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內容簡介:“系統辨證脈學”是遵循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運用中醫學、認知心理學、現代信息學和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形成的具有獨到見解、容納多學科、涵蓋多層面的全新脈學體系。《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共分五章,分別為系統辨證脈學概述、脈診技術訓練與機制、脈象要素、脈象系統的臨證構建、脈方相應,詳細介紹了系統辨證脈學體系。通過“情境認知”的教學模式,對脈診操作技能和辨證思維能力進行培訓,使習者儘快達到“一診傳心即瞭然”的境界。
基本介紹
- 書名: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
- 類型:醫學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9164730
- 作者:齊向華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頁數:143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軍醫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適用於中醫院校的醫學生和中醫臨床醫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以及廣大脈診愛好者研習脈診使用。
作者簡介
齊向華,男,1963年出生,漢族,山東濟陽人。1984年畢業於山東中醫學院中醫系。師從山東名醫劉惠明之大弟子陸永昌先生,較好地繼承了傳統脈學的技法。後精益求精,通讀歷代名家著作,古尊滑壽、周學海、龍之章等人,旁及現代諸家脈法。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腦病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局腦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兼任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脈象研究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山東中醫藥學會脈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睡眠研究會中醫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醫睡眠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要從事中醫脈象研究、中醫睡眠醫學研究、中風病和老年痴呆研究。獲省級科技獎4項。主要著作有《辨證脈學:從“指下難明”到“脈證相應”》、《思慮過度狀態辨滄析要——現代中醫心理視角—卜的思志致病理論及實踐》、《驚悸不安狀態辨治析要一一現代中醫心理視角下的驚悸不安理論及實踐》、《名家論脈》、《失眠症中醫診療》、《老年心血管疾病用藥選擇》、《難病奇方系列叢書》、《金匱腎氣丸》等。並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系統辨證脈學概述1
第一節相關概念的確定1
一、脈1
二、脈搏1
三、脈診1
四、脈象2
五、脈診心理4
六、脈象要素4
七、脈象系統5
八、脈藏與脈藏學6
九、系統辨證脈學7
第二節脈診的功能7
一、指導辨證論治7
二、指導養生調攝13
三、指導社會活動14
第二章脈診技術訓練與機制15
第一節脈診心理過程和技術訓練要點15
一、脈診的心理過程15
二、脈診技術訓練要點16
第二節手指感覺的分類及脈象特徵性質辨識19
一、脈診常用感覺19
二、脈象信息的分類辨識21
第二節手指感覺的開發及訓練24
第三節獲得脈象信息的心理認知培養26
一、注意品質培養26
二、“模式識別”培養27
三、思維品質培養28
四、脈診意識培養29
第四節脈診操作規範的訓練30
一、布指訓練30
二、運指候脈訓練30
三、脈象知覺加工的訓練32
第三章脈象要素33
第一節脈象要素33
一、脈體要素33
二、脈壁要素43
三、脈波要素45
四、血流要素52
第二節脈象要素臨證分析原則58
一、脈貴中和59
二、脈病相應59
三、形與神俱60
四、取象比類61
五、系統原則62
六、時序性原則64
七、辨證脈法與微觀脈法結合65
第四章脈象系統的臨證構建66
第一節病因脈象系統67
一、外感六淫脈象系統67
二、七情內傷脈象系統75
三、飲食不節脈象系統84
四、勞逸所傷和衰老脈象系統87
第二節病機脈象系統90
一、陰陽失調脈象系統91
二、邪正盛衰脈象系統97
三、氣機失調脈象系統107
第三節體質與個性脈象系統112
一、體質辨證脈象系統112
二、個性脈象系統118
第五章脈方相應123
第一節脈方相應的規律123
第二節病因系統脈方相應124
一、感受外邪方脈124
二、七情內傷方脈129
三、飲食不節、勞逸所傷和衰老方脈132
第三節病機系統的脈方相應133
第四節中風病脈方相應舉隅139
一、中風病發病基礎認識139
二、中風病平脈辨證140
第一節相關概念的確定1
一、脈1
二、脈搏1
三、脈診1
四、脈象2
五、脈診心理4
六、脈象要素4
七、脈象系統5
八、脈藏與脈藏學6
九、系統辨證脈學7
第二節脈診的功能7
一、指導辨證論治7
二、指導養生調攝13
三、指導社會活動14
第二章脈診技術訓練與機制15
第一節脈診心理過程和技術訓練要點15
一、脈診的心理過程15
二、脈診技術訓練要點16
第二節手指感覺的分類及脈象特徵性質辨識19
一、脈診常用感覺19
二、脈象信息的分類辨識21
第二節手指感覺的開發及訓練24
第三節獲得脈象信息的心理認知培養26
一、注意品質培養26
二、“模式識別”培養27
三、思維品質培養28
四、脈診意識培養29
第四節脈診操作規範的訓練30
一、布指訓練30
二、運指候脈訓練30
三、脈象知覺加工的訓練32
第三章脈象要素33
第一節脈象要素33
一、脈體要素33
二、脈壁要素43
三、脈波要素45
四、血流要素52
第二節脈象要素臨證分析原則58
一、脈貴中和59
二、脈病相應59
三、形與神俱60
四、取象比類61
五、系統原則62
六、時序性原則64
七、辨證脈法與微觀脈法結合65
第四章脈象系統的臨證構建66
第一節病因脈象系統67
一、外感六淫脈象系統67
二、七情內傷脈象系統75
三、飲食不節脈象系統84
四、勞逸所傷和衰老脈象系統87
第二節病機脈象系統90
一、陰陽失調脈象系統91
二、邪正盛衰脈象系統97
三、氣機失調脈象系統107
第三節體質與個性脈象系統112
一、體質辨證脈象系統112
二、個性脈象系統118
第五章脈方相應123
第一節脈方相應的規律123
第二節病因系統脈方相應124
一、感受外邪方脈124
二、七情內傷方脈129
三、飲食不節、勞逸所傷和衰老方脈132
第三節病機系統的脈方相應133
第四節中風病脈方相應舉隅139
一、中風病發病基礎認識139
二、中風病平脈辨證140
序言
脈診是中醫學之精髓,亦是一種極具民族特色的中醫文化,千百年來深深根植於人們心中。脈診是一門至精至巧的專項技術,不但與中醫診療密切相關,而且在中醫學的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綜覽當前國內外脈診的套用狀況,能夠真正掌握並套用這項技術的醫者甚少,這門前後傳承兩千年、飽含深厚內涵和歷史底蘊的技術竟然處於瀕臨失傳的窘境。究其原因在於:古代脈學理論更為注重脈象特徵與疾病徵象之間的直接對應關係,而對如何獲知脈象特徵的過程未予以清楚的解析;傳統脈學套用大量“通感”的修辭方法對脈診進行描述,通過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如澀脈“如病蠶食葉”之用語,就是運用視覺的感知描述手指的感覺;傳統脈象經常存在的單一脈象多因素組成現象,造成了這種由多個變數所組成的脈象形態不是一種固定體,而是一組形象的指代,如“芤脈”就是由浮、大、中空、無力的幾種因素共同的複合體。以上諸多原因最終造成了脈診的傳承學習和發展的困難。
脈診是一門專項技術,需要經過正確的教授、反覆練習,建立起脈診的感覺、認知和思維等一系列完整的心理過程,才能真正掌握它。當前脈診教學模式仍以理論傳授為主,給習者只是建立起脈診學習的“語義記憶系統”,而非真正能夠指導操作實踐的“情景記憶系統”,理論教學遠遠脫節於臨床實踐,使得習者長期徘徊在“心中易了,指下難明”的境地。
“系統辨證脈學”是遵循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運用中醫學、認知心理學、現代信息學和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獨到見解的、容納多學科、涵蓋多層面的全新脈學體系;其將複雜的脈象系統分化出25對脈象要素,並用現代物理學“指標”進行描述和計量;其將“系統科學”納入脈象研究中,認為脈象是一個複雜的信息系統,脈象信息可以分化為多種物理性質;其運用中醫學理論,分析脈象要素及要素與要素間關係,形成了對疾病發生髮展的病因、證候、病機及西醫疾病的客觀“證據鏈”,為辨證論治提供可靠的依據;其創新性推出新的“脈-證-方”相應的辨證理論體系,並建立了新的“平脈辨證”的脈方(藥)相應治療體系。
在此理論體系下,建立起了“系統辨證脈學”“情境認知”新型教學模式,它通過強調對學習者手指感覺功能的開發和分化,有意識地強化其開放“單一因素”感覺通道,提高診脈的反應靈敏性,最終使各種感覺通道都達到靈敏、精細、準確的程度,在學習者大腦中建立對各種脈象特徵感覺的“情景記憶”系統。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的教學實踐並藉助心理行為學實驗及觸覺通道的ERP試驗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客觀評定。實踐結果表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脈學教學模式相比,具有系統、科學、規範和實用性、操作性較強等特點,對習者掌握和熟悉運用脈診技術的水平具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從臨床教學角度看,當前尚未有一部以實踐和運用為核心的脈學教程對脈診技術作出全面的論述。《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的編寫填補了這項空白,通過“情境認知”的教學模式,對脈診操作技能和辨證思維能力進行培訓,使習者儘快達到“一診傳心即瞭然”的境界。本教程適用於中醫院校的醫學生和中醫臨床醫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以及廣大脈診愛好者研習脈診使用。
“天道酬勤”,脈診技術的練就需要經過長期反覆練習和實踐,祝願大家早日在脈診領域取得成功。
綜覽當前國內外脈診的套用狀況,能夠真正掌握並套用這項技術的醫者甚少,這門前後傳承兩千年、飽含深厚內涵和歷史底蘊的技術竟然處於瀕臨失傳的窘境。究其原因在於:古代脈學理論更為注重脈象特徵與疾病徵象之間的直接對應關係,而對如何獲知脈象特徵的過程未予以清楚的解析;傳統脈學套用大量“通感”的修辭方法對脈診進行描述,通過把不同感官的感覺溝通起來,借聯想引起感覺轉移,“以感覺寫感覺”,如澀脈“如病蠶食葉”之用語,就是運用視覺的感知描述手指的感覺;傳統脈象經常存在的單一脈象多因素組成現象,造成了這種由多個變數所組成的脈象形態不是一種固定體,而是一組形象的指代,如“芤脈”就是由浮、大、中空、無力的幾種因素共同的複合體。以上諸多原因最終造成了脈診的傳承學習和發展的困難。
脈診是一門專項技術,需要經過正確的教授、反覆練習,建立起脈診的感覺、認知和思維等一系列完整的心理過程,才能真正掌握它。當前脈診教學模式仍以理論傳授為主,給習者只是建立起脈診學習的“語義記憶系統”,而非真正能夠指導操作實踐的“情景記憶系統”,理論教學遠遠脫節於臨床實踐,使得習者長期徘徊在“心中易了,指下難明”的境地。
“系統辨證脈學”是遵循系統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規律,運用中醫學、認知心理學、現代信息學和物理學的基本原理,獨到見解的、容納多學科、涵蓋多層面的全新脈學體系;其將複雜的脈象系統分化出25對脈象要素,並用現代物理學“指標”進行描述和計量;其將“系統科學”納入脈象研究中,認為脈象是一個複雜的信息系統,脈象信息可以分化為多種物理性質;其運用中醫學理論,分析脈象要素及要素與要素間關係,形成了對疾病發生髮展的病因、證候、病機及西醫疾病的客觀“證據鏈”,為辨證論治提供可靠的依據;其創新性推出新的“脈-證-方”相應的辨證理論體系,並建立了新的“平脈辨證”的脈方(藥)相應治療體系。
在此理論體系下,建立起了“系統辨證脈學”“情境認知”新型教學模式,它通過強調對學習者手指感覺功能的開發和分化,有意識地強化其開放“單一因素”感覺通道,提高診脈的反應靈敏性,最終使各種感覺通道都達到靈敏、精細、準確的程度,在學習者大腦中建立對各種脈象特徵感覺的“情景記憶”系統。在此基礎上,經過反覆的教學實踐並藉助心理行為學實驗及觸覺通道的ERP試驗對這種新型教學模式進行客觀評定。實踐結果表明,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與傳統脈學教學模式相比,具有系統、科學、規範和實用性、操作性較強等特點,對習者掌握和熟悉運用脈診技術的水平具有明顯的提高作用。從臨床教學角度看,當前尚未有一部以實踐和運用為核心的脈學教程對脈診技術作出全面的論述。《系統辨證脈學培訓教程》的編寫填補了這項空白,通過“情境認知”的教學模式,對脈診操作技能和辨證思維能力進行培訓,使習者儘快達到“一診傳心即瞭然”的境界。本教程適用於中醫院校的醫學生和中醫臨床醫師、中西醫結合工作者以及廣大脈診愛好者研習脈診使用。
“天道酬勤”,脈診技術的練就需要經過長期反覆練習和實踐,祝願大家早日在脈診領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