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海參

糙海參

糙海參,學名:Holothuria scabra (Jaeger,1833),是海參科海參屬的一種海參。俗名明玉參、沙參、白參。分布於西從納塔耳港到紅海、向東到加羅林群島、斐濟群島、向北到日本、向南到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廣東、海南等地,一般生活於岸礁邊緣以及潮流強和海草多的沙底。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印度尼西亞。糙海參屬於光參類,其營養價值偏低,產量高,價格低,是一個家常菜的原料,並不適用於滋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糙海參
  • 拉丁學名:Holothuria scabra (Jaeger,1833)
  • 別稱:明玉參、沙參、白參
  • :動物界
  • :棘皮動物門
  • 亞門:游移亞門
  • :海參綱
  • 亞綱:海參亞綱
  • :楯手目
  • :海參科
  • :海參屬
  • 亞屬:中瘤參亞屬Metriatyla
  • :糙海參
簡介,形態性狀,胚胎髮育,主要產地,特性,營養成分,

簡介

糙海參,為棘皮動物門、海參綱、楯手目、海參屬。因經煮熟去皮後粗糙而得名,它產自澳大利亞東北海岸由紐幾內亞島、索羅門群島、新大不列顛島等南太平洋海島和圍成的原生態深海海域,這一海域在海產行業內被稱為“金山海區”,赤道暖流和南極寒流在此交匯,自然生態環境極佳,兩大海流帶來豐富的營養物質,使得這一海域以盛產頂級龍蝦、鮑魚、海參、魚翅及各類珍稀海產而享譽全球。
糙海參糙海參

形態性狀

糙海參體長30~40厘米,最大者可達70厘米,體寬約為體長的1/4。體色變化很大,背面為暗綠褐色,並雜有少數黑色斑紋;沿背中線顏色較深:兩側較淺,腹面白色。口小偏於腹面,觸手20個,小形。肛門端位,其周圍有5 組成放射狀排列的小疣。體背面有少數小疣足;各疣足的基部常圍有白斑,頂端黑色。腹面的管足成細疣狀,散生於整個腹面,腹中央線有1條明顯的縱溝。皮膚內的骨片很發達,分深層和淺層,淺層的為桌狀體,深層的為扣體。

胚胎髮育

通過利用陰乾、流水刺激法對成熟親參進行人工催產,得到大量的受精卵,其受精率為90%以上。糙海參胚胎和幼體發育可分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旋轉囊胚期、原腸期、初耳狀幼體、中耳狀幼體、大耳狀幼體、樽形幼體和稚參等階段;在平均水溫29℃,平均鹽度34條件下,糙海參受精卵經3 h發育形成囊胚,4 h進入旋轉囊胚期,5 h進入原腸期,19 h完成胚胎髮育變態為耳狀幼體;並經過7 d的生長與發育進入樽形幼體;第15天變態為稚參。觀察發現,多精入卵現象則會導致胚胎髮育不正常,最終使胚胎髮育停止並死亡。在糙海參幼體發育過程中,大耳狀幼體期幼蟲臂的大小及其球狀體的形成均可作為判斷其幼體發育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幼蟲臂越大,球狀體出現率越高,其幼蟲的變態率和成活率也越高。
糙海參糙海參

主要產地

糙海參生活於岸礁邊緣、潮流強、海草多的沙底。分布於我國南海。西從納塔耳港到紅海,東到加羅林群島和斐濟群島,北到日本南部,南到大洋洲的豪勳爵島的廣大海域亦產。

特性

糙海參屬熱帶海參,廣泛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緯度範圍30°N~30°S,從非洲東部到太平洋東岸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印度、印尼、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沿海有廣泛分布,在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喀里多利亞、索羅門群島等南太平洋島國的自然資源數量最為豐富。我國的糙海參主要分布於南方的海南島、西沙群島和北部灣一帶水深較淺的海域,在廣西主要分布在北海潿洲島附近水深10m以內的淺海海域。70年代糙海參曾常見於廣西沿海和廣東西部沿海。由於捕撈過度和環境破壞,現在已經難以捕到。目前在海南島東、西部海岸還有一定數量的自然種群。
糙海參糙海參
糙海參是我國一種優質的食用海參,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經濟價值和保健功能,是真正的生態健康食品,在我國北部灣和南沙、西沙群島海域具有較豐富的自然資源。國際上,糙海參也是一種重要的的熱帶海參養殖品種和出口創匯的高檔水產品。它具有生長迅速、養殖方式簡單多樣、病害少、市場需求量大等特點,在我國華南沿海地區具有極大的養殖開發潛力。

營養成分

和黃、渤海產的刺參相比,糙海參營養更加豐富,經檢測除蛋白質含量略低以外,其他營養素如海參皂甙,酸性粘多糖,軟骨素等含量均高於黃、渤海刺參,其中海參酸性粘多糖含量高達23%以上,接近刺參的二倍!!是世界上已知海參中粘多糖含量最高的,因此其保健效果更佳。
乾品糙海參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其次是水分。胺基酸的總百分含量為60.45%,其中鮮味胺基酸占47.19%,抗氧化胺基酸含量6.94%,羥脯氨酸6.31%。糙海參多糖重均分子量(Mw)是68592u,並含有較多的羥基、氨基、羧基、硫酸酯,均為硫酸軟骨素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