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會計

精益會計是以價值流為核心,消除浪費為目的的精益會計觀點。它綜合運用了如JIT(準時生產制)、約束理論方法、6σ及其他質量管理方法、價值流管理、作業管理法和目標成本法等管理方法,為精益製造企業提供了一個有效的管理框架,提升了價值流中的各環節的價值創造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精益會計
  • 外文名:Lean accounting
精益會計介紹,基本內容,實施方案,

精益會計介紹

精益會計的涵義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在精益會計體系中,財務控制職能,內置於各價值流中,能及時發現價值流中存在的問題,並迅速反饋給價值流管理者,可以保證價值流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
第二、精益會計指標,是以未來為導向,從而與傳統的以歷史業績和成本削減為導向的業績評估體系有著根本的不同。
第三、在精益會計方法下,傳統的年度預算也失去了意義,因為年度預算耗費很大,但是提供的信息卻很少具有相關性,這與精益思想是格格不入的。
第四、精益會計下的銷售、運營及財務預算更為靈活,同時能更有效地監控企業的發展狀況。

基本內容

精益會計的基本內容就是按照價值流進行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
精益會計的核心是價值流效益最大化
按照精益生產的觀念,產品成本隨著產量和產品組合的不同而變化,製造費用以整體形式與價值流發生關係而不與個別產品所耗勞動時間發生關係。某種產品的成本,主要取決於它在整個價值流中流動速度的快慢,特別是在價值流中的瓶頸環節流動速度的快慢。成本核算、分析和管理的重點是產品在價值流中的流動速度問題而不是資源使用、個人效率或製造費用分配的問題。因此精益會計需要採用的是價值流成本法而不是完全成本法。
精益會計的目的
精益會計的目的就是消除浪費及追求最小价值流成本 。精益會計是構建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前提,以價值流成本最小為目標,從而實現對整個企業價值流會計。在價值流的各個環節中,不斷地消除不為客戶增值的作業,杜絕浪費,從而達到降低價值流成本,提高價值流效率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特殊化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如何實現價值流成本最小,正確確認和計量它,顯得十分重要。從總體說,價值流成本應是為保證價值流正常運作而支付的各種成本和費用的總和。價值流成本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國外有的學者提出價值流成本應包括:取得成本、運行成本、培訓成本、維護成本、倉儲成本、環境成本和回收成本。這種價值流成本劃分方法主要基於價值流作業過程來進行的,但並沒有考慮不同類型成本對整個價值流成本產生的影響和重要程度,不利於對價值流成本中關鍵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鑒於這一原因,在考慮價值流成本作業過程相關性的同時,對關鍵性的影響價值流競爭力、客戶滿意度的成本予以足夠的重視,價值流成本可劃分如下:採購成本、設計成本、生產成本、物流成本和服務成本。
精益會計的系統
精益會計是多種會計思想和管理思想共同構成的會計系統 。精益會計以客戶價值增值為導向,融合精益採購、精益設計、精益生產、精益物流和精益服務技術,把精益管理思想與會計思想相結合,形成了全新的會計理念——精益會計。它從採購、設計、生產和服務上全方位控制企業價值流成本,以達到企業價值流成本最優,從而使企業獲得較強的競爭優勢。精益會計思想十分豐富,管理方法很多,形成了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方法體系。如果孤立地看每一個思想,每一種方法,不能準確把握精益會計的精髓。精益會計的每個管理思想,每種管理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之間有聯繫的,一種方法支持另一種方法,方法又保證思想的實現,只有把價值流的精益管理思想與方法有機地組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精益會計系統,才能發揮每種方法的功能,才能達到系統的最終目標——質量是好的、成本是低的、品種是多的、時間是快的。精益會計不斷追求增加企業的競爭力,這是系統的最高層次的目標。
精益會計最高目標
精益會計最高目標是為製造企業乃至整個製造業的發展提供支持 。精益會計將以顧客需要為導向的市場行銷觀念深深紮根於會計之中,同時又將會計根植於成本發生的現場(廣義的生產系統),以消滅一切浪費、追求精益求精和不斷改善為目標,立足於企業整個生產系統的最佳化。加快我國理論界特別是實業界對精益會計的研究和套用,將極大提高我國製造業的管理技術水平,增強我國製造業整體的競爭能力,為國家創造財富。希望精益會計也能儘快地成為改變中國製造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機器。精益會計的原理可以同樣套用於全球每一種工業,向精益生產轉變將對人類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也就是說,這一轉變將真正地改變世界。採用了精益會計,當它不可避免地擴大到製造業以外時,將改變幾乎所有的一切,包括消費者的選擇,工作的性質,公司的財富,最終直指國家的前途。

實施方案

對業績考核方法進行精益改革
傳統計量指標與精益計量指標有著明顯的差距。傳統的指標無法及時滿足公司對主要財務信息的需求。它通常報告員工的工作效率、機器利用率和一些差異指標如人工工資率及人工使用差異、物料用量差異和間接製造費用分攤差異等。在大多數公司,這些報告每月發布一次,報告的大部分篇幅用以解釋上述差異。有時,這些公司也會將每天的信息發布出來,但是這些信息對公司實現精益會計沒有任何幫助。
因此,應該淘汰上述傳統的計量指標,精簡那些對精益會計核算有用的計量指標,並推出新的精益生產單元業績計量指標,如小時報告、首次合格品報告、在產品/標準在產品和總體設備效率。這些指標的形成,直接來源於公司的企業戰略,比較精簡,主要關注精益生產、激勵公司員工實現精益目標等問題。這些信息的收集和使用都在精益生產單元進行,不需要比較複雜的信息,因此相關的操作比較直觀和簡單。信息收集工作一般有單元內的工作人員手工完成,有這些信息生產的報告就發布在單元內的白板或可視屏上。操作人員和監督人員在恰當的時間得到恰當的信息,而且這些信息易於理解和使用。
消除財務會計流程中的浪費
轉變為精益企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消除那些原來用於支持公司批量製造過程,但是現在不再需要的交易、系統和控制。傳統財務會計通常會對車間生產進度進行安排,並跟蹤與這些車間生產相對應的人工和物料信息,以便了解每項作業是否與財務預算和車間生產進度保持一致。對於傳統生產的幾周甚至幾個月的生產周期來說,這種詳細的信息跟蹤工作很有必要,而對於精益企業來說,生產產品的時間只需要幾天或幾周,再使用傳統會計的跟蹤機制便會形成浪費。
因此,應對跟蹤機制進行監控來控制交易數量,通過反衝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來減少大量的交易處理。反衝法就是成本分配遵循以下邏輯順序,即完成工時通知單中的產品生產後,對完工產品進行核算和計量,就能知道生產這件產品用掉了多少標準工時。所以,當工作通知單所註明的工作量完成時,所用成本可以標準成本為基礎進行分配。此時,必須予以保留的是準確的物料單和製造過程,以及報廢、返工和加班紀錄。
建立以價值流為導向的成本核算
通過編製成本信息計分卡可以清楚地反映出價值流的實際情況、差異對比分析情況和未來計畫情況,以便根據成本信息對價值流進行管理。為保證價值流成本法的實施,企業應當按照價值流而不是部門或產品報告成本和利潤;應當儘可能不重複地將企業員工的勞動成本按照價值流進行分配;應儘可能將提供共同服務的職能部門的成本按照顯著屬性劃分並直接計入各個價值流中;應當對生產過程進行合理的控制;應當對諸如廢次品、返工情況等“失控”狀態進行跟蹤;應當持續有效地控制存貨。
在價值流之外的一些活動如會計服務、推進ISO14000等的成本費用作為業務支持活動的成本,並不計入價值流成本中,其目的在於為價值流管理者提供相關的、準確的、易懂的成本信息,以管理和改善所控制的價值流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