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民國元年(1912年)後,設糜灘鄉公所。
1949年後,建政為靖遠縣第五區區公所。
1958年,成立糜灘公社。
1963年,調整為糜灘區公所。
1968年,復為糜灘公社。
1983年,改為糜灘鄉。
1989年,劃出中一、中二、朝陽、聯合、新田5村,增設三灘鄉。
2016年8月,糜灘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糜灘鎮下轄8個行政村:獨石、碾灣、官路、前進、文化、勝利、下灘、武家大川;下設59個村民小組。
2020年6月,糜灘鎮下轄8個行政村:下灘村、獨石村、碾灣村、官路村、前進村、勝利村、文化村、武家大川村, 鎮人民政府駐官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糜灘鎮地處
靖遠縣北部,東與東灣鎮以河為界,南與烏蘭鎮及縣城隔河相望,西接北灣鎮、劉川鄉,北與三灘鄉接壤,行政區域總面積146.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糜灘鎮地處
黃河谷地,地勢平坦,西高東低,落差較小。地形沿黃河岸堤分布。境內靠西有四新、碾灣、獨石等6大坪。平均海拔1450米,最高點為大峴山,海拔1550米;最低點為三道灣,海拔1350米。
自然災害
糜灘鎮在每年西北風盛行的冬春季節,出現大風沙塵天氣,易形成風災、沙塵災害和旱災。全年乾燥少雨,降水集中在7、8月,易出現滑坡、土石流。沙塵災害主要發生在3—5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於1994年4月28日全鎮境內。
人口
2011年末,糜灘鎮總人口24606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08人,城鎮化率4.5%。另有流動人口679人。總人口中,男性12548人,占51%;女性12058人,占49%;14歲及以下3049人,占12.4%;15—64歲19218人,占78.1%;65歲及以上2339人,占9.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4591人;有回族15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10.55‰,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長率6.7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0人。
截至2018年末,糜灘鎮戶籍人口為26154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糜灘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600元。
2018年,糜灘鎮有工業企業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6個。
農業
2011年,糜灘鎮農業總產值1.4億,比上年增長8.9%,占生產總值的60%。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960噸,人均39千克。經濟作物主要有辣椒、馬鈴薯、洋蔥、胡蘿蔔、甜瓜等。蔬菜種植面積1.4萬畝,其中大棚辣椒1萬畝,蔬菜年產值達到9500萬元。畜牧業收入總產值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8%。
建築業
2011年,糜灘鎮有建築企業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1200萬元,建築業產值1980萬元,安排就業人數385人。
商業
2011年末,糜灘鎮商品零售業89家,職工247人。實現商業總產值1960萬元。其中交通運輸業780萬元,餐飲業及其他服務業320萬元,商品流通業86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糜灘鎮有幼稚園8所,在園幼兒418人,專職教師20人;完全國小8所,學生1237人,專任教師171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國中1所,在校生981人,教師98人,升學率40%。2011年,教育經費為175萬元。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糜灘鎮有鎮文化中心1個,文化廣場6個,廣場舞蹈隊9個,腰鼓隊1個。2011年末,糜灘鎮有2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糜灘鎮有中心衛生院1個,村級門診所8個。醫療床位18張。專業衛生人員62人,其中執業醫師13人,執業助理醫師4人,執業藥師1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0.9萬餘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為22424人,參合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糜灘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4戶,人數115人,支出22.3萬元,比上年增長0.9%;城市醫療救助352人次,支出75.0萬元,比上年增長40.9%。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84戶,人數2041人,支出249.2萬元,比上年增長45.6%;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1人;救濟70歲及以上困難老人73人,支出25900元,比上年增長10.2%;救助孤兒14人,支出7.4萬元,比上年增長40.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0人,支出17.5萬元,比上年增長21.5%。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1876人,參保率89%。社區服務設施8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2個。
交通運輸
糜灘鎮境內有207省道經過。
歷史文化
糜灘鎮因東南臨河為一泥灘,明萬曆年間,築壩淤地大量種植糜子,遂將泥灘易名為糜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