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

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

《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於廣府說唱文學的內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廣府說唱文學形態。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

基本介紹

  • 書名: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
  • 類型:文學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4803455
  • 品牌:廣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鐘哲平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頁數:179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粵韻清音:廣府說唱文學》中能夠了解到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概貌、地方風格、製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思妙想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聽到南粵人民的低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作者簡介

鐘哲平,女,廣州人,《羊城晚報》記者,戲曲、美食、文化旅遊專欄作者。曾著有政法類新聞專欄及專著。近年多涉獵傳統文化題材報導,尤其著力於非流行的嶺南文化。兼顧戲曲、讀書、美食、文化旅遊等專欄。

圖書目錄

百變靈蛇數龍舟
老街里的童聲說唱
古老的“新穎”
但求兩餐溫飽,何計四處漂流
龍舟登上大雅之堂
龍舟歌中的實用主義
社區龍舟的零星光芒
東方史詩話木魚
寮步古道的歌聲
禁之不絕的人情味
鐘情好似海天長
出版繁榮,珍本流失
摸魚歌未闋,涼月出林間
粵調巔峰賞南音
粵調說唱文學的巔峰
一曲未終已銷魂
《客途秋恨》,月圓偏照別離身
《嘆五更》,一訴三嘆最痴情
《今夢曲》,南音中的“廣陵散”
諷世解心聽粵謳
直抒胸臆的歌謠
馮詢與招子庸
粵謳又名解心曲
社會功能的轉變
還魂——古老說唱的當下生態
直達心底的彈唱
成欖冰糖出大師
有“蝦餃燒賣”的珍貴錄音
能唱幾局?前程難卜
未央歌與未了緣
嶺南風俗的畫卷
人情溫厚最講意頭
問觀音借條褲來著
打過地氣除病消災
碌柚燈籠映月成趣
食在廣州唱不離口
兒女情長不負青春
漂洋過海血淚悲歌
舊城的倒影
看下廟前甚喧譁
馬路通到入城來
海幢鐘接海珠鐘
水中有一海珠床
市井的留聲機
唔飲河水飲井水
失匙夾萬敗水亞官
單料銅煲一滾就熟
超凡不脫俗——記《粵謳》作者招子庸
聰俊靈秀性乖僻
不忌江湖薄倖名
一江珠水滌風流
無情其實最深情
粵謳寄鄉愁——記《新粵謳解心》作者廖恩燾
天各一方曲難和
半舫詞話寄鄉愁
設身處地寫人情
粵調說唱文學作者及唱家小傳
招子庸
廖恩燾
葉延瑞
何惠群
鐘德
白駒榮
陳鑒
杜煥
潤心
銀嬌
附錄:廣府說唱文學名作節選
木魚
南音
粵謳

序言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守護中華民族精神家園
林雄
文化遺產由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是傳承歷史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審美理想的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保持中華文明的延續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華文明成為世界幾大文明中唯一綿延至今從未間斷的文明,中華民族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功不可沒。
非物質文化遺產蘊藏著中華民族的深層文化基因,凝結著民族的智慧,連結著民族的情感。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有利於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有利於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權的基本依據,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促進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共同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我國正處於推進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關鍵時期。非物質文化遺產無論在價值觀念上還是在藝術形式上都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是全體社會成員加強溝通和增進情感的橋樑,是廣大民眾共同的精神紐帶。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就是弘揚中華民族文化。
嶺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南粵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給我們留下了極為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種類之繁多、形式之多樣,在中國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182個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獨特的方式撫慰著人們的心靈,一首粵劇曲調,能勾起無數廣東人對家鄉的思念和牽掛;一段生龍活虎的“醒獅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廣東人對故鄉魂牽夢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有形的物質文化遺產共同書寫出南粵文明的壯麗史詩。
近年來,我省積極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是,隨著全球化、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態環境急劇改變,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衝擊,漸漸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傳心授方式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後繼無人瀕臨滅絕,加上一些地方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視不夠,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嚴峻的現實告訴我們,如果再不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的民族就可能面臨文化的失憶,造成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損失。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要認真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系,抓緊對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並處於瀕危狀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保護。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社會生活,在保護中利用,深入發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發展文化產業結合起來,同發展文化旅遊業結合起來。要鼓勵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要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的建設。
為了進一步挖掘、搶救、保護和宣傳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喚起全體社會成員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熱愛之情,增強廣大民眾的保護意識,使那些處於困境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延續並發揚光大,我們組織專家學者在對我省珍貴的、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考證和研究的基礎上,編寫了《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讀者從中能夠了解到南粵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概貌、地方風格、製作技藝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奇思妙想的靈感和巧奪天工的技藝帶給我們的是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世界,看到它們,我們仿佛聽到南粵人民的低吟淺唱,仿佛看見那令人心馳神往的精神故鄉。
該系列圖書有三個特點:一是突出知識性。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藝的介紹,對於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技藝、形態、歷史演變、藝術價值等給予全面介紹。二是呈現立體性。全方位、多視角地介紹每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態。三是體現通俗性。深刻而直觀地記錄時代的變遷,記錄民間豐富的生活,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富有藝術表現力,給讀者以文化審美的感受。整套叢書堪稱我省優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較高的閱讀和收藏價值。該系列圖書的編寫出版,對保護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嶺南文化,提升廣東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此,對付出辛勤勞動的專家學者和編輯人員表示感謝!同時,希望讀者和我們一起為保護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為中共廣東省委常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