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工程

“糧安工程”即“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是國家糧食局提出並組織實施的,以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糧食流通工作底線,保持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流通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為目標的社會活動。

糧安工程的主要內容是“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2015年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發布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這是國家糧食主管部門貫徹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行動規劃,也我國第一個糧儲供應安保工程建設專項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糧安工程
  • 活動全稱: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
  • 實施主體:全國糧食行業
  • 實施範圍:全社會
工程介紹,規劃背景,重大意義,總體目標,主要內容,實施進展,

工程介紹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於2015年6月15日公開印發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糧食流通工作底線,保持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流通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通知指出,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以下簡稱“糧安工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全面提升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守住“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糧食流通工作底線,保持糧食供求基本平衡和價格基本穩定,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和糧食流通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通知明確,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強《規劃》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抓緊推進以“建設糧油倉儲設施、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完善應急供應體系、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強化糧情監測預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等為主要內容的“糧安工程”建設。
此外,通知還指出,各省(區、市)人民政府要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要求,切實承擔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依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規劃或具體落實方案,強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創新,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多元主體的作用,切實抓好組織落實,確保《規劃》落到實處。

規劃背景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保障糧食供應能力牢靠地建立在我們自己身上、把飯碗牢牢端在我們自己手中”。
為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守住“種糧賣得出,防止出現農民賣糧難;吃糧買得到,防止發生糧食供應脫銷斷檔”底線,2013年國家糧食局提出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即“糧安工程”。
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完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強化農業支持保護制度,並具體提出了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
2015年3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聯合印發了《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規劃》是糧食流通建設方面的首個國家級專項規劃。

重大意義

實施“糧安工程”,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大決策部署和《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的要求;
實施“糧安工程”,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必然選擇,是滿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糧食質量安全需求新期待的基本要求,是應對國際糧食市場複雜形勢增強我國糧食流通抗風險能力的迫切需要。

總體目標

到2020年,全面建成售糧便利、儲存安全、物流通暢、供給穩定、應急高效、質量安全、調控有力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體系,形成布局合理、結構最佳化、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現代糧食流通新格局。

主要內容

1、建設糧油倉儲設施。加強加快糧食收儲能力建設,全面完成“危倉老庫”維修改造,確保糧食敞開收購和安全儲存。全面推廣套用綠色生態智慧型儲糧技術。支持主產區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等建設有烘乾設備的儲糧設施。
2、打通糧食物流通道。加大東北等流出通道和華東沿海等流入通道建設力度,建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實現散糧運輸全程無縫連線。
3、完善應急供應體系。切實提高各類應急條件下的糧食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加強城鄉糧油應急供應網點建設和維護,完善糧食應急供應、配送、加工供應網路布局,構建現代糧食應急保供體系。
4、保障糧油質量安全。加強糧油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放心糧油”供應銷售網路平台和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流通追溯體系建設,完善糧油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提升糧食質量安全應急處置能力,確保糧油全產業鏈質量安全。
5、強化糧情監測預警。強化信息基礎設施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設,建成包括信息採集、警情分析、信息發布的糧情監測預警體系,推進“智慧糧食”信息化,增強國家調控市場的前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6、促進糧食節約減損。深入推進節糧減損示範工程和專項行動,繼續擴大農戶科學儲糧專項實施範圍,大力推進糧油適度加工和副產物高效利用,形成政府主導、企業實施、全民參與的全社會節糧減損行動長效機制。

實施進展

1、建設糧油倉儲設施
隨著我國糧食產量“十一連增”,糧食收儲壓力越來越大。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會議精神,加強倉儲設施建設,確保糧食顆粒歸倉,避免出現農民“賣糧難”,財政部和國家糧食局今年繼續加大“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工作力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分兩批共下達42億元,比2013年20億元有大幅度增加。在2013年、2014年12個重點支持省份基礎上,2015年又新增遼寧、重慶、雲南、廣西、陝西、福建、浙江、廣東、西藏、新疆、寧夏、甘肅、青海、貴州、海南、山西等16個省(區、市)。至此,除北京、上海、天津3市外,其他地區均作為重點支持省份,獲得了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此外,今年國家也將中儲糧、中糧、中紡等中央企業納入“危倉老庫”維修改造支持範圍。
同時,今年國家還在湖南、河南、江蘇3個省份開展了糧庫智慧型化升級改造試點,著力探索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糧庫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的途徑,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夯實基礎。
目前中央財政資金已陸續下撥到位,各省正在積極開展“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工作,爭取修復後的倉容在秋糧上市前發揮作用。
一是推進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天津、河北、內蒙古、上海、江蘇、廣東、湖北、重慶、寧夏等省(區、市)制定了地方的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建設規劃(2015-2020年)。江蘇省積極協調省財政補助3000萬,支持基層糧庫30個烘乾項目建設。浙江省積極向國家申報了20億斤倉容的競爭性建庫計畫項目,積極推進社會化糧庫建設。同時,在下達的2015年土地利用計畫中安排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用地1400多畝。廣東省印發了《廣東省糧食倉庫建設技術指引》,指導和規範各地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福建省印發了《省級糧食儲備庫建設實施方案(2015-2018年)》,將新建省級倉容55.5萬噸,並通過與社會企業簽訂長期租賃或代儲契約等方式,吸引社會資本增建37萬噸倉容。同時,採取省市區(省縣)聯合建庫、利用市縣糧庫現有富餘土地委託市縣政府擴建等方式,加快項目推進。甘肅省印發的《關於抓緊做好我省14億斤糧食倉儲設施項目建設的通知》提出將落實45個項目,建設倉容70萬噸,並對項目實施標準、實施程式、資金配套、項目管理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是“危倉老庫”維修改造。河北省與財政部門聯合成立“危倉老庫維修工作辦公室”,分工協作,明確責任,加強督導,全力推進“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山西省2014年度安排的 69個“糧安工程”提升改造項目已基本建設完成。內蒙古自治區在全面推進全區169個維修改造項目的同時,編制了2015年“糧安工程”危倉老庫智慧型化升級規劃。山東省通過與各市人民政府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全省糧安工程危倉老庫維修改造工作的意見》、《山東省糧食倉儲設施建設和維修改造技術指南》、《危倉老庫維修改造項目驗收管理辦法》,開發了“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信息化管理模組等措施,確保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維修改造任務。河南省在中央補助專項資金2億元的基礎上,積極落實省財政配套資金4億元,市、縣財政及企業籌集資金6.17億元,總投資12.17億元,重點完成維修改造項目688個,維修改造倉容907萬噸。
三是農戶科學儲糧專項。河北省基本完成2014-2015年度農戶科學儲糧新增項目計畫任務4萬套,總投資1640萬元,將在今年夏糧收穫時投入使用。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建成覆蓋5個盟市共15.8萬套農戶科學儲糧設施,不僅減少了儲糧損失,促進了農民增收,還可讓農民賣糧由季節性變為常年性,避開價格較低的收穫季節售糧,獲得較好的賣糧收益。吉林省積極開展大戶科學儲糧建設試點,深入調查摸底,開啟農戶直購綠色通道。四川省把三州民族地區30萬戶農戶科學儲糧小糧倉建設工作納入了四川省委省政府20件民生大事,並作為省政府2015年度重點目標督查督辦事項。
2、打通糧食物流通道
糧食儲運監管物聯網套用示範項目列入國家重點支持的10個物聯網專項計畫,示範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推進八大跨省糧食物流通道糧食現代物流項目建設,建設重要糧食物流節點,不斷加大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等流出通道和華東沿海、華南沿海、京津、西南、西北及沿海進口流入通道建設力度,物流節點布局不斷完善最佳化。貨櫃散糧運輸試點進展順利。
3、完善應急供應體系
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糧食應急預案》,明確了國家糧食應急工作的組織領導、預警監測、應急回響、應急保障和後期處置等事項。目前全國制定了31個省級糧食應急預案、365個地市級糧食應急預案、2239個縣級糧食應急預案,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基本形成。
應急儲備基礎進一步夯實。2014年底,中央儲備糧(指中央戰略專項儲備)和食用油分別比2008年初增長14%和226%;地方儲備糧和食用油分別增長50%和387%。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中,小麥、稻穀等口糧品種庫存比例超過70%,實現了優先保證口糧安全的要求,在調控市場、救災應急、保證供應、穩定糧價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達到了預期效果,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得到了各方面普遍認可。
應急供應體系初步建立。2013年5月,為進一步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國家糧食局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健全和落實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的通知》(國糧調〔2013〕115號),就進一步健全和落實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等工作作出具體安排部署。其後,各地糧食部門積極推進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建設。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各級糧食行政部門初步確定應急供應網點4萬多個,目標是實現城鄉全面覆蓋、輻射村屯社區的合理布局。此外,各地還確定應急加工企業5000多個、應急配送中心2000多個、確定應急儲運企業3000多個,涵蓋加工、配送、儲運、供應的糧油應急供應體系基本建立。
應急培訓演練逐級開展。2006年以來,國家糧食局舉辦4期糧食應急培訓班,培訓省級糧食應急人員約1200人次。2013年全國共舉辦省級糧油應急培訓30多批次,培訓4000人次左右;省級以下糧油應急培訓960多批次,培訓2.2萬人次。在此基礎上,部分地區還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了應急模擬演練活動,據統計2014年全國共舉行應急演練活動200多次,有效增強了應急意識,提高了應急反應、保障和後期處置的實戰能力。
應急實戰能力初步顯現。部分地區因重大自然災害等啟動了糧食應急預案,有效應對了各類糧食應急事件,糧食應急實戰能力得到了檢驗。2007年以來,在地震、洪澇、土石流、颱風等自然災害發生後以及糧油市場價格異常波動時,各地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保證了軍需民食和市場價格的基本穩定。
4、保障糧油質量安全
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
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糧食質量檢驗機構800家,其中國家授權的區域性糧油質量監測機構347家。各級糧食部門認真實施《全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能力“十二五”建設規劃》,在充分利用現有檢驗資源的基礎上,“十二五”期間累計爭取各級財政支持13.5億元,為279個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配備了糧食檢測儀器設備,國家糧食質量監測體系監測能力顯著提升,全國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全面建立。近年來在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抽查、收穫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和質量調查品質測報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技術支撐作用,平均每年抽檢的樣品達40多萬個,檢測數據在300萬個以上,及時查處質量違規案件,封存處置不達標糧食,有效保障了口糧質量安全。
目前,國家糧食局正在編制全國糧食質量安全檢驗監測體系建設“十三五”規劃,按照“機構成網路、監測全覆蓋、監管無盲區”的工作目標,統籌和推進糧食檢驗監測體系建設,結合糧食品種區域布局、各地區種植特點、東西部地區布局平衡、各級各類檢驗機構合理搭配等因素,全面最佳化機構布局和資源配置,真正形成布局合理、職能明確、功能完善、運行高效的檢驗監測體系。
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檢查
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組織開展了針對各級儲備糧、各類政策性糧食以及國有糧食企業商品糧庫存的監督檢查,實現了庫存糧食質量檢查的制度化和規範化。國家糧食局每年對不少於25%的中央儲備糧承儲庫點和部分省份的地方儲備糧承儲庫點進行質量專項抽查;地方糧食部門每年春季和秋季例行對轄區內的地方儲備糧質量和儲存安全狀況進行普查。為促進糧食庫存管理水平的提高,確保庫存糧食質量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為加強糧食源頭的質量安全監管,把好入庫糧食質量安全關,國家糧食局建立了收購、儲存環節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制度,全面開展主要糧食品種的農殘、真菌毒素、重金屬的抽樣監測。
2014年庫存糧食質量安全專項檢查工作中,累計在全國31個省份645個糧食存儲企業抽檢樣品2274份,代表數量444萬噸,獲得庫存糧食的質量、儲存品質和衛生項目檢驗數據5.1萬個。通過專項檢查,掌握了庫存糧食質量總體情況,發現了個別庫點存在的儲糧安全隱患和存在質量安全問題的糧食,督促相關單位妥善處置。
2014年,國家糧食局部署全國31個省(區、市)採集和檢驗新收穫糧食和油料樣品1.2萬份,對小麥、稻穀、玉米、大豆和油菜籽的常規質量、內在品質、農藥殘留、真菌毒素和重金屬進行全面監測,全面掌握2014年新收穫糧食質量安全狀況並及時將品質測報結果通過媒體、網站等各種途徑向農戶、消費者、企業發布,促進優質品種種植結構調整和產銷銜接;監測結果及時通報有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共同保障糧食質量安全。
“十三五”期間,各級糧食部門將持續加大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力度,進一步提高質量安全監測工作的代表性、時效性,加強對“放心糧油”、“主食工程”、“應急保障”等政策性成品糧油的監管,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糧食質量安全風險,重點督促做好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糧食的處置工作,防止流入口糧市場。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糧食的收購處置
近年來,糧食部門積極應對污染糧食收購處置等工作,主要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切實履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賦予的職責,加強糧食污染風險監測,指導糧食收購,加強對收購、儲存環節和政策性購銷活動中糧食質量安全的監督檢查。二是加強宣傳和指導,督促糧食企業嚴格執行入庫和出庫檢驗制度,對檢驗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妥善處置,切實履行質量安全把關職責。三是加強對發現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糧食的監管,限定其用作飼料或工業用途,防止流入口市場。並根據超標程度限定用途:對於符合飼料衛生標準的糧食用作飼料;不符合飼料衛生標準的轉為工業用糧。對於轉作非口糧用途的糧食,地方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全程監管和質量追溯體系,確保糧食定向銷售給指定企業,防止轉讓及改變用途,防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四是配合有關部門對重金屬超標率較高區域實行糧食退耕、休耕和土壤整治工作,從源頭上減少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糧食數量。
目前,國家糧食局正在積極協調有關部門,依照職責分工,加強對農藥殘留、真菌毒素、重金屬超標糧食的管控。研究建立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和具體處置辦法,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推進超標糧食集中收購、專倉儲存、無害化處理或限定用途定向銷售,切實做到既防止超標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又能充分合理利用糧食資源,從源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
糧油標準體系建設
一是糧油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國計民生、糧食行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強重點、難點標準的制修訂工作。2014年共發布標準37項,其中《糧油儲藏技術規範》等國家標準6項,《牡丹籽油》、《掛麵》等行業標準31項。2015年下達糧油標準第一批制修訂計畫93項,涵蓋了木本油料、節糧減損等多項國家和行業急需的重點標準。為加快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建設,簡化《庫存糧食識別代碼》行業標準的制定程式,提高審批效率,縮短制修訂周期,為識別代碼等先進技術快速套用糧食庫存監管提供技術保障。
二是構建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體系。為改變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能力不足、力量分散、工作不系統不規範等問題,國家糧食局從現有科研、院校、質檢機構和大型企業中,遴選公布了77個機構作為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這些機構承擔了大量標準制修訂驗證工作,保證了新標準的科學性和規範性,促進了糧油標準制修訂水平的提高。
三是有針對性的開展標準研究和標準後評估工作。組織開展了適用於稻穀收購的重金屬鎘快速測定技術的標準適用性評估,X-螢光、原子螢光、原子吸收、陽極溶出等新技術被評估,為解決收購重金屬把關提供了技術支撐。對玉米色變粒產生機理和歸屬檢驗、玉米生霉粒檢驗尺度、冰凍高水分玉米容重測定、真菌毒素快檢技術等進行研究,較好地解決了糧食收購質量把關問題。
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2014年,國家糧食局啟動了糧食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工作,以糧食識別代碼作為技術載體,擬通過“數字糧庫”與糧食質檢機構聯網,直接動態的採集每個貨位糧食的質量信息,建立糧食質量安全資料庫,建立質量分析模型,實現全國糧食質量安全風險預警預報,進而探索建立從收購、儲存、運輸、加工和銷售全過程質量追溯系統。目前,該項目正在積極推進中。
5、強化糧情監測預警
為了切實做好新形勢下的糧情監測預警工作,按照“先易後難、逐步推進”的原則,把夯實統計基礎、強化信息採集、提升分析預警能力作為首要任務。目前初步建立的糧食安全預警機制由糧食供需監測預警和價格監測預警兩部分組成。其中糧食供需監測預警系統主要從糧食供給和需求數量方面對年度和未來幾年的糧食供需形勢進行監測預警,糧食價格監測預警系統主要關注短期的價格運行態勢。兩年多來,糧情監測預警體系逐步發揮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初步建立了涵蓋16.9萬戶城鄉居民固定調查點的糧油供需平衡調查體系。通過每年的調查,全面掌握了我國糧油生產、流通、消費和庫存等基本情況,為科學研判全國和區域糧油供求形勢及發展變化趨勢提供信息支撐。
二是基本形成了國家-省-市-縣四級糧油市場信息監測網路。已建立覆蓋全國所有省(區、市)和主要糧食品種的國家級糧油市場信息監測直報點655個,地方市場信息監測點6726個。實現了對重點地區、重要品種和關鍵時段的市場監測,動態反映出各地糧油市場價格變化情況,隨時掌握糧油市場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動態。
三是國際糧油市場信息監測取得長足進步。積極開展國際糧油市場監測,充分利用相關國際組織的網路平台,定期收集重點國家農產品生產、消費、庫存、貿易、價格等信息,及時把握國際糧食市場變化趨勢。
四是糧食安全預警模型和警情層級評估確認機制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兩年來,我們成立了專家團隊,從供求安全、生產和價格波動、成本收益、加工轉化、進出口變化、國際糧食安全等角度出發,研究探索建立糧情預警模型,健全警情層級評估確認機制。並積極探索建立糧食價格指數,確立權威可靠的糧食價格發現機制。
6、促進糧食節約減損
糧安工程實施以來,中央和有關部委下發了一系列檔案,指導、貫徹、落實、促進糧食節約減損。主要有:
  
中宣部、國家發改委部署開展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
國家糧食局關於大力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的通知
國家糧食局、工信部關於促進糧油加工業節糧減損的通知
國家糧食局:糧食科普進學校宣傳冊
國家糧食局:糧食科普進家庭進學校宣傳冊
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總體方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