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戰

《糧戰》是中國古代兵書《百戰奇略》里記載的一篇兵法,旨在闡述糧食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問題。它認為,當敵我雙方對壘相持而勝負一時難分之時,誰有足夠的糧源,誰就能堅持到最後勝利。這種認識,無疑是有道理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糧戰
  • 作品簡介:古人云:“民以食為天”
  • 譯文:大凡在敵我雙方對壘相持
  • 原文:凡與敵壘相對持
作品簡介,作品賞析,譯文,原文,注釋,

作品簡介

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見《漢書·酈食其傳》)。社會發展的歷史表明,離開了糧食,人類不僅無法生存,簡直任何事情都幹不成。進行戰爭同樣離不開糧食,部隊只有吃飽吃好,才有力量對敵作戰。軍隊糧食匱乏而導致飢餓,就不可能打勝仗。可見,糧食是戰爭賴以進行並且取得勝利的必不可少的首要物質條件。所以,在古代戰爭中,凡屬高明的將帥,都十分重視糧食供應對取得作戰勝利的重要作用問題,並且千方百計地保護己方的糧源和破壞敵方的糧源。著名軍事家曹操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作品賞析

譯文

大凡在敵我雙方對壘相持,勝負未分的情況下,誰有糧食誰就能取得勝利。因此,對我方的運糧道路,必須派兵嚴加護衛,以防敵人抄掠截斷;而對敵人的糧餉運輸線,則要派遣精兵加以切斷。敵人既然糧運不繼,它就必定逃走;我軍乘機發起攻擊,就能取得勝利。誠如兵法所說:“軍隊沒有糧食,作戰就要失敗。”
東漢末年,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袁紹派車運糧,並令運糧使淳于瓊等五人率兵萬餘武裝護送,夜宿於袁紹軍營以北四十里的地方。袁紹的謀臣許攸非常貪財,袁紹滿足不了他的欲望,便背叛了袁紹而投降了曹操。許攸乘機向曹操獻計說:“如今袁紹的屯糧所停放的糧食有一萬餘輛車,但缺乏嚴密守備,現在如果派出輕裝部隊進行偷襲,放火燒掉他所屯聚的糧食,不出三天,袁紹將不攻自敗。”聽完了許攸的話後,曹操周圍的人都報以懷疑的目光,但謀臣荀攸賈詡卻勸曹操按許攸的計策行事。於是,曹操遂令曹洪留守營寨,自率步騎兵五千人,全部換上袁軍旗號,士卒人口銜枚、馬匹嘴勒繩索,乘著夜暗從小道出發,每人身背一束柴草。行進途中遇到詢查的人,就回答說:“袁公擔心曹操抄掠我軍後方,特派我們前往加強守備。”問者聽後信以為真,全然若無其事之狀。曹軍順利抵達後,立即包圍其屯糧處,並放起大火。護糧袁軍遭此突然襲擊,頓時亂作一團,被曹軍打得大敗。袁紹聞此訊息後,慌忙丟棄甲仗而逃跑了。

原文

凡與敵壘相對持,兩兵①勝負未決,有糧則勝。若我之糧道,必須嚴加守護,恐為敵人所抄。若敵人餉道,可分遣銳兵以絕之。敵既無糧,其兵必走,擊之則勝。法曰:“軍無糧食則亡。”②
漢末,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紹遣車運谷〕,使軍糧使淳于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③貪財,紹不能足,奔歸操,因說操曰:“今袁紹有輜重萬餘乘,而乏嚴備,今以輕兵襲之,燔其積聚,不過三日,袁氏自敗矣。”左右〔疑之〕,荀攸賈詡④勸操。〔操〕乃留曹洪⑤守,自將步騎五千人,皆用袁軍旗幟,銜枚⑥縛馬口,夜從間道出,人負束薪,所歷道有問者,語之曰:“袁公恐曹操抄掠後軍,遣兵以益備。”聞者信以為然,皆自若。既至,圍屯,大放火,營中大亂,大敗之,紹棄甲而遁。⑦

注釋

①兩兵:指敵對雙方的軍隊。馬本及唐本皆脫“兩”,今從王本及汪本。
②軍無糧食則亡:語出《孫子兵法·軍爭篇》,但這裡是摘要引錄,並非全文。
許攸:東漢南陽(今屬河南)人,字子遠。初隨袁紹,官渡之戰時,棄紹投操,並獻襲燒袁軍烏巢(今河南延津東南)糧屯之策,為操採納,成為曹軍官渡之戰獲勝的重要戰略一著。其後,許攸因恃功自傲被殺。
賈詡:馬本作“考詡”,唐本作“荀翊”,王本作“關某”,汪本作“關羽”,皆誤。今據史校改。賈詡,東漢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字文和。董卓入據洛陽,詡任討虜校尉。卓敗,詡先後依附李傕段煨。官渡之戰前,詡說服張繡一併歸附曹操,封都亭侯。曹丕稱帝後,官至太尉。
曹洪:曹操堂弟,字子廉。東漢末,從曹操起兵征戰,官至都護將軍。曹丕時,任驃騎將軍,封野王侯。
銜枚:枚,一種形如筷子,兩端有帶,可系在頸上的一種裝具。
古時行軍,為奇襲敵人成功,常令士卒銜枚於口中,以防喧譁驚動敵人。
⑦本篇史例出自《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第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