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糶米古道之“糶米”是源自途中會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故捨棄遠繞道至平地經過,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這條小徑是給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共有五百個石階,全長約400米。
糶米古道位於台北市信義區泰和里吳興街600巷100弄底,建於清道光年間,是早年當地農民往返南港、深坑、木柵賣米所走的道路。糶米古道之“糶米”是源自途中會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
民謠中的“擔米兄”陳兆金世居碧山橫塘村,祖祖輩輩以務農為生。他是一位勤勞苦幹的農民,由於家境貧寒,常利用農閒時間挑著大米來回於數十公里外的湖嶺一帶糶米,賺錢維繫生計。久而久之,卓日月愛上這位勤勞苦幹善良的“擔米兄”。...
時沒有設官鋪,縣中人糶米到鄱陽都由此道出入。清乾隆年間,邑人孫洪維捐資修路,寬處3米,窄處2米,每級不逾20公分,變羊腸為坦途。鹹豐三年(1853),縣裡設團練局,訓練地方武裝,黟人胡元熙、余敏祥在西武嶺構建碉堡,以防太平...
糶米古道之“糶米”是源自途中會經過一間糶米公廟,而得,在當時生活於三張犁地區的農民,為節省運送時間與體力的保留,故捨棄遠繞道至平地經過,便開闢了這條山中小徑,這條小徑是給南港、木柵、深坑、景美等地米糧運送及貿易之用,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