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9,203.00畝(其中:田1,220.00 畝,地7,983.00畝),人均耕地3.98畝,主要種植甘蔗、玉米、茶葉、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2,669.10 。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路、電話。全村有337戶通自來水,有1戶飲用井水,有24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42%)。58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4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4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20%和0.5 %)。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8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5輛,拖拉機58 輛,機車116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68.00畝,有效灌溉率為1.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1,068.0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7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8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31.511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66.0645萬元,占總收入的79%;畜牧業98.34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485 頭,肉牛16頭);林業收入3.9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漁業收入0.025萬元,占總收入的0.001%第二、三產業收入63.15萬元,占總收入的8.999%。農民人均純收入132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08戶,鄉村人口2311人,其中男1259人,女性1055人。其中農業人口2311人,勞動力1534人。該村以拉祜族和佤族為主(是拉祜族和佤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1572人,佤260族,其他民族48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8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2%。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6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7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1,927.00平方米,擁有教師12人,在校學生147人,距離縣中學10.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79人,其中小學生134人,中學生45人。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9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1 人,少數民族黨員58人,其中男黨員45人、女黨員16人。村委會由支書兼主任、副書記、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6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15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1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793.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2995.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140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21.6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村委會所在位置路不方便;部分小組到戶路沒有通水泥路;部分小組乾季嚴重缺水。。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種植堅果,砂仁等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