3易於操縱 50
3.4.4標準化 50
3.5CPU數據類型 51
3.5.1整數 51
3.5.2字元數據 57
3.6數據結構 63
3.6.1指針和地址 64
3.6.2數組和列表 65
3.6.3記錄和檔案 67
3.6.4類和對象 68
3.7本章小結 69
3.8填空題 70
3.9複習題 71
3.10練習題 72
3.11調查題 72
第4章處理器技術和體系結構 74
4.1CPU操作 74
4.2指令和指令集 76
4.2.1數據移動 77
4.2.2數據轉換 77
4.2.3複雜的處理操作 81
4.2.4一個簡短的編程示例 82
4.2.5指令集的擴充 83
4.3指令格式 84
4.3.1指令長度 85
4.3.2精簡指令集計算 85
4.4時鐘速率 87
4.5CPU的暫存器 89
4.5.1通用暫存器 89
4.5.2專用暫存器 89
4.6字長 90
4.7增強處理的性能 92
4.7.1流水線技術 92
4.7.2轉移預測和預測執行 93
4.7.3多處理技術 95
4.8物理CPU 98
4.8.1開關和門 98
4.8.2電特性 99
4.8.3處理器的構造 100
4.8.4當前的技術能力和局限性 102
4.9將來的發展趨勢 105
4.9.1光處理技術 105
4.9.2光電處理技術 105
4.9.3量子處理技術 106
4.10本章小結 106
4.11填空題 107
4.12複習題 108
4.13練習題 109
4.14調查題 109
第5章數據存儲技術 111
5.1存儲設備的特性 111
5.1.1速度 112
5.1.2易失性 113
5.1.3存取方法 114
5.1.4便攜性 115
5.1.5價格和容量 115
5.1.6記憶體-存儲器層次結構 115
5.2主存儲設備 116
5.2.1存儲電信號 116
5.2.2RAM 117
5.2.3非易失性存儲器 118
5.2.4存儲器封裝技術 119
5.3CPU的記憶體存取 120
5.3.1記憶體的物理組織 120
5.3.2記憶體分配和定址 121
5.4磁存儲設備 122
5.4.1磁衰減和磁泄露 124
5.4.2區域密度 124
5.4.3介質完整性 125
5.4.4磁帶 125
5.4.5磁碟 128
5.5光學海量存儲設備 133
5.5.1CD-ROM 135
5.5.2CD-R 135
5.5.3磁光技術 136
5.5.4相變光碟 136
5.5.5DVD 137
5.6本章小結 138
5.7填空題 139
5.8複習題 140
5.9練習題 141
5.10調查題 142
第6章系統集成和性能 143
6.1系統匯流排 143
6.1.1匯流排時鐘和數據傳輸速率 144
6.1.2匯流排協定 145
6.2邏輯和物理訪問 146
6.3設備控制器 148
6.4中斷處理技術 151
6.4.1中斷處理程式 152
6.4.2多箇中斷 152
6.4.3堆疊處理 153
6.4.4性能效應 153
6.5緩衝區和快取器 154
6.5.1緩衝區 154
6.5.2收益遞減 156
6.5.3快取器 157
6.6處理並行性 161
6.6.1多芯處理器 161
6.6.2多CPU體系結構 163
6.6.3上擴和外擴方法 163
6.7高性能群集 164
6.8壓縮技術 165
6.9本章小結 168
6.10填空題 169
6.11複習題 170
6.12練習題 171
6.13調查題 173
第7章輸入/輸出技術 174
7.1基本的列印和顯示概念 174
7.1.1面向矩陣的圖像構成 175
7.1.2圖像存儲需求 178
7.1.3圖像描述語言 178
7.2視頻顯示器 181
7.2.1面向字元的視頻顯示終端 182
7.2.2視頻控制器 183
7.2.3視頻監視器 184
7.3印表機 187
7.3.1噴墨印表機 187
7.3.2印表機通信 188
7.3.3雷射印表機 188
7.3.4繪圖儀 189
7.4手動輸入設備 190
7.4.1鍵盤 190
7.4.2定位設備 190
7.5光學輸入設備 192
7.5.1標記感測器和條碼掃瞄器 193
7.5.2光學掃瞄器 194
7.5.3數位照相機和數字攝像機 195
7.5.4攜帶型數據捕獲設備 195
7.6音頻I/O設備 195
7.6.1語音識別 196
7.6.2語音生成 197
7.6.3通用音頻硬體 198
7.7本章小結 199
7.8填空題 200
7.9複習題 201
7.10調查題 202
第8章數據和網路通信技術 203
8.1通信協定 203
8.2對位進行編碼和傳輸 205
8.2.1載波 205
8.2.2調製方法 207
8.2.3模擬信號 208
8.2.4數位訊號 209
8.2.5信號容量和錯誤 210
8.3傳輸介質 211
8.3.1速度和容量 212
8.3.2頻率和頻寬 213
8.3.3信噪比 215
8.3.4電纜和光纜 216
8.3.5無線數據傳輸 218
8.4通道的組織 219
8.4.1單工、半雙工和全雙工模式 219
8.4.2並行和串列傳輸 221
8.5通道共享技術 223
8.6時鐘同步 226
8.7檢錯和糾錯 229
8.7.1奇偶校驗法 230
8.7.2數據塊校驗法 230
8.7.3循環冗餘校驗法 230
8.8本章小結 234
8.9填空題 235
8.10複習題 237
8.11練習題 238
8.12調查題 238
第9章計算機網路 239
9.1網路拓撲結構 239
9.2定址和路由 243
9.2.1區域網路路由 244
9.2.2廣域網路由 245
9.3介質訪問控制協定 246
9.4網路硬體 247
9.4.1NIU 248
9.4.2集線器 248
9.4.3網橋 248
9.4.4路由器 249
9.4.5交換機 249
9.5OSI網路層 250
9.5.1套用層 250
9.5.2表示層 250
9.5.3會話層 251
9.5.4傳輸層 251
9.5.5網路層 252
9.5.6數據連結層 252
9.5.7物理層 252
9.6TCP/IP 252
9.7網路標準 256
9.8本章小結 258
9.9填空題 259
9.10複習題 260
9.11調查題 261
第10章應用程式開發 262
10.1應用程式開發過程 262
10.1.1系統開發生命周期 263
10.1.2方法和模型 264
10.1.3工具 264
10.2程式語言 266
10.2.1第1代語言 267
10.2.2第2代語言 267
10.2.3第3代語言 267
10.2.4第4代語言 268
10.2.5第5代語言 269
10.2.6面向對象的程式語言 271
10.2.7腳本語言 271
10.2.8程式語言標準 272
10.3編譯 272
10.3.1數據聲明 273
10.3.2數據操作 274
10.3.3控制結構 275
10.3.4函式調用 276
10.4連結編輯 278
10.5解釋程式 281
10.6符號調試 283
10.7集成套用開發工具 284
10.7.1程式設計師工作平台 285
10.7.2CASE工具 287
10.8本章小結 289
10.9填空題 289
10.10複習題 290
10.11練習題 291
10.12調查題 291
第11章作業系統 292
11.1作業系統概述 292
11.1.1作業系統的管理功能 293
11.1.2作業系統的層 294
11.2資源分配 295
11.2.1單任務處理情況下的資源
分配 295
11.2.2多任務處理情況下的資源
分配 296
11.2.3資源分配目標 296
11.2.4資源分配任務 297
11.2.5真實資源和虛擬資源 297
11.3進程管理 298
11.3.1進程控制數據結構 298
11.3.2執行緒 299
11.4CPU分配 300
11.4.1執行緒的狀態 300
11.4.2中斷處理 301
11.4.3調度 302
11.5記憶體分配 310
11.5.1單任務記憶體分配 310
11.5.2多任務記憶體分配 311
11.5.3記憶體碎片 312
11.5.4不連續記憶體分配 313
11.5.5虛擬記憶體管理 314
11.5.6記憶體保護 315
11.5.7記憶體管理硬體 315
11.6本章小結 318
10.2.2第2代語言 267
10.2.3第3代語言 267
10.2.4第4代語言 268
10.2.5第5代語言 269
10.2.6面向對象的程式語言 271
10.2.7腳本語言 271
10.2.8程式語言標準 272
10.3編譯 272
10.3.1數據聲明 273
10.3.2數據操作 274
10.3.3控制結構 275
10.3.4函式調用 276
10.4連結編輯 278
10.5解釋程式 281
10.6符號調試 283
10.7集成套用開發工具 284
10.7.1程式設計師工作平台 285
10.7.2CASE工具 287
10.8本章小結 289
10.9填空題 289
10.10複習題 290
10.11練習題 291
10.12調查題 291
第11章作業系統 292
11.1作業系統概述 292
11.1.1作業系統的管理功能 293
11.1.2作業系統的層 294
11.2資源分配 295
11.2.1單任務處理情況下的資源
分配 295
11.2.2多任務處理情況下的資源
分配 296
11.2.3資源分配目標 296
11.2.4資源分配任務 297
11.2.5真實資源和虛擬資源 297
11.3進程管理 298
11.3.1進程控制數據結構 298
11.3.2執行緒 299
11.4CPU分配 300
11.4.1執行緒的狀態 300
11.4.2中斷處理 301
11.4.3調度 302
11.5記憶體分配 310
11.5.1單任務記憶體分配 310
11.5.2多任務記憶體分配 311
11.5.3記憶體碎片 312
11.5.4不連續記憶體分配 313
11.5.5虛擬記憶體管理 314
11.5.6記憶體保護 315
11.5.7記憶體管理硬體 315
11.6本章小結 318
11.7填空題 319
11.8複習題 320
11.9調查題 320
第12章檔案和輔助存儲器管理 322
12.1檔案管理系統 322
12.1.1邏輯和物理存儲視圖 324
12.1.2檔案的內容和類型 325
12.2目錄的內容和結構 326
12.2.1分層目錄結構 327
12.2.2圖形目錄結構 329
12.3存儲空間分配 329
12.3.1分配單位 330
12.3.2存儲空間分配表 330
12.3.3組塊和緩衝 332
12.3.4示例 333
12.4檔案操縱 334
12.4.1檔案打開和關閉操作 334
12.4.2刪除和恢復操作 335
12.5訪問控制 336
12.6檔案遷移、備份和恢復 338
12.6.1檔案遷移 338
12.6.2檔案備份 340
12.6.3事務日誌記錄 340
12.6.4檔案恢復 341
12.6.5容錯技術 341
12.6.6鏡像技術 342
12.7存儲資源整合 345
12.8本章小結 347
12.9填空題 348
12.10複習題 349
12.11練習題 349
12.12調查題 349
第13章Internet和分散式套用服務 350
13.1分散式處理 350
13.1.1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 351
13.1.2n層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 351
13.2網路資源訪問 353
13.2.1協定棧 353
13.2.2訪問遠程資源 354
13.3進程間通信 356
13.3.1套接字 357
13.3.2命名管道 358
13.3.3遠程過程調用 359
13.4Internet 360
13.4.1標準Web協定和服務 361
13.4.2作為應用程式平台
的Internet 364
13.5組件和分散式對象 366
13.5.1基於組件的軟體 366
13.5.2組件和對象 367
13.5.3連線標準和基礎設施 367
13.5.4CORBA 369
13.5.5COM+ 369
13.5.6SOAP 370
13.6目錄服務 372
13.6.1LDAP(輕量級目錄訪問
協定) 373
13.7本章小結 376
13.8填空題 377
13.9複習題 378
13.10調查題 379
第14章系統管理 380
14.1系統管理 380
14.1.1戰略規劃 381
14.1.2作為基礎設施的硬體和
軟體 381
14.1.3標準 382
14.1.4競爭優勢 382
14.2採購過程 384
14.2.1確定和說明要求 385
14.2.2建議請求書 385
14.2.3評估建議 386
14.3確定要求和評估性能 386
14.3.1基準 388
14.3.2測量資源需求和使用 389
14.4安全 391
14.4.1物理安全 391
14.4.2訪問控制 391
14.4.3口令控制和安全 393
14.4.4審計 394
14.4.5病毒防護 395
14.4.6軟體更新 395
14.4.7防火牆 396
14.5物理環境 398
14.5.1電源 398
14.5.2散熱 400
14.5.3濕度 400
14.5.4電路敷設 400
14.5.5防火措施 401
14.5.6災難規劃和恢復 401
14.6本章小結 402
14.7填空題 402
14.8複習題 403
14.9調查題 404
附錄測量單位 405
術語表 407
系統體系結構(第5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